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跟大家唠唠前段时间我给孩子上户口遇到的一档子事儿,就是关于那个“翛”字。
家里添新丁,全家高兴,琢磨着给孩子取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翻字典、上网查,看中这个“翛”字(念xiāo)。为啥?你看它那个意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多好的寓意,希望孩子将来能活得潇洒嘛而且这字看着也挺特别的。
名字一定下来,家里人都挺满意。但高兴劲儿没过多久,我就开始犯嘀咕。这字儿,平时不怎么常见,写着也稍微有点复杂。我就寻思,这“翛”字能不能顺利上到户口本上?别到时候名字取好,户口那边不给登记,那不白折腾。
心里没底,我就开始行动。先是在网上到处搜,看看有没有人也用过这个字,或者有没有相关的规定。搜到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这是个规范汉字,有拼音有释义,理论上可以用。有的说这字太冷僻,电脑系统里可能打不出来,到时候办身份证、银行卡、护照啥的都麻烦。还有人提到一个折中的法子,说是可以用个同音的常见字(比如“萧”或者“骁”)先登记户口,然后把“翛”字登记在“曾用名”那一栏里。但这法子也说不准,得看当地派出所认不认。
光在网上看没用,得去实地问问。我就抽个时间,带着写着“翛”字的纸,直奔我们这片儿的派出所户籍科去。
到那儿,排队,等着叫号。轮到我,我就赶紧凑过去,把来意跟窗口的民警同志说,然后把写着“翛”字的纸递给他看。“同志,您帮忙看看,这个字能不能给新生儿上户口用?”
那民警同志接过纸,也仔细看看,然后在电脑上敲半天。眉头稍微皱皱,抬头跟我说:“这个字,是比较生僻。我们系统里虽然能查到,但是属于不常用的字。” 他顿顿,接着说:“我跟你用这种生僻字,以后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比如去银行开户,系统里可能打不出这个字;孩子将来上学,老师同学可能不认识;以后办各种证件,都可能因为这个字耽误事儿。” 他指指电脑屏幕,“你看,我们系统里虽然有,但很多其他部门的系统,不见得有那么全。到时候麻烦的是你们自己。”
我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凉半截。我又赶紧问:“那网上说的那个,用同音字上户口,把这个字写在曾用名里,行不行?”
民警同志回答说:“这个操作,得看具体情况和我们这儿的规定。就算我们这儿能给你办,‘曾用名’毕竟不是正式名字,很多地方还是只认你户口本上的那个正式名字。而且操作起来也麻烦。” 他看着我,挺实在地说:“给孩子取名字是大事,寓意好是重要,但方便实用也很关键。真没必要为追求一个特别的字,给孩子以后添堵。”
从派出所出来,我这心里就有点沉甸甸的。回去跟家里人一商量,大家也觉得民警说的有道理。虽然我们都挺喜欢“翛”字的寓意,但一想到以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麻烦事儿,比如办证难、别人不认识、系统打不出来等等,就觉得还是稳妥点好。
我们还是放弃用“翛”字做孩子的正式名字。重新选一个寓意相近,但是更常用、更容易识别和书写的字。
我的实践结论
- “翛”字本身是存在的,有读音有释义。
- 但是! 在给孩子上户口这件事上,用这个字非常可能遇到阻碍。主要是因为太生僻,各地户籍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对接的银行、学校、社保等系统,不一定能很好地支持。
- 户籍民警通常会强烈建议你不要使用这类生僻字,以免后患。
- 至于“用同音字占主名,将‘翛’字放曾用名”的办法,可行性不确定,需要跟你当地的派出所确认,而且即便办成,实际生活中可能还是会有不便。
- 我的最终选择是:放弃使用“翛”字作为正式登记的名字,避免未来的麻烦。
如果你也看中“翛”字或者其他类似的生僻字想给孩子取名,我的建议是,一定!一定!要提前去你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科问清楚,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解透彻,再做决定。别像我似的,空欢喜一场,还得重新选。这事儿,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挺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