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户口本上是正儿八经的“农业户口”,可打我记事起,家里就没分到过地。不像村里其他人,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几亩田。这事儿一直是我心里一个疙瘩。
最早,也没太当回事儿,年轻时候在外面打工,觉得有没有地都行。可这几年年纪上来,就特别想回老家,守着家过日子,种点啥也踏实。这时候,这没地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着手打听
我就是去村委会问。找到村支书、村长,把我的情况一说,户口在这儿,人也在这儿,能不能给想想办法,哪怕分个一亩半分地也行。
村干部的态度倒还就是面露难色。他们跟我解释,说村里的地早就分完,都是“承包到户”,而且政策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意思就是,后来家里添人口,也不会多分地;家里有人去世或者迁走,地也不会立马收回来。除非是赶上大的调整,或者有之前预留的“机动地”。
他让我回去等消息,说如果以后有别人退出的地,或者有新的机动地指标,会考虑我这种情况。这一等,就没个准信儿。
自己摸索门路
光等着也不是办法。我就开始自己琢磨,四处打听。
- 跟村里老人聊天,问他们以前分地是啥规矩,现在还有没有可能再分。
- 也跑几趟乡镇政府,找管农业、管土地的部门问。他们说的跟村里差不多,就是政策层面更清晰一些,强调土地是集体所有,分配得通过村集体决议,还要符合规定。他们建议我还是先在村里登记需求。
- 我还听说,有些地方土地流转搞得可以租别人的地种。我也去打听下,但要么是租金不便宜,要么是好地早就被人租走,剩下的要么偏远,要么地力不
这中间,真是跑不少路,磨不少嘴皮子。感觉就像在一个圈里打转,这边说要等,那边说要符合政策,可具体啥时候能轮到我,谁也说不准。
现实情况
搞一圈下来,我算是弄明白。现在这个土地政策,主要是求稳。那会儿搞“土地确权”,把每家每户的地都登记得清清楚楚,发证,这就像是定规矩,轻易不能动。
像我这种后来户口落在村里,但没赶上分地的,就比较尴尬。虽然理论上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该享有土地权益,但现实里没有多余的地可以分出来。除非是有大的变动,比如国家征地后补偿新的土地,或者是有承包户彻底退出,把地还给集体,还得是正好轮到调整分配才行。
看着村里有些人地不少,但自己不种,要么撂荒,要么低价转包给别人,我这心里是真有点不是滋味。我是真想种地,可就是没地。
结果
到我这“农民户口”还是没能给我带来一分土地。实践下来就是,光有户口本上那几个字,没用。政策、集体、现实情况,一层层卡着。
也只能先这样。在附近找点零活干干,维持生活。至于土地的事儿,只能是先登记着,看以后有没有机会。也算是一段经历,分享给大家,特别是跟我情况类似的朋友,心里有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