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之前琢磨那个城镇户口在农村弄房子的事儿,走的还是赠与的路子。这事儿挺折腾,跟大家分享下我自己的经历。
就是觉得城里太闹,想在老家附近的农村找个清静地方,周末能回去种种菜,放松放松。正好有个远房亲戚在村里有套老房子,闲置着也没人住,我就动心思。
打听路子,发现直接买不行
我先是去打听,想着直接买下来呗。结果一问才知道,我们这种城里户口,按现在的规矩,是不能直接买农村的宅基地和上面的房子的。人家说,那地是集体所有,只能在本村村民之间转,外人不行。这条路直接就给堵死。
琢磨“赠与”这条道
后来不死心,就跟亲戚商量。亲戚倒是挺帮忙的,说既然不能买卖,那干脆“送”给我得。我们当时就想,赠与总行?又不是买卖,就是亲戚间送个东西。于是我们就开始往“赠与”这个方向使劲。
第一步:我们找人写个赠与协议。写得明明白白的,就是亲戚自愿把他的那套农村老房子无偿赠送给我,我也表示接受。双方都签字,按手印。
第二步:拿着这个协议,我们觉得得让村里知道一下。就去村委会,想让他们给盖个章,证明一下这个事儿。村干部看看协议,又看看我的户口本,面露难色。他说,这事儿有点复杂,虽然是赠与,但你不是本村村民,这房子下面的宅基地使用权按道理是不能给你的。
跑手续遇到的坎儿
村里这关就有点悬,但我们还是想试试。接着就往镇上的相关部门跑,好像是国土资源所还是啥的,记不太清,反正就是管地和房子的部门。
- 人家查政策:工作人员挺负责,帮我们查规定。明确告诉我们,根据《土地管理法》这些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是跟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挂钩的。你这城镇户口,不符合受赠宅基地上房屋的条件。
- 过户难题:就算我们有赠与协议,就算村里勉强盖章(当时村里也没给盖),到镇里这关,人家说没法给你办理过户登记。办不过户,就拿不到那个房产证(现在叫不动产权证),这房子实际上就不算你的。
- 强调风险:人家还好心提醒,说就算私下弄协议,以后万一有啥政策变动,或者亲戚那边有变故(比如子女有意见啥的),这个协议很容易被认定无效,到时候麻烦事儿更多。
我们这才彻底明白,这农村的房子和地是捆绑在一起的,不是说房子送你就行,关键是那块地你能不能用。我们城里户口,没有村集体成员的身份,就没法获得那个宅基地使用权。
的结果和体会
结果:折腾小半年,跑好几趟,找不少人问,最终这事儿还是没办成。赠与这条路,对我们这种城镇户口来说,想拿到合法的、能过户的农村房子,基本上是走不通的。
体会:这事儿给我的教训就是,政策就是政策,不能想当然地绕过去。农村房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跟宅基地绑定的太紧,而宅基地的分配和使用又有严格的身份限制。想通过赠与“曲线救国”,至少在我这个实践里,是行不通的。除非是有啥特殊情况或者符合特定政策条件(比如有些地方允许子女继承父母的农村房产),否则城里人想通过赠与在农村弄套能踏实住、有合法产权的房子,真的很难。
大家如果也有类似的想法,一定得先把当地的政策摸清楚,别像我一样,白忙活半天。这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大家少走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