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当年我上大学那会儿,关于户口迁移这事儿我是怎么琢磨和处理的。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一段小小的实践经历。
收到通知书后的第一反应
那会儿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心情老激动。翻来覆去看那个红本本,还有一堆随之而来的材料,什么入学须知、缴费指南之类的。其中有一项就是关于户口迁移的说明。
我记得上面写的大概是“新生可自愿选择是否将户口迁往学校所在地”,底下还附带迁户口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去哪里盖章等等一堆流程。当时一看就有点懵,心想这玩意儿还带选项的?迁还是不迁?有啥区别?
开始琢磨和打听
那会儿我对户口这东西的重要性还没啥概念。就觉得好像迁过去,成“城里人”?但具体有啥好处,有啥坏处,一头雾水。
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
- 问家里人: 先跟爸妈商量。他们也没经历过这事儿,就说看看周围亲戚朋友家孩子上大学是怎么弄的。打听一圈,发现迁的和不迁的都有,好像也没个定论。
- 考虑方便性: 我看看材料,迁户口得回老家派出所开证明,还得去学校派出所落户,感觉挺麻烦的。我就有点懒得折腾。而且想着,大学四年,好像也没啥非要在学校所在地办的大事儿?身份证丢?那在哪儿都能补。
- 想到毕业后的事: 当时也模模糊糊想过,毕业是回老家还是留在上大学的城市?完全没谱。有人说,你要是想留在那边工作,迁过去可能方便点。但我寻思,就算不迁,毕业找到工作,单位要你,到时候再按政策迁过去不也一样吗?好像也不是非得在入学时就一步到位。
- 老家的“根”: 我老家是农村户口,虽然当时没啥特别的福利,但总觉得户口在那儿,根就在那儿。万一以后老家有啥政策,比如分地、拆迁啥的(虽然当时也没影的事),户口不在会不会有影响?这也是个顾虑。
做出决定:不迁!
综合考虑下来,我做出决定:不迁。
主要原因挺简单的:
- 怕麻烦: 觉得流程多,懒得跑。
- 未来不确定: 不知道毕业后去哪儿,觉得没必要提前把户口挪窝。
- 保留原籍: 心里总觉得户口在老家踏实点。
当时也没写什么正式的“不迁户口申请书”。因为学校的说明是“自愿”,你不去办理迁移手续,自然就是不迁。我记得开学报到时,负责户口登记的老师就问一句“户口迁不迁?”,我说“不迁”,他就直接跳过我,给下一个同学办理。
大学四年和毕业后的情况
那么,大学四年期间,户口没迁过来,对我有没有影响?
几乎没有。
我没遇到过什么必须要有学校集体户口才能办的事儿。考试、评奖学金、入党这些都跟户口在哪儿没关系。唯一可能有点关系的是,有些城市可能会给大学生一些本地福利,比如公交卡优惠啥的,但这个影响不大。办个临时居住证或者学生证也能应付很多场景。
毕业的时候,因为户口还在原籍,我的档案和报到证也是直接派回老家的人才市场或者教育局。后来我找到外地的工作,需要迁户口,就拿着公司的接收函、毕业证、报到证等材料,回老家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然后再到工作所在地的派出所落户。流程虽然也要跑几趟,但也算顺利,没遇到啥障碍。
一点小小的总结
回顾我这回“大学不迁户口”的实践,我个人觉得:
- 迁不迁确实是个人选择: 真没必要太纠结,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想法来就行。
- 怕麻烦可以不迁: 如果你跟我一样觉得流程繁琐,而且对未来没明确规划,不迁也完全没问题。
- 想留在大城市发展可以考虑迁: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毕业后要在学校所在城市扎根,那提前迁过去,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如买房、子女入学政策的连续性上,虽然这对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太遥远)会省去一点点未来的周折,但也不是必须的。
- 关键看毕业后的去向: 户口最终还是要跟着你的工作和生活走的。入学时不迁,不代表以后不能迁。
这事儿真不用想得太复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安心怎么选。希望我这点小小的经历能给正在纠结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