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能落户成都吗
尴尬的成都二手公寓
坐标:成都金牛茶店子,101平公寓,3室2厅。
精装修的,中楼层共40层,房龄5年。
成都何先生出售成都金牛茶店子,龙湖西宸原著101平公寓,3室2厅,标价150万,挂牌3个多月无人问津。
何先生告知,今年4月15日挂卖,只有几个人来问。都说我的房子总价虽不高,但公寓交易税费太高,加之噪音不小,车位也紧张。所以看了房子后连价都没。让何先生很是郁闷。
为了尽快变现,何先生主动降价到130万,但还是有客户说太高了。上周有客户出价100万。
何先生感觉离自己理想价格差得太远。最后房子就没成交。
说实话:5年的次新房公寓。客户能给这个价已经很不错了。公寓在成都的地位非常尴尬。
1、不能落户。没有学位。这是很多买公寓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2、公寓如果要转卖,很难找到愿意接手的。就算有缘找到买家。公寓所交的税非常高。
大致算一下,买成 100万的公寓。如果 3年后想卖出去。就算买家出 200万。看似赚了 100万。但实际上交税就需要交:54.56万。超过了一半。
如果再加上中介费。买公寓的资金贷款利息。中间公寓维护费用等。基本不赚钱,甚至有可能倒亏。
3、在资金利用杠杆上。
公寓比住宅低得多。公寓首付50%。杠杆就是1:2。住宅首付30%。杠杆就是1:3.33。如果再加上公寓贷款年限只有10年。而住宅的贷款年限可达30年。所以公寓在资金杠杆利用上。比住宅低得多。
4、有些公寓不通气,关键还是商水商电。物业管理费也比住宅高。总之居住成本比住宅高。
5、公寓的公摊比住宅高。同样的面积得房率肯定就比较低
6、公寓的居住体验感极差
6.1、公寓不可能同时做到明厨明卫。这样油烟或卫生间臭味很难排出去。
6.2、各个房间都是由简易墙进行隔断。这样。必然不隔音。
6.3、公寓就不是按照住宅的标准来修的。一些靠北边的公寓很有可能全天都晒不到太阳。
6.4、公寓的梯户比远远高于住宅的梯户比。
这也是我在微头条上一直敬告大家,请远离公寓。一但入手公寓。基本上就只能自己住或出租。想卖出去,只有亏本卖。
千万别听售楼部给你说的。公寓今后拆迁给你 一赔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公寓的容积率非常高。现在公寓都是30层以上的超高楼层,开发商拆了后就是修 100层都不赚钱。所以怎么可能有开发商来拆?而且现在城市老破小到处都是。开发商宁愿拆老破小,也不会拆公寓。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成都楼事# #我要上 头条# #楼市爆料#
成都买房公寓
公寓,在所有购房者及房产销售同行看来不是比较推荐的房产类型,或许是因为他特殊的商业性质or土地年限时长,再或者随之而来的房产税会产生的影响。今天小宝不与大家讨论“公寓”的利与弊,毕竟自媒体当下,这个“贬义词”已经被贴上了太多太多的标签。
今天,小宝想跟大家说,其实大家都被带入了一个误区,许多购房者还因此与开发企业闹得不可开交。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能对“公寓”产生足够的理解。
首先,“公寓”此名词在成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规定中,并不是市面上大家所熟悉的商业、办公性质的“公寓”。而是同“住宅”拥有同样的法律效应的“住宅式公寓”,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即是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在对“住宅”的性质进行界定时,将在冬至日这一天的光照时间无法达不到2个小时的房屋称为“公寓”。在出售、入户、小孩读书等行政类事项中与“住宅”并无区别。
大家在开发商处购买新房时,部分开发商为了达到快速去化的效果,可能会将这一隐形的影响一笔带过,导致后期完成登记领取到不动产权证后,上面登记的房屋性质为“公寓”,购房者们也都慌了神,自己辛辛苦苦存下的钱,竟然购买的是“公寓”,从而和开发商闹得不可开交。其实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如开发企业、销售人员的推介,大家都笃定地认为“公寓”就是土地年限只有40的房屋,商业用水用电还不一定能通燃气。但是此类房屋其实在不动产登记中心有他们专有的房屋性质,即“商业”性质或“办公”性质。如果大家有购置过此类房屋的,不妨翻出房产证看一看上面登记的房屋性质,相信肯定不会是“公寓”性质。
如果您实在是不喜欢性质为“公寓”的房屋,怎样合理地规避掉这个风险呢?小宝来教您几招
①《购房合同》,其实在您签订合同时,如果您足够仔细地检查肯定会发现,合同上载明的房屋性质;
②查看24小时光照模拟图,根据房屋的朝向和楼层,房屋前方是否有遮挡物等来大致判断;
③与销售人员沟通清楚,自己所心仪的房屋是否为“住宅式公寓”,日照时间是否不足
④查看售楼部现场的《不利因素告知书》,核实房屋是否采光不足
以上,就是小宝为大家带来的“公寓”房屋解释,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高见,我们评论区不见不散!
成都购房看清住宅、住宅式公寓,以免吃亏,成都买房公寓
#媒体:上海开始“抢”人了# 仅仅给个集体户就能“抢”到人?上海户口有那么神奇吗?我看未必。如果你有名校硕士学位,在成都能到某重点中学当老师,或者在绵阳市某机关做个公务员,住着140多平米的房子,你愿意到上海张江当码农住在逼仄的人才公寓里吗?成都某中学面向清华北大招聘的老师中,硕士博士密度挺高的。
这个是时候,如果上海高声吆喝,赶紧来上海吧,我们给你上海户口,一落户你就成新上海人啦!听上去是不是很怪异?就好比北京公交车上的正黄旗老太太向身边的的美女说,做我家儿媳妇吧,一进门你就有了皇家身份。谁稀罕啊?
相比于眼前的优厚待遇,相比于可供躺平的从容,户籍算个啥呀?深圳某小学招聘老师,洋博士都趋之若鹜,遑论清北的土博士。人家给房子呀!上海说咱们给户籍,让你从此世世代代都是上海人!就一张户籍,能“抢”到人吗?人家从幼儿园拼到硕士,博士,熬干了两三代人的血汗,就是为了要做个新上海人?真让人捉急。
让中小学开出优渥的待遇“抢人”,有些人看到的是学历的泡沫化,人才的内卷和贬值。其实不然。换个角度,完全可以看作是这些城市在进行人才储备。现在有多少从一而终的岗位?越是高端人才,流动速度越快。这些名校硕士博士,以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进来,等于进了这些城市的人才储备库,他们随时会出现在自己应有的岗位上,时间和机会都是他们的。
最近很多上海“抢”人的新闻标题下面,都只是说上海放宽了落户条件,某某范围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其余政策都语焉不详。这叫什么“抢”人?能“抢”到人吗?为啥我看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傲慢?对紧俏人才,何不再豪气一点?再不济,南汇奉贤金山花桥嘉兴的房产证咱用卡车装着,一边签约,一边发房本,这才叫硬核“抢”人!仅仅给张户口纸,顶多算口惠。咱们要尽快破除上海户口的迷之自信,拿出硬通货,到人才市场上去,变“抢”为“劫”。#上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