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落户选择区县
#成都头条#入户成都都有哪些方式?今天给你细细道来哈
学历入户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按本人或直系亲属拥有的合法稳定住所、单位集体户、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的顺序申请本人入户。
具有大专学历: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符合条件的,可落户成都东部新区和近郊区(新津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
考证(职称)入户
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未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申办时须在成都同一用人单位连续缴纳社保24个月以上。
具有中级职称:45周岁以下;申办时须在成都同一用人单位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
积分入户
根据《成都市居住证积分入户管理办法》在成都市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并办理成都市居住证的境内来蓉人员可申请积分,并根据积分申请办理入户或按积分享有相应的公共服务。目前,成都积分入户的分值线是140分。
但是注意,140分只是及格线,申请人要按分值从高到低排列,根据当年落户指标依次从高到低办理落户。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相互探讨哈
成都主城区没有落寞,新区建设是铺大饼,时间的答案是回归本质
最近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是成都主城区话题,因为就在近日,成都两会对成都产业结构发展给出大不一样的发展建议,其中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产业重回主城区,禁止通过行政命令将中心城区国有化产业简单搬迁到新区,禁止中心城区行政机构搬迁到新区;二是补齐成都工业短板,布局石油石化、氢能源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
第二点我们暂且不论,因为这是如今每个新一线城市想要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走的道路,如今安徽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一枝独秀,江浙地区发达的氢能源产业,作为西部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怎么能不着急?
回到第一点,产业重回主城区,禁止简单搬迁国有化产业,禁止中心城区行政机构搬迁到新区。这一消息力度很大,直接表明了政策导向,过去盛传的省政府落户兴隆湖的消息看来是不攻自破了,在新区大修特修政府办公机构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主城区与新区的界限将更加明显。
要了解产业是否真的会回归主城区,要先搞清楚主城区的界限。过去一般而言,成都真正的主城区应该定义为“5+2”板块,即传统五城区+高新+天府新区,而根据成都中心城区定义,主城区应该定义为11+2区域,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11个行政区和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个功能区,至于东部新区暂时没有官方文件列为中心城区。“11+2”区域则主要涵盖了成都一二圈层中主要的区县,回归主城区的范畴应该定义在这些区域中。
但本次两会意见,特地表达了不搬迁到新区,天府新区也算新区,自然而然就在其中了。思考这次两会的重要意见,其实不难发现早有端倪,毕竟成都主城区的产业定位一直很清晰:五城区作为传统的三产业所在地,承载了大量就业人口,东部片区偏智能制造、西部则以农业旅游康养为主,北部则是重要的商贸物流区域,南部则主要集中金融、科创等新兴技术、新兴赛道产业,整个区域的产业布局互不干扰,又相互促进。此外,无论是一城三区(天府新区、高新区、东部新区)还是一核四区(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都将按照方位落户的产业进行了明晰划分。
东部片区(包括东部新区)作为先进制造业所在的核心区域,未来在高端制造,尤其是新能源等产业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制造业完全按照预期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前年、去年是画的大饼、搭的框架,今后几年才是落地的关键。
而南部区域由于过去几年超前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与传统主城区割裂的问题,一昧的搬迁产业、修建新区在如今大背景下已经显得乏力,管理能力、配套建设进度与规划的错位匹配直接导致新区热度过高,而老区缺乏规划,在城建老旧的当下,被迫出现产业转移,自然而然会让整个成都发展顾此失彼。
显然,成都政府已经意识到目前的问题,在2000万人口基础的超特大城市中,平衡老区新区显得尤为重要,“千城一面”的情况已经在国内广泛发生,但真正崛起的新区屈指可数,很多新区都在时间中慢慢消逝,留下一地鸡毛。
