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放现在可能政策又变了,但我那会儿上大学,迁不迁户口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我把我自己当时咋想的、咋做的,跟大家唠唠。
收到通知书后的纠结
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会儿,兴奋劲儿还没过,就看到里面夹着一张关于户口迁移的说明。上面写着“自愿原则”,可以迁,也可以不迁。这下好了,选择困难症犯了。家里人也没个准主意,有的说迁过去方便,以后留在那边发展有的说老家这边农村户口可能以后有啥好处,别轻易动。
我当时就挺懵的。 我寻思着,上大学嘛不就是去读书吗?户口这玩意儿,跟读书有啥直接关系?
打听与决定
那几天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问了几个已经上了大学的学长学姐。有的说迁了,感觉没啥特别的用处,毕业了还得迁走,麻烦。有的说没迁,好像也没耽误啥事儿。还有一个哥们儿,他当时迁过去了,毕业想回老家,结果老家村里还不乐意接收了,说是农转非容易,非转农难,给他折腾得够呛。
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心里大概有了点谱。我又跑到我们家那边的派出所去问了问。窗口的大姐人挺跟我说,现在不像以前了,不是强制的。迁过去就是变成学校的集体户口,毕业要么找到工作落户到单位,要么就得打回原籍。她还提醒我,如果毕业没马上找到接收户口的单位,这集体户口挂着,办好多事儿都不方便,比如结婚、买房啥的。
我当时就想,我毕业后在哪儿还不一定。 万一不在大学那个城市发展,迁过去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而且我老家这边确实有些说法,比如宅基地啥的(虽然当时也不确定有没有用),万一迁走了就没了?
我拍板决定:不迁!
办理入学与后续
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学校报到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排队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交那个《户口迁移证》。我直接跳过了这一步,去办其他的手续了。当时心里还有点打鼓,怕会不会有啥影响。
事实证明,在大学期间,户口在不在学校,对我来说几乎没任何区别。考试、评奖学金、入党这些,都跟户口在哪儿没关系。 办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我都能回老家办,虽然稍微麻烦点要跑一趟,但比起毕业后可能面临的迁出迁入的折腾,我觉得值了。
唯一有点影响的是,好像是办某些地区的旅游卡或者享受某些市民待遇时,因为我不是本地户口,会有点限制。但对我这种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偶尔出去玩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毕业时的对比
等到毕业的时候,我这“不迁户口”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很多迁了户口的同学,开始忙着跑各种部门,开证明,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有的要迁回原籍,有的找到了工作要迁到工作城市。尤其是那些没马上找到工作的,或者工作单位不解决户口的,他们的户口要么被打回原籍(还得老家那边接收),要么就得暂时挂在人才市场,每年还得交管理费,想想都头大。
我就省心多了。 毕业手续里压根没户口这一项需要我操心的。找到工作后,如果新单位解决户口,我直接从老家这边开迁移证过去就行,流程相对简单明了。
我的实践总结
回过头看我自己的经历,“大学生要不要迁户口”这事儿,我的实践结论是:
- 如果你非常确定毕业后就要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发展,并且能搞定落户问题,那迁过去可能方便一点点。
- 如果你像我当时一样,对未来去向不确定,或者觉得老家户口可能还有点用处,那别轻易迁。
- 迁户口绝对不是必须的,别被“自愿”俩字搞得好像不迁就不对似的。
现在政策可能更灵活了,但核心逻辑我觉得没变:别为了不确定的未来,给自己当下和毕业时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想清楚自己的大概规划,再做决定,这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