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2017年那会儿想在成都买房,作为一个外地户口,那真是结结实实体验一把政策的威力。现在回想起来,那过程还挺折腾的,正好跟大家唠唠。
那时候刚有点想法,想在成都安个家,毕竟这城市挺舒服的。结果一打听,发现不是有钱就能买,有个东西叫“限购”,特别是对外地户口,条条框框还不少。
第一步:摸清政策是咋回事
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网上信息也杂七杂八的。我就想着,不能光听别人说,得自己去搞清楚。我就找几个中介问,也抽空去房管局那边的咨询窗口打听一下。得到的关键信息基本上是这样:
- 户口是关键:我这种外地户口,想在成都那时候的中心城区(好像是11个区加上高新南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这些地方)买房,第一个条件就是,在这些区域里名下得没有房子。一套都不行。
- 社保或个税是门槛:光是没房还不行,还得证明你跟成都有“关系”。具体就是要看你在成都是不是连续缴纳社保或者个人所得税。我记得当时好像是要满一定年限,具体是一年还是两年有点模糊,反正得是连续的,中间断都不行。
- 特殊区域要求更高:当时好像还特别提到,像高新南区、天府新区这些地方,要求可能更严一点,不光是社保这些,可能还有别的附加条件。我当时主要看的不是那边,就没太细究。
第二步:准备材料,跑证明
知道大概要求,接下来就是最麻烦的一步:准备证明材料。这可真是实打实的跑腿活儿。
重点是社保证明或者纳税证明。
我那时候是在公司上班,得去打印社保缴纳记录。得到社保局去排队,开那个带红章的证明。还得是连续缴纳的记录,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我记得当时还挺紧张,生怕哪个月记录有问题。
如果是靠个税证明,那就要去税务局打印完税证明。同样也是要连续的记录。
除这个,还得准备身份证明、户口本这些基本的东西。反正就是把能证明你身份、你在成都工作的材料都得备齐。
第三步:看房和交易中的细节
等把这些资格审查的东西弄得差不多,心里稍微有点底,才开始正式看房。
看房过程就不细说,反正也是各种比较。等到真要定,签合同办贷款的时候,这些资格证明材料就得全部交上去审核。开发商或者二手房中介会帮你提交,或者指导你自己去提交。
对,那时候好像还涉及到税费的问题。记得有个说法是关于房子面积大小,税率不一样。好像是以90平米还是多少平米为界限,首套房的契税算法有调整。不过这个是交易环节的细节,当时主要还是卡在购买资格上。
总算搞定
整个过程下来,真是感觉扒层皮。从搞不懂政策,到四处打听,再到准备各种证明材料,资格审核通过,才算是松一口气。对我这种外地人来说,2017年在成都买房,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主要就是被那个户口和连续社保/个税给限制住。
现在政策可能又有变化,但我那次的经历,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分享给大家,算是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