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户口小升初2017,我这可是趟浑水摸鱼记!
话说2017年那会儿,为娃的小升初,我这个外地户口的老母亲可真是愁白头。当时人在北京,户口不在,想在北京上个好点的初中,那简直比登天还难!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步步惊心,一招不慎,可能就满盘皆输。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门路。啥叫摸清门路?就是打听!托关系,找朋友,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去解北京小升初的政策。那时候的政策,一年一变,变化莫测,稍微不留神,就错过报名时间,或者不符合入学条件。我记得那时候,每天晚上都在网上搜各种小升初的信息,论坛、家长群,一个都不放过。
就开始准备各种材料。这材料,真是要命的多!什么暂住证、社保证明、工作证明,还有娃的各种获奖证书、成绩单,简直能堆成一座小山。关键是,这些材料还必须是原件,而且有效期有限制,过期就得重新办。为这些材料,我跑断腿,盖无数个章,感觉自己都快成盖章机器。
然后就是选择学校。北京的好初中,那可是挤破头都想进的。我那时候的目标,就是希望能进个区重点。为选择学校,我参加无数个学校的开放日,听无数个招生讲座,还厚着脸皮找几个认识的老师咨询。根据娃的成绩和特长,选三所学校作为目标。
接下来就是海投简历!那时候流行“占坑班”,就是一些培训机构和学校合作的,通过考试选拔学生,提前锁定名额。我给娃报好几个占坑班,每天晚上送娃去上课,周末还要陪着刷题。那段时间,娃累得够呛,我也跟着提心吊胆的。
最关键的,就是参加各种考试!那时候,北京的小升初,明面上不让考试,但是各个学校都会想方设法地搞一些“选拔活动”,变相地进行考试。我带着娃,参加各种各样的“选拔活动”,什么数学竞赛、英语口语、综合素质,只要能参加的,都去试试。每次考试,我都比娃还紧张,生怕他考不就错失机会。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参加一个学校的“体验活动”。那次活动,学校安排很多游戏环节,考察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团队合作能力。我当时就站在旁边,偷偷地观察娃的表现,心里默默地给他加油。
终于,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娃被其中一所区重点学校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简直要喜极而泣!这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现在回想起来,2017年那次小升初,真是一场持久战、信息战、心理战。外地户口在北京小升初,确实不容易。但是,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还是有机会的。我的经验就是:多打听,多准备,多尝试,永不放弃!
那一年我为娃的小升初,几乎是倾尽全力。从最初的摸底调查,到准备各种繁琐的材料,再到海投简历、参加各种考试,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娃顺利进入理想的初中。这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外地户口在北京小升初的不易,但也更加坚定我的信念: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