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农村一个户口两套房的事儿,当初可把我给折腾得够呛。这事儿放别人身上可能觉得稀奇,但在咱农村,有时候历史遗留问题加上点儿特殊情况,就真能碰上。

咱家这情况是咋来的?得从我爹那辈儿说起。最早,就一处老宅子,泥坯房,住了好些年。后来日子好过了点,大概是九几年那会儿,手里攒了点钱,我爹就在原来的宅基地旁边,还有点空地,也不大,又申请了下,盖了三间砖瓦房。那时候管得不算严,村里头打个招呼,乡里头备个案,手续也简单,反正就这么盖起来了。当时户口本上,这两处都算在一起,也没分那么清楚。

后来我长大了,结婚了,我弟弟也成家了。按道理,得分家。可当时我跟我媳妇儿在外面打工,不常在家,老房子我爹妈住着,新盖那三间就我弟弟他们住着。户口,一直没分开,还是我爹是户主,一大家子人都在一个户口本上。

麻烦事儿是啥时候来的?就是前几年,全国搞那个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这下好了,政策一下来,村里大喇叭天天喊,说啥“一户一宅”,原则上一户人家只能有一处宅基地。我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咱家这情况,一个户口本,实际上占着两处房子,虽然挨得近,但确实是两个院儿。这咋办?会不会有一处要被收回去?或者不给确权?

跑手续的经历

那段时间,我是真有点慌。先是找村干部打听。村支书人实在,跟我说:“你这情况有点特殊,老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新盖的也是早年间批过的,按说问题不大,但具体咋办,还得乡里头说了算。”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乡政府跑。管这事儿的是国土所。第一次去,人家办事员小伙子挺客气,问了我家基本情况,我就一五一十地说了。

  • 老房子:有老地契,虽然有点破损了,但能看清楚是啥时候分的。
  • 新房子:当年盖房的时候,好像有个简单的批准材料,得回家好好翻翻。
  • 户口情况:一个户口本,我爹是户主,包括我爹妈、我、我媳妇孩子、我弟弟、弟媳他们孩子,一大家子。

小伙子听完,在本子上记了半天,然后说:“你这情况确实比较复杂。‘一户一宅’是基本原则,但也要考虑历史情况。你先把能找到的所有材料都找齐了,特别是当年盖新房子的审批手续,还有老房子的地契啥的,都带来。还得去村委会开个证明,证明你家这个情况属实,历史上就是这么个格局。”

回家翻箱倒柜,可算把那些老东西都给刨出来了。有些纸张都发黄变脆了。村里的证明也好开,毕竟都是老邻居,村干部也清楚我家情况,大笔一挥,盖上章。

第二次去乡国土所,把材料都交上去了。办事员仔细看了看,说:“材料看起来还行,但你这新房子的面积加上老房子的宅基地总面积,有没有超过咱们省规定的上限?这个我们得实地去测量一下。”

过了大概一个多星期,乡里头和村里的人真来了,拿着尺子这里量量,那里画画。我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好在,咱家虽然是两处房,但加起来总面积没超标。而且最关键的是,新盖那三间确实是在“一户一宅”政策严格执行之前盖的,手续虽然简单,但当时确实是走了程序的。

又等了一段时间,通知下来了。说考虑到我家人口多(确实,一个户口本上十几口人),又是历史形成的,而且总面积没超标,两处房子都符合规定,可以给确权登记。但是,人家也明确说了,确权之后,这两处宅基地就都登记在我爹这个户主名下了,以后要是想分户,或者买卖啥的,那就得按新的政策来了,不能再这么“特殊”下去了。

拿到那个红本本(不动产权证书)的时候,我这心才算彻底放下来。真是跑了好几趟,说了不少好话,也担了不少心。

要我说,这农村一个户口两套房能不能行,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关键看你家这房是咋来的,手续全不全,面积超没超,是不是历史遗留问题。碰上这事儿,别自己瞎琢磨,也别怕麻烦,该找谁问找谁问,该跑手续跑手续,把自家情况捋清楚了,按规定来,一般都能有个说法。咱农民过日子不容易,这房子的事儿,还是得弄明白了心里才踏实。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