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我前段时间折腾的一件事儿——把孩子的户口从我们两口子这边给挪出去,单独弄。
为啥要分开户口?
这事儿,起因挺简单的。主要是考虑到孩子快上学,我们住的这边,对口的学校不太理想。正孩子爷爷奶奶那边,也就是我爸妈家,那边的学区要好不少。打听一圈,说是如果孩子户口落在爷爷奶奶那边,入学就方便多。跟家里人商量一下,觉得为孩子上学,麻烦点也值,就决定试试看能不能把孩子的户口迁过去。
准备阶段,打听和跑腿
决定就开干。第一步肯定是打听政策。我先是托朋友问问,又自己抽空跑一趟我爸妈家那边的派出所户籍科。窗口的大姐倒是挺耐心,跟我说个大概,就是要我们夫妻双方同意,孩子爷爷奶奶也同意接收,还得带上一堆材料。
具体要哪些东西?我当时拿小本本记下来,大概是这些:
- 我们夫妻俩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
- 我爸妈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
- 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
- 证明关系的:这个比较关键,得证明孩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有时候出生证明上信息全的话就行,不行可能还得别的证明。
- 同意声明:我们夫妻写个同意把孩子户口迁出的声明,我爸妈写个同意接收孩子户口的声明,都得签字按手印。
- 房产证明:我爸妈家房子的房产证,证明有合法固定住所。
看着单子,感觉头有点大,但也没办法,硬着头皮准备。有些东西是现成的,有些还得专门去弄。比如那个同意声明,还得自己琢磨着写,写完还得我们两口子和我爸妈都签字。
办理过程,来回折腾
材料准备齐整,挑个工作日,我请半天假,我老婆也请假,再加上我爸妈,几个人一起浩浩荡荡去他们那边的派出所。
第一趟:到那儿,取号排队。轮到我们,把一堆材料递进去。办事员是个年轻小伙子,一项一项对着看,看得那叫一个仔细。果然,还是出点小问题。他说我写的那个同意声明格式不太对,不够正式,得用他们提供的一个标准模板重新写。还有就是,我爸妈户口本上登记的房产地址和房产证上因为早年门牌号变更的原因,有一个细微的数字不一样,需要先去社区开个证明,证明是同一个地址。
得,白跑一趟。没办法,拿着材料先回来。先去社区,找负责的大妈开那个地址证明,盖章。然后又找派出所给的模板,重新誊写同意迁出和同意接收的声明,再次签字按手印。
第二趟:又隔两天,再次请假,带着更新好的材料又去派出所。这回换个办事员,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他接过材料,又看一遍,点点头说:“这回材料基本齐。”然后就开始在电脑上操作,打印表格让我们签字确认。
整个过程不复杂,就是核对信息、录入系统、签字确认。但是,因为涉及到两个家庭的户口本都要动,所以手续稍微多一点。我们原来的户口本上,孩子的名字那一页会被注销迁出。我爸妈的户口本上,会新增加一页,把孩子的名字加上去。
看着办事员把我们原来的户口本拿去盖“迁出”的章,心里还有点怪怪的感觉。然后又看着他在我爸妈的户口本上打印新的一页,把孩子的名字添上去,盖章。前后大概忙活一个多小时。
拿到手的和一点感想
办事员把修改好的户口本递给我们。我爸妈的户口本上,多我孩子那页;我们的户口本上,孩子那页被注销。这事儿就算正式办完。
拿着更新后的户口本,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虽然过程有点折腾,跑两趟,准备材料也费点功夫,但总算是搞定。
现在孩子的户口是跟着爷爷奶奶,理论上说,在那边学区上学的问题算是解决基础条件。后面还有报名、审核之类的流程,但最起码户口这一关是过。
感觉,这种事情,只要政策允许,材料准备齐全,跟着流程走,总能办下来。就是得多点耐心,有时候可能需要跑不止一趟。提前问清楚、准备充分,能省不少事儿。对我来说,这回实践也算是积累点经验,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心里就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