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着买房落户这事儿,身边不少朋友也在讨论,特别是那个“公寓能不能落户”的问题,真是众说纷纭。就喜欢自己动手搞清楚,所以就亲身实践一把,今天就把我这过程记录下来,给大伙儿分享分享。
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听中介说得天花乱坠,有的说“公寓也是房,肯定能落”,有的又支支吾吾说“好像有点难”。网上查?各种说法都有,看得我头都大。什么“商住两用”、“产权年限”、“土地性质”,搞得我一头雾水。
第一步:搞清楚“公寓”到底是啥
我就先从这“公寓”下手。我发现市面上叫“公寓”的,花样还真多。有那种小户型的,看着跟住宅差不多;也有那种写字楼里隔出来的,水电费都按商业算的。我就琢磨,这肯定不一样。
我跑几个楼盘,专门问销售。发现他们嘴里的“公寓”主要分两种:
- 商业性质公寓:这种最多,土地性质是商业或者办公,产权一般是40年或50年。水电费贵,还不通燃气。销售通常会含糊其辞,但你一问产权年限和土地性质,基本就露馅。
- 住宅性质公寓(或者叫类公寓住宅):这种比较少,开发商拿的是住宅用地(产权70年),但可能建成小户型、酒店式管理的样子。这种本质上还是住宅。
这一步弄清楚之后,心里稍微有点谱。直觉告诉我,关键可能就在这个土地性质和产权年限上。
第二步:研究本地的落户政策
光搞清楚房子类型还不行,最终能不能落户,还得看当地政府的规定。这事儿不能光听中介的,得自己查官方文件。
我就开始找我们市的落户政策。这过程也挺费劲的,政府网站信息有时候藏得深,文件又写得官腔十足。我打几个部门的咨询电话,比如公安局户政科、房管局什么的。电话也不好打,经常占线,要不就是接电话的人也说得模棱两可。
后来我干脆跑到市民服务中心,找户籍办理的窗口去问。排半天队,终于问到一个看着比较懂行的工作人员。我直接就问:“我买商业产权的公寓,能不能落户?”
人家很明确地告诉我:“商业性质的公寓,在我们这里,不行。”
我又追问:“那如果是70年产权,土地是住宅性质,但是建成公寓样子的?”
工作人员说:“只要房本上写的是‘住宅’,土地性质也是住宅用地,符合其他的购房落户条件(比如面积、总价、社保年限等),那就可以。”
这下我就彻底明白。
第三步:实地考察与核实
有官方的说法,我再去看房的时候,目标就明确多。看到那些装修漂亮、价格诱人的小“公寓”,我第一件事就是问:
- 土地性质是(商业?住宅?)
- 产权多少年?(40/50年?70年?)
- 房本上写的是“住宅”还是“商业用房”/“办公”?
遇到那种70年产权、土地性质是住宅的“类公寓”产品,我还会特别小心,让销售把相关的证明文件拿出来看,比如土地使用证的复印件啥的,确认无误才行。
基本上,跑一圈下来,我发现市面上绝大多数打着“公寓”旗号卖的,都是商业性质的,这种是铁定不能用来落户的(至少在我们这个城市是这样)。那种能落户的“住宅性质公寓”,本质就是小面积住宅,开发商可能为好卖才包装成“公寓”概念。
我的结论和建议
折腾这么一圈,我的实践结论就是:
买公寓能不能落户,关键就看两点:
- 房子的土地性质和产权年限:必须是住宅用地,产权通常是70年。那种40年、50年产权的商业或办公用地上的“公寓”,基本没戏。
- 你所在城市的具体落户政策:每个地方规矩不一样,有的城市可能对住宅面积、总价还有要求,或者有社保缴纳年限的门槛。一定要查清楚本地的、最新的官方政策。
别光听开发商或中介忽悠,他们为卖房啥都敢说。一定要自己去查、去问、去看房本上的信息,特别是土地性质那一栏。商业性质的公寓,居住成本高(水电贵),不能落户,以后交易税费也高,坑挺多的,买之前真得想清楚。
这就是我这回搞明白“买公寓能不能落户”的全过程,希望能帮到同样有这个疑问的朋友。擦亮眼睛,多方核实,看准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