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7年那会儿找网贷口子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五味杂陈。那时候手头紧,正经银行贷款肯定是指望不上,征信早就花,自己心里有数。没办法,只能满世界去找那些所谓的“黑户口子”,希望能救个急。
我的寻路过程
我记得当时是真急眼,天天泡在各种论坛、QQ群里,到处打听消息。那时候这类信息挺多的,群里、帖子里总有人发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无视黑白户”、“秒下款”、“不看征信负债”,听着就让人心动。心里明知道可能有坑,但急用钱的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
我跟无头苍蝇似的,看到一个广告就去试试。下载一堆APP,名字五花八门,很多都记不清,大概就是叫什么“XX钱包”、“XX分期”、“XX贷”之类的。注册、填资料、授权通讯录、银行卡……一套流程下来,手指头都点麻。
尝试与碰壁
多数APP,提交完资料就是漫长的等待,或者干脆直接秒拒。理由?人家也不会告诉你,反正就是“综合评分不足”。挺打击人的。有些平台看着挺像回事,额度吹得老高,什么几万几十万的,但实际申请下来,要么直接拒绝,要么就给个几百块钱,还扣掉一堆所谓的“服务费”、“审核费”,到手没多少,利息还高得吓人。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平台,号称“人人都能下”,我满怀希望地填所有信息,还授权淘宝、手机运营商。结果?等半天,拒。当时心里那个火,感觉个人信息全让人扒光,结果啥也没捞着。
那段时间,真是身心俱疲。 一边是等钱用的焦虑,一边是不断被拒的挫败感,还有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
峰回路转与代价
后来也是运气,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小口子,名字我忘,反正界面挺粗糙的。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又走一遍流程。没想到,这回居然通过!
不过额度不高,就给我1500块钱,借款周期也短,好像就7天还是14天。利息和服务费加起来,算下来年化高得离谱。但当时,能拿到钱就是万幸,简直像抓住救命稻草。钱很快就到账,解燃眉之急。
但这只是开始,后面的还款压力巨大。为还这个,可能又得去找下一个口子,拆东墙补西墙。那段日子,就是在这种循环里挣扎。
回顾与感悟
现在回过头看2017年那段找“黑户口子”的经历,真是挺感慨的。那确实是特殊时期的一种无奈选择。虽然解决一时之需,但付出的代价太大,无论是高昂的利息,还是个人信息的风险,甚至是对信用的进一步破坏。那种日子,真的不想再经历。
分享这段经历,也是想说,网贷这东西,尤其是那些门槛低得不正常的口子,背后都是有代价的。能不碰,尽量还是别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总比走这种钢丝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