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外资落户成都

成都市高新区自贸区范围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成都高新区4月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976户,注册资本(金)3885.95亿元。其中外资企业506户,注册资本(金)39.13亿元。

这是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两年来的一份“成绩单”。自贸区成立以来,成都区域新增外资企业近8成落户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其国际“朋友圈”在不断扩大。

自贸试验区的成果包括:“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模式已向全国推广,“自贸通”、创新信用券等多项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687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仅跑一次”并率先延伸到街道,西部首个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动。

“证”和“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此前,全国推行“先照后证”改革,部分前置许可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对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降低了准入门槛。但对于经营涉及后置许可的项目,许多地方依然存在“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首证通”打通了“先照后证”改革最后一公里。所谓“首证”,是指市场主体开办时在环保、工商、食药监、城管等部门申请获得的首个审批许可(备案核定)。“首证通”改革是以“首证”作为审批办理“后证”(审批许可、备案核定)的依据,“后证”部门见“首证”后直接“发证”,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交重复性申请材料,“后证”部门只做合规性审查。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首证通”改革于2018年4月率先在试验区试点,原来需要2—3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办理齐全的证照,在“首证通”模式下,实现获取证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最快1天就能办好(一般3个工作日),系统性地解决“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等问题,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2018年7月下旬,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联手打造的“自贸通”金融服务,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上线。该服务由“自贸贷、自贸惠、自贸易”三部分组成,以“融资、降费、服务”为核心,实现政府、银行、担保多方联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以一家小型外贸进出口企业为例,在成都银行办理贷款500万元、每年周转率5到6次,可节约年度财务成本42.6万元。”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自贸通”已为54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累计为15家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自贸贷,年底自贸贷余额5700万元;累计为10家企业提供自贸惠免费结算服务。

“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我们探索形成了多个改革创新举措。”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以标准服务为核心,以便民服务为目标,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经济部编)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成都高新自贸区设立两周年 “首证通”经验全国推广,成都市高新区自贸区范围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