尽管如此,建树依然认为成都发展新区的策略没错,及时调整方向,是将框架建设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两者相平衡,是当前的最优选择,如果没有产业规划,成都没有未来,但如果只关注产业规划,现在又会出现问题。
并且,城南也并不会如很多朋友预想的一样凉凉,热度降低并不意味需求降低,南边作为特小专精科创企业的聚集地,区位价值依然显现,只不过会逐渐收敛,回归核心区域罢了。
最后,可以预见的是五城区将迎来巨大利好:价值回归是时间最终的结果,中优力度将进一步扩大,这对传统五城区支持者来说无疑是喜讯。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支持,建树杂谈:每日奉上。
成都主城区没有落寞,新区建设是铺大饼,时间的答案是回归本质
成都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在成都,你的就业形式很差!成都人才落户分abcd四类,最低的d类都要求是研究生,有些人可能会说不需要人才落户,只想找个好工作,那好,我们来讨论讨论。
就像我说的,如果你没学历,没技能,没贡献,在成都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我不是成都人,但从小在成都长大,在成都也工作了七八年了,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大致分为几类:
1.销售:在成都,不管是任何招聘平台,排除那些高学历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后,你百分之90以上能找到的只有销售,各种类型的销售,底薪大概在2000-3500不等,提成另算,招聘信息写的什么4k-10k不等,不要怀疑,那就是只有4k的工资,而且这4k还不是直接发给你,是底薪加绩效加全勤,也就是说,如果你但凡有一点工作没做对,你连4k都拿不到,可能只拿个1k-3k之间,而且只有五险没有一金,有的甚至连五险都没有。只说工资不说消费,那就是耍流氓,这个工资待遇,在成都这个城市,除非你只想活着不死,但凡你想正常的租房吃喝,根本存不了钱。成都有没有工资高的销售呢,也有,但是工资高,且是正经工作的很难找,为什么我要加一个”正经工作”,因为成都很多销售就是拉皮条,各种坑人。这种肯定做不长,而且有管吃管住的风险。
2.招聘信息是招别的职位,但实际上还是销售:这种我也遇到过很多,招聘信息写的说绝对不是销售,面试时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一入职了就会发现,还特么是销售,这种的比我上面说的第一类还不如,因为它都已经不敢正面招聘了,说明经常招人,为什么经常招人呢,因为经常走人,但凡是个好工作,谁又会走呢。
3.客服:这种也是经常见到的一类,就是天天打电话,接电话,而且是有通时要求的,每天必须打满多少时间才行,工资待遇一般4k左右,唯一比销售好点的就是比销售稳定,也是一个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一行你想拿高工资,还不如去买彩票呢。
4.审核:比如视频审核,内容审核这些,除了工作内容不一样,其他的跟客服差不多,待遇差不多,劳累程度差不多,也是只能养活自己,没什么前途的工作。
5.借着招聘的名义,其实是找客户:这种是最恶心的,如果说前面几种还算是工作的话,那这种就是来赚你钱的,好巧不巧,我也遇到过,还不止一次,很多!这种套路有很多种,但大致都是先把你骗过去培训,给你洗脑这一行多赚钱,等洗的差不多了,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各种理由会让你出钱。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但凡是以各种理由让你先出钱的工作,无论这个钱是多少,那都是坑!有的还会偷换概念,跟你说现在不用你出一分钱,其实就是骗你贷款!
以上这几种是我本人亲身经历真实遇到过的,而且是遇到很多次的,对于很多没学历啥都不会的人来说,你几乎只能找到这几类工作,销售基本是最多的。
那成都就没有好工作嘛?也有,但是要求很高,首先就是学历,你学历低了人家都不给你面试,简历都懒得看你的,如果有还在读书的同学看到这个,那么你们真的应该珍惜你们当下的时间,好好读书,学历这个东西,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还有个最根本原因就是萝卜坑少,成都没有能支撑这个城市的本土企业,全是小公司,外包,骗子公司等等,我是真的被这些骗子公司给伤的不轻。别看表面是网红城市光鲜亮丽,实际上给我的感觉是外强中干的感觉,我在这生活二十多年了,我太有发言权了,少量那些个正经公司都是北上广的分公司,而这样的公司那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都是挤破了头,坑少萝卜多。
其实还有个工作我还没说,就是进厂,但是成都这边进厂也好不到哪儿去,成都这边工作环境怎么说呢,就这么跟你说吧,你进厂都别进成都的厂,我有亲戚在宁波那边打螺丝一个月差不多八千,是真正的打螺丝啊,就是十字螺丝和平口螺丝那种,要点技术,但是待遇还行,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加一下班。成都这边进厂你能拿四千都算可以的了,而且是累死累活的,待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如果你运气好,找到个外企,那待遇还是可以的,但是一般外企学历要求高。
我也希望成都这边发展更好,谁不希望更好的生活呢,如果是来成都游玩,还是可以的,这边的主要特色就是熊猫和吃嘛,可以看熊猫,美食也确实特别多。
#成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