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嘮嘮这个“集体户口算不算本地户籍”的事儿。这事儿,搁以前我也挺迷糊的,直到自己实打实地去折腾一回,才算是彻底搞明白。

我当初是怎么碰到这个问题的

那还是好几年前,我刚毕业没多久,工作签个还算可以的单位,给解决户口。当时那个激动,心想着这下可算是“城里人”,拿到那张纸,上面写着某某人才中心的集体户口,地址也是本地的。当时单位人事就跟我说:“拿着这个,你就是本地户口!” 我也没多想,乐呵呵地就收下。

那时候我对这玩意儿的理解,就是:

  • 单位给办的。
  • 地址是本地的。
  • 人事说算本地户口。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坚定地认为,我,就是本地人!身份证地址也是本地派出所的地址嘛

真正开始折腾,发现没那么简单

平静日子过几年,转折点来。那年我琢磨着,得买个房,不能老租房子飘着。看中个楼盘,销售问我户口情况,我说本地户口,集体户口。销售当时“”一声,那个表情就有点微妙,说:“集体户口,那可能需要您多提供点材料,我帮您问问具体政策。”

这一问,麻烦就来。

需要“户口首页”。 我手里只有一张自己的“常住人口登记卡”,也就是所谓的“个人页”。销售说不行,办贷款、办房本,都得要集体户口的那个“首页”复印件,还得加盖托管单位的公章。

得,我就屁颠屁颠跑回原来的人才中心(因为后来我跳槽,但户口还挂在那儿)。人家工作人员倒是挺客气,但是流程一套一套的。得先预约,然后说明用途,再签字、登记,才给复印那个首页,还得盖章。

某些场景下“待遇”不一样。 就在我办这个事儿的过程中,旁边有个大哥,人家拿的是个红本本的家庭户口簿。他办同样的手续,人家工作人员瞄一眼,直接就给办。轮到我,就得反复核对,还得看我那个“个人页”的原件,再对着首页复印件什么的。

后来跟那个销售混熟,他才跟我“大哥,说白,集体户口虽然也算本地户籍,但跟人家那种有房产、有独立户口本的比,有时候确实麻烦点儿。有些政策,比如以前听说过的小孩上学片区划分啥的,可能就认那种独立户口本的。”

我当时就有点懵,合着我这个“本地户口”还分“正式版”和“体验版”?

为彻底搞清楚,我又跑一趟我户口卡上登记的那个派出所户籍科。

派出所的同志给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 从户籍管理上说,你的户口登记地确实是在本市,算本地户籍。这点是肯定的。
  • 但是,集体户口是依附于某个单位或机构存在的,它不像家庭户口那样稳定和独立。你的“常住人口登记卡”只是证明你是这个集体户口里的一员。
  • 很多需要用到户口的地方,比如买房、结婚、生孩子、小孩上学等等,光有你那个“个人页”不够,必须得配合那个“集体户口首页”一起用,才能证明你的完整户籍信息。
  • 而且如果你从那个单位离职,或者单位黄,理论上你的户口就得迁走,要么找到新的接收单位挂靠集体户口,要么就得买房落户变成家庭户口,或者迁回原籍。

我的最终结论和实践感受

绕这么一大圈,我自己实践下来的结论就是:

集体户口,在法律或者说户籍系统的定义上,确实算本地户籍。 只要你挂靠的那个单位地址是本地的,你就是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

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办理各种事务中,它跟那种有独立房产、拿着家庭户口本的“真·本地人”相比,确实存在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主要就是那个“首页”的问题,你需要经常去麻烦托管单位,而且它的稳定性相对差一些。

说白,它更像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户口。很多政策在执行的时候,虽然嘴上说都是本地户口,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优先考虑或者对家庭户口更友好一些。这个就得看具体情况、具体政策。

我现在是早就买房把户口迁出来,拿到自己的户口本,那感觉,踏实多。如果你是集体户口,别嫌麻烦,有机会还是尽早转成家庭户口,省心。

这就是我当年为搞明白“集体户口算不算本地户籍”这点破事儿,来来回回跑断腿的经历。希望能给同样有困惑的朋友一点参考。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