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7年北京取消农民户口这事儿,我印象还挺深的。那会儿我正好在北京郊区这边住着,周围不少老街坊、老邻居都是农业户口,这政策一出来,确实引起不少讨论。
我记得最早是听到新闻里说的,然后小区里的宣传栏、村委会门口也贴通知。一开始大家伙儿都有点懵,毕竟“农民户口”这几个字儿跟着咱们大半辈子,突然说要没,换成统一的“居民户口”,心里头没底。
当时大伙儿最关心的几个事儿
那段时间,我没事儿就跟邻居们凑一块儿聊天,听他们唠叨,主要就是几个事儿翻来覆去地说:
- 地还在不在?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好多人担心,户口本上没“农业”俩字儿,那自家的宅基地、承包地咋办?会不会被收走?毕竟这是咱农民的根儿。
- 福利待遇会不会变? 以前农业户口有自己的一套医疗、养老体系,虽然可能不如城里的但也是个保障。改成居民户口,是跟城里人一样?那以前农村的那些补贴,比如种粮补贴啥的,还有没有?
- 有啥实际好处? 除本儿上换个名头,对咱老百姓生活到底有啥实实在在的改变?是不是以后孩子上学、看病就医就更方便?
我自个儿虽然不是农业户口,但身边亲戚朋友多,也跟着一起琢磨。那会儿我就到处打听,看看文件,听听官方的解读。
跑几趟街道办事处,也问村委会的人。他们解释说,取消农业户口,不是说要剥夺农民的权益,主要是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后在社保、教育、医疗这些方面,要逐步拉平差距,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跟城里人差不多的公共服务。
关键是,他们特别强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这些,是物权,跟户口性质变更没关系,国家法律是保护的。 这话算是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不少原来心里七上八下的老哥们,听这个解释,眉头才算舒展一些。
至于那些补贴,当时说的是现有政策会保持稳定,不会因为改个户口本就立马取消。医疗、养老这些,会逐步纳入城镇居民的体系里去。
整个过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特别复杂的手续要去办。好像是系统里直接就改,你去更新户口本或者办理其他业务的时候,拿到手的新本儿上,户别那一栏就变成“家庭户”或者“集体户”,不再显示“农业”或“非农业”。
我记得我有个表哥,他家就是农业户口,那年他正好去派出所给孩子办身份证,顺便就把家里的户口本也更新。拿回来给我看,确实,“户别”那一栏变。他说,除本儿上的字儿不一样,当天生活好像也没啥立竿见影的变化。
这个政策的影响肯定是深远的。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但确实是朝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迈出一大步。后面几年,我确实也观察到,比如农村孩子上学的一些政策、医疗报销的一些比例,确实在慢慢地向城里看齐,虽然过程挺漫长。
2017年北京取消农业户口这事儿,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亲身经历和观察的社会变革小缩影。从一开始的普遍担心、议论纷纷,到后来政策解释清楚、大家逐渐接受,再到后面慢慢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这过程,挺值得记录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