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落户成都购房

不买房结婚的人有多少

最近,一个朋友在考虑结婚,她和对象都25岁上下,正处于海誓山盟的阶段。

两人皆是普通家庭,工作时间短,完全无力支付在成都购房的首付。女孩心口一个勇字,冲着感情在,什么都不要,张罗着要把证领了。

接下来的事很老套——女方家长死活不同意。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圈子里讨论这件事,个个都义愤填膺,说这是父母棒打鸳鸯。

只有我持不同观点:我觉得没房子就要结婚,基本上是瞎胡闹,是不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体现。

为什么?我不是在宣扬物质至上的价值观,更不是封建包办婚姻思想的拥护者。

时代不同了,一个人不买房,没问题。不结婚,也ok,那是他自己的事。但一个人如果打算不买房就结婚,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这个人既不懂房子,也不懂婚姻。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租房结婚的可行性

确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房子。

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果没什么积蓄需要理财,不买房反而显得灵活。

比如你本在东门工作,住也在东门。一天换了工作,突然需要去天府五街上班了。租房简单,换个房子而已,急着搬无非亏点押金。

但以上这些情况只限于,未婚的状态。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谈恋爱可以有情饮水饱,可以风花雪月。但婚姻不可以,因为恋爱是两个人的关系,而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没有自己的房子,意味着是否能在一间房里常住,全看房东脸色。涨价、物品损坏争议、邻里纠纷,甚至是很简单的房东不想租给你了。这些理由都会让你不得不搬家。

对于结了婚的人来说,居住环境的不安定,对生活品质的影响,对工作状态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物业当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租客和业主能享受的服务,必然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部分业主对外来租客也有一定排斥心理,这是人之常情,有过租房经历的人都知道。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长租必然会面临房屋内的设备磨损问题,更换或者维修的资金由哪边来出一直也是有争议的。其实小件物品还好,像是微波炉坏了我自己换一个,搬家带走就行。

但要是热水器这样的物品也损坏了,房东又不打算更换。租客就要陷入纠结了,你说不换吧,影响自己日常生活。换的话,又带不走,一旦搬家成了别人的财产。

其实有过租房经历的人,多少都明白租房子的不可靠,有自己的房子,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装修、装饰、配置家居。这样的体验也是租房无论如何无法带给你的。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除了居住,房子还有其他重要价值

从居住的角度说,租房不如自己有房产。至于其他方面,就更是如此了。

第一点就是户籍的问题了。现今除了人才落户等方式,想拥有成都户口的方法,基本上也就是在获取了购房资格以后,直接落户到房产上。

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却没有这个城市的户籍,意味着很多与之相关的福利都是无法享受的。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下一代教育问题。有了户籍,自己的后代才能正常上学。而要上比较好的学校,更是要考虑把房子买在哪。

这也就是为什么买房人都会很重视配套,这是房产重要的附加价值之一,涉及到一个人在城市生活的各方需求:购物、娱乐、休闲、医疗、子女教育等等。

以上这些,都还不是房产目前最重要的功能,人必须要买房的核心原因是——资产稳定增值。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如今常能听到年轻人问:“到底应不应该把父母的半生积蓄都拿去买房呢?”

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用纠结,如果你有一大笔积蓄,自己又不懂金融产品,除了房地产你还能找到更好的理财手段吗?几乎没有。

把钱存到银行里,一般的活期存款连追平通胀都非常困难。

房产不同于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你耗资买了汽车,这辆车从你买入的那一天开始,其价值就在不断折损中。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但房子却正好相反,你住的越久,它的价值越高。所以不要把耗费大量资本购房看作是一般的商品消费。

今天的花费,不但能让自己享受到住房带来的各种便捷与资源。还可以在未来,通过二手房市场变现,最终获取一定的收益。

看来把买房称为“置业”确实是有理有据的。有一套好地段的房子,若干年后变现,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许比自己的工作所得还多。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有房”的象征意义

以上所有论点,都是围绕房产对一个人,在利益层面的价值。其实有没有房子,其意义早已不限于物质领域了,它存在于主流意识形态中,进而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

举例来讲,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的陌生人,我们通常通过哪些方面去了解,去评价这个人。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有人会说,我重视一个人的人品,道德是我的首要准则,不跟品行败坏的人来往。

这个出发点很好,没有问题。

但是我们基本上很难短时间内判断一个人的人品,这需要长期的相处,从行为上观察。

人是社会动物,是趋利避害的,深入了解一个人需要相当的时间成本。

所以我们往往用一些标签来介绍,快速理解别人。这一点在相亲的时候最容易体现,在双方进行更多了解之前,门槛往往是一句:有房有车。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这四个字代表的信息量很大,看一个人的房车,基本能了解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家庭条件、社会背景方面的信息。

所以它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个主流的社会评价标准。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就用有房、没房去把人分类,说明这样一个话语系统早已深入人心了。

并不奇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认定一个人“可以成家”的标准都是不同的。

如果建国初期有相亲,人们看重的可能是:出身好,贫农家庭;在工业建设时期,吃香的是:工人,有城市户口;在早些年,有铁饭碗是一个羡煞旁人的条件。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标准一直在演变,直到今日的“有没有房”。这不是坏事情,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进步,主要矛盾在不断转移。

以上是想说明,有房子,至少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对一个人有着重大意义。没有房产不仅从自身生活角度来讲,诸多不便,也多少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

中国人爱讲成家立业,立业的标准很难统一,但目前能不能成家的标准就是一条:有房吗您哪?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总结

不管怎么去论证房产对于婚姻的必要性,对于一个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确实存在不先买房就结婚,并且把婚后生活经营地很成功的人。

但这样的例子,几乎是百不存一,拿极端个例作为证据去劝说别人,是一种误导。

房子很重要,但仅仅是目前的历史阶段而言。其实当我们说:“结婚必须有房”的时候,是将房子作为一种标准来使用。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未来也完全有可能像马云所言一样,住房不再成为一个主要问题了。人人有房,结婚的条件里自然就没有房子了。

结婚必须要有房,其真正的内涵在于:一个人结婚,必须有稳定的收入,合适的居所,能提供给后代教育以及其他各方面资源的条件。

房产的火热不会是永恒的,但步入婚姻的标准是永远存在的。去声讨房产行业终究流于表面,不如从根本上思考:

也许是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了,我们已经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慢慢了解一个人。没有能力抛开物质条件去判断,是否眼前的人,值得共度一生。

不买房就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不买房结婚的人有多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