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着把我的城镇户口给迁回老家农村去,这事儿,讲起来真是挺折腾的,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跑这事儿的经历。
一开始我也是听人说现在政策松动,好像城里户口有机会迁回农村。心里就活泛,想着老家那边山清水秀的,爹妈年纪也大,回去能方便照顾,而且听说村里可能还有些地、福利啥的,就动心思。
着手打听和准备
我这人做事儿,就喜欢先打听清楚。第一步,我先是给老家的村委会打个电话,问问村里现在是个什么政策,接不接收我们这种迁回去的。村干部倒是挺实在,跟我说原则上可以,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迁的,得符合条件,而且最关键的一条,得村集体同意。
听完这话,我心里大概有个谱,知道这事儿不是一头热就能成的。接着我就去我户口所在的街道派出所户籍科问情况。那儿的警察同志态度挺给我解释说,现在确实有相关的政策口子,但具体到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审核也挺严的。
他们给我列些基本条件,我凭记忆大概整理下,主要是这么几类情况比较有希望:
- 夫妻投靠: 这个比较硬气,一方是农村户口,另一方想迁过去,提供结婚证啥的,一般问题不大。但我这情况不适用。
- 父母子女投靠: 比如未婚的,或者离异的,想投靠在农村的父母。这个也得看具体情况,还得村里点头。
- 有地有房: 就是说在农村老家得有合法固定的住所,比如自己盖的或者继承的房子,还得有承包地啥的。这一点我倒是沾点边,老家确实有老房子和几分地。
- 城里没保障: 警察同志还特别提一句,说最好是在城里没有稳定工作,也没享受过什么福利分房、经济适用房之类的保障。这点我也符合,我在城里就是普通打工的,没啥单位给的福利。
- 原来就是从农村迁出去的: 像我这种当年上学或者其他原因“农转非”的,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被考虑。
听完这些,我觉得自己好像沾点边,但又不是完全符合哪一条特别硬性的规定,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
跑村委会和派出所
知道大概方向后,我就开始实际跑动。先是回趟老家。
第一站,村委会。 这趟是关键。我带着户口本、身份证,还有老家房子的房产证明(我们那会儿叫宅基地证),去找村支书和村主任。态度得放低点,毕竟是求人办事。跟他们详细说我的想法和家里的情况,强调回村是为照顾老人,也愿意遵守村里的规矩。
村干部们听之后,开个小会讨论。他们主要顾虑的是,现在村里的资源也紧张,接收一个人回来,就意味着要分摊一部分集体利益。所以他们得确保我回来是真心实意长期居住,而不是就为占个名额、捞点好处。他们同意先开个村民小组的会议讨论下,看看大家的意见。又过几天,开会,还好乡里乡亲的都比较熟,看我确实是想回来照顾老人,多数人没反对。村委会这才给我盖个章,出具同意接收的证明。拿到这个章,我心里石头落一半。
第二站,回城里的派出所。 带着村委会的同意接收证明、老家的房产证明、我的户口本、身份证,还有我写的迁户口申请书,又去我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把材料递上去,警察同志仔细核对一遍,问我一些问题,比如在城里的工作情况、住房情况等等,都如实回答。
他们说材料先收下,需要审核,也可能需要调查核实。让我回去等通知。
等待与最终结果
这一等,就是小半个月。期间我也没闲着,又去老家所在的乡镇派出所咨询一下,他们说等城里派出所那边把我的户籍信息和准迁材料转过来,他们这边审核通过后,就能办理落户。
终于,接到城里派出所的电话,通知我去领《准予迁入证明》。拿到那张纸的时候,心里还是挺激动的,感觉折腾这么久,总算有个结果。
一步,就是拿着这个《准予迁入证明》、我的户口本、身份证,再回到老家乡镇的派出所,办理的落户手续。工作人员核对所有材料,很快就给我打印新的户口本,户别那一栏,终于从“城镇居民”变回“农村居民”。
总结一下我的体会:
城镇户口迁回农村,确实是可行的,但绝对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办成的事儿。关键在于你是否符合当地的具体政策条件,特别是农村老家那边是否有房有地,以及村集体是否同意接收。这两个是硬杠杠。
整个过程跑下来,需要耐心,也需要跟各方面好好沟通。材料一定要准备齐全,有什么不清楚的就多问问派出所和村委会。每个地方的细节规定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我的经历也只能算是个参考,具体还得看你当地的实际情况。
这事儿我算是办成,虽然过程麻烦点,但总算是落叶归根,心里踏实不少。希望我的这点经历能给有同样想法的朋友一点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