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当年上大学迁户口那点事儿。刚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会儿,兴奋劲儿还没过,就看到里面夹着一张纸,说户口可以迁到学校去。当时咱也不懂,心想这玩意儿要不要迁?
琢磨几天,也问问家里人,感觉迁过去好像方便点儿?当时学校好像也没强制,就说自愿。我就想着,反正在那边要待四年,迁过去兴许办点啥事儿能省点麻烦,比如办个当地的啥证件之类的(虽然好像也没用上多少)。得,那就迁!
准备跑腿
决定就得行动。我先把学校寄来的那堆材料翻个遍,找出迁户口具体要基本上就是:
- 录取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我都备着)
- 我的身份证(这个肯定得带)
- 家里的户口本
材料看着不复杂,心里稍微踏实点。
第一站:老家派出所
揣着这几样宝贝,我就直奔我们家那片的派出所去。去之前还特意打电话问下上班时间,生怕白跑一趟。到那儿,取号,排队,跟办其他事儿的人挤在一块儿。
轮到我,赶紧把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本递给窗口里的警察叔叔(也可能是阿姨,记不清)。人家接过去,挺熟练地翻看,核对信息。然后就在电脑上一通操作,接着拿出我家户口本,“啪”一下盖好几个章,把我那一页给撕下来。
给我一张黄色的纸,上面写着《户口迁移证》。警察叔叔还特意嘱咐我:“这玩意儿可得收开学报到要交上去,丢就麻烦!” 我拿手里反复看好几遍,姓名、身份证号、迁往地址(就是大学的名字和地址)都对得上,这才小心翼翼地收
第二站:大学报到
到开学报到那天,那场面,人山人海。找到自己学院的报到处,交材料的时候,我就把那张宝贝的《户口迁移证》连同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啥的一起交给负责接待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
我记得当时我们学校是统一收集,然后学校再统一去当地派出所给新生们办理落户。交上去之后,这事儿就算暂时告一段落,我也没太操心。
尘埃落定
过大概一两个月,辅导员通知我们,户口都办好,已经是学校的集体户口。后来好像还统一办新的本地身份证(也可能是我记错,或者是毕业后才办的,时间久远有点模糊)。反正,感觉自己那时候就算是正儿八经落在学校的人。
整个过程跑下来,不算特别复杂,就是需要你在老家派出所和学校之间跑两次(一次是迁出,一次是交材料迁入)。关键就是材料要带齐,特别是那个《户口迁移证》,拿到手一定要保管
现在回想起来,迁户口这事儿,对我来说好像没带来特别大的便利,毕业时候还得再迁回去或者迁到工作地,又是一番折腾。不过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当是体验生活。具体要不要迁,大家还是根据自己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希望我的这点经历能给大家提供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