说起成都这边小孩读书用户口这个事儿,真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我们这种外地过来,想让娃儿在成都接受好点的教育,户口这关真是让人头大。
为啥要折腾户口?
我当初就是为娃娃上学的事,才开始琢磨户口这码事。成都这边,特别是好点的公立小学,都讲究一个“两个一致”。说白,就是娃娃的户口地址,跟你房产证(或者实际居住地证明)的地址,得在一个地儿,而且通常还得是同一个区。你要是没得成都户口,或者户口和住的地方对不上,那想读家门口那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公立学校,就难。
我的折腾过程
我是真没想那么多。当时一家人刚来成都,租个房子先住着,觉得孩子还小,上学的事儿好像还远。结果一晃,娃娃就快到上幼儿园的年纪,我就开始打听。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心都凉半截。
第一步:摸情况
我先是问小区里那些带娃的邻居,又在一些本地家长群里潜水看半天。得到的信息基本就是,没户口想读好的公立,悬!要么就是想办法买房落户,要么就得看你符不符合随迁子女入学的政策,那个也麻烦,条条框框多得很。
第二步:看政策,想路子
那时候买房落户对我来说,压力太大,房价摆在那儿。我就开始研究那个“随迁子女”的政策。需要啥?居住证是必须的,而且还得连续办多少年限,社保也得连续缴,中间还不能断。我一看自己情况,刚来不久,社保虽然在缴,但居住证办没多久,年限根本不够。
当时真是有点焦虑,晚上都睡不太想着总不能让孩子到时候没学上,或者只能去那些特别远、条件又一般的学校。
第三步:硬着头皮跑手续
没办法,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办。先把居住证给弄,虽然知道年限不够,但这是基础,必须要有。就去社区、去派出所,填表、交材料、等通知。这一套流程下来,也花不少时间。
- 先去住的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问清楚办居住证要哪些材料。一般就是身份证、租房合同(还得是备案过的)、房东身份证复印件、照片这些。
- 准备齐,就去派出所指定的窗口提交。工作人员会核对,没问题就给个回执单,让你等。
- 等差不多半个月,才拿到那个卡片式的居住证。
我一直没断过社保,这个也是硬杠杠。公司给缴的,这个还算省心。
第四步:持续关注,等待时机
拿到居住证只是第一步。我知道离孩子上小学还有几年,这几年里,政策说不定会变。我就一直留意着每年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入学政策,特别是关于随迁子女这块儿的。每年到三四月份,政策快出来的时候,我就特别关注。
中间有段时间,听说有些区积分入学搞得比较活,我又去研究那个积分。算算自己的分,学历、社保年限、居住年限加起来,好像也够呛能排上特别好的学校。
怎么成的
说来也巧,就在我快愁死的时候,政策有一些微调。对于我们那个区,对居住证和社保的要求,有一些更细化的规定。正好那几年我一直没换工作,社保连续没断,居住证也每年按时续签。等到孩子真正要报名那年,我拿着一堆材料:居住证(连续几年)、社保证明(去社保局打的)、劳动合同、孩子的户口本、出生证明、我们的身份证……反正是一大摞,去教育局指定的登记点。
去登记点那天,人特别多,排好长的队。心里那个忐忑,生怕哪个材料不对,或者哪个条件不符合。轮到我的时候,工作人员一项一项核对,问得很仔细。材料收进去,说是等通知,进行统筹安排。
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通知下来,孩子被安排到离家不算太远的一个公立小学。虽然不是顶级名校,但也是个正规的、口碑还不错的学校。那一刻,我才长长舒一口气,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挺折腾的,也挺熬人。就是得提前准备,持续关注政策,把该办的证件(特别是居住证)、该缴的社保都弄利索。虽然不一定能保证你进最好的学校,但至少能保证孩子在成都有学上。这事儿,真是不能偷懒,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