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搁我心里挺长时间。就是这个大学毕业户口转成非农,老家的地到底还能不能确权给咱的问题。

我这情况,挺典型的。八九十年代那会儿,考上大学,那是全村的大事儿,光荣得很。那时候政策就是那样,一上大学,户口必须迁到学校去,直接就给转成“非农业户口”,也就是所谓的“城里人”身份。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这户口也就一直没动过。

一开始没觉得有城里有工作,老家有爹妈照应着。但这几年,村里搞这个土地确权,要把地块都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发那个红本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我爸妈年纪也大,就寻思着这地将来咋办,能不能确权到我名下。

一开始的担心和打听

刚听到这风声的时候,我心里是直打鼓。到处听到的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说,只要户口迁走,变成非农,那村里的地就跟你没关系,集体要收回的。有的又说,像我们这种因为上学迁走户口的,好像有特殊政策,不算完全脱离集体,还能保留权益。

心里没底,这地可是咱家好几代人种过来的。

于是我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先是给老家的亲戚、村干部打电话问。电话里说得不清不楚,都说这事儿得看具体政策,挺麻烦的。

回村实践跑手续

光打电话不行,正好有一年休假,我就专门回趟老家处理这事儿。

第一步:找村委会。

我直接去村委会,找到村支书。都是老熟人,说话也直接。我把我的情况一五一十跟他说:当年怎么考上大学,户口怎么迁走的,毕业后怎么留在城里的。我还特意带上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毕业证,还有当年迁户口的存根(幸亏老妈收着)。

村支书听,点点头,说:“你这情况确实特殊,是当年政策要求迁走的,不是你自己想转非农。” 他说村里也有几家类似情况,上面好像确实有文件提到过,这种因为上学导致户口变动的,可以考虑确权。

第二步:准备材料。

村里初步同意后,就得准备一大堆材料。这可真是个体力活加耐心活。

  • 我的身份证、户口本(虽然是非农,但也得提供)。
  • 我父母的身份证、户口本、原有的土地承包合同。
  • 证明我原来是本村村民、且因上学迁出户口的材料(录取通知书、学籍档案证明等)。
  • 村委会出具的证明,证明我确实是本村出去的,父母也认可这地将来由我继承。
  • 还有一堆申请表、确认书之类的,现场填。

那段时间,我天天往村委会、乡镇国土所跑。 有时候一个章不对,或者少一份材料,就得重新弄,再跑一趟。

第三步:公示和审核。

材料交上去后,还不是马上就办乡镇国土所要审核,还得在我们村里进行公示。公示就是把我家这块地要确权给我的信息贴出来,看看有没有村民有异议。这个阶段,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生怕有啥节外生枝。

还公示期顺顺利利过去,村里乡亲们都挺理解,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毕竟大家都知道我家的情况,也知道我虽然户口不在村里,但根还在这儿。

最终拿到确权证

公示期结束后,又等一段时间,乡镇国土所审核通过,县里批准。通知我去领那个红本本。

拿到那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时候,心里真是踏实。 虽然我常年在城里,但这本证意味着我在老家还有一块地,还有一份念想和根基。

我这回“大学非农户口土地确权”的实践过程,虽然跑不少路,费不少口舌,但最终结果是好的。关键在于:

  • 情况要属实: 确实是因为上学而非其他原因迁走的户口。
  • 材料要齐全: 能证明你原始身份和户口变动原因的证据很重要。
  • 沟通要到位: 跟村里、乡镇部门要反复沟通,把政策依据和自家情况讲清楚。
  • 耐心要足够: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事儿,得有耐心慢慢磨。

这事儿办成,也算却心里一件大事。给有类似情况的朋友们提个醒,别一开始听到“非农不行”就放弃,多去解下具体政策,尤其是针对大学生户口变动的特殊规定,主动去争取一下,说不定就能成。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