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领域
需要社工专业人才提供服务
你听说过社工吗?
对这个专业群体有够了解吗?
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工服务机构等各个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能,在参与社会创新治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维护和谐稳定、增进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让社会更和谐,充满正能量。
社工在社会各个方面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锦州
社工发展现状又是怎样呢
社工专业人才缺口大
据锦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锦州社工专业人才缺口很大,结构不尽合理,群众需求多元化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不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现在全市获得社工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只有331人,占总人口的0.12‰,而且在文化、卫生、公安、群团等领域社工专业人员又非常少,亟需不断加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数量规模、有理论素养、有实务能力的社工专业队伍。
在助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方面,锦州出台人才激励奖励政策、开展社会工作示范项目,还组织全市社会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集中“充电”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锦州社工人才可享受这些补贴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锦州出台了社工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2017年,出台的《关于印发锦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对取得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区工作者,分别给予每月300元、200元、100元的职业资格补贴”。
此外,《2016—2020年锦州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也为推动社工专业人才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锦州实施了两个社会工作示范项目:
1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2018年,锦州宏阳社工服务中心、沈阳青扬社工服务中心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了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服务。
2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
2018年,按照省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锦州新成立的滨海新区社工机构与沈阳乐和社工机构成功“牵手”,圆满完成第一批“牵手计划”任务。今年3月20日,第二批“牵手计划”任务启动,援派单位沈阳乐和社工机构与受援单位义县众诚社工机构进行对接,签订了《帮扶协议》,对受援单位义县众诚社工中心提供专业督导、能力提升、资源链接和项目指导等服务。我市将通过“牵手计划”,探索形成符合受援地区特点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也是一个专业助人的过程。对于锦州 社工群体的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吗?你有没有打算加入这个队伍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文:记者温旭东 图片来自网络
1912年,詹天佑月薪已经高达100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元,这样收入娶上个三房五房姨太太都是养得起的。
可是,当别人劝他纳妾时,詹天佑却回怼说:“大丈夫应该从一而终,不能辜负结发之妻!”
詹天佑出生于一个商人世家,祖上一直都是靠着经商为生的。
清朝末年的留美幼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当时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于公元1872年到1875年三年间,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
当时他们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幼童 。
当时的詹天佑年仅12岁,在父亲好友谭伯邨的劝说下,决定送詹天佑去参加幼童出洋的选拔考试。
结果詹天佑一考就中,成功入选成为第一批留洋的幼童。
詹天佑出去之前,谭伯顿当即表示将自己的爱女谭菊珍许给詹天佑。
就这样12岁的詹天佑与4岁的谭菊珍,便结下了娃娃亲。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和其他29名幼童漂洋过海前往美国。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未知的世界,他们的心情可以说是“悲喜交加”了。
美国人对这些脑袋后面顶着大辫子的中国少年惊奇不已,这些幼童对美国的摩天大楼、电梯、自来水等也充满好奇,他们好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最让詹天佑目瞪口呆的是眼前缓缓驶来冒着蒸汽的火车,詹天佑对火车最初的热爱就是来源于此吧!
詹天佑17岁这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耶鲁大学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系。
进入大学后,詹天佑显示出极大的天赋,连续两年获得数学第一,大三这年成为了耶鲁大学优秀生联谊会会员,更是成为了第一批幼童第一个获得学位证的人。
在美国成功取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的詹天佑,回国后却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他和其他的留学生被贴上了“叛徒”、“思想犯”、“洋鬼子”、“有害于社会”、“无益于国家之人”的标签。
他被分配到福建水手当炮手,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被清政府安排当了炮手,由此可见当时清政府是真的混乱不堪。
清政府更是把这种荒谬的安排称作为“再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的高材生詹天佑也是一脸苦涩。
直到1888年,27岁的詹天佑迎来了他的机会,李鸿章举办的铁路公司正缺人才,作为这方面的行家,他自然被挑选中了。
1891年,李鸿章奉命修建关外铁路由古冶到山海关的铁路,当时詹天佑在英国工程师金达的手下当见习工程师。
初期工程尚且顺利,当这条铁路线延伸至滦河岸边时,面对宽阔的滦河水,金达束手无策,只好邀请世界一流的英国铁路专家喀克斯前来现场组织施工。
湍急的滦河水波涛汹涌,桥墩始终无法修筑起来,英国、德国、日本专家相继败下阵来,眼见的工期将近,金达不得不放低身段向詹天佑求助。
詹天佑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药。
他多次查勘现场,一次次地提出方案、改进方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最终在滦河之上架起了一座670米的钢铁大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1905年,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
主持修建并作为负责人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并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詹天佑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在家庭方面,詹天佑同样很幸福。
1887年,詹天佑26岁时,与谭菊珍举行了结婚典礼。
此后,夫妻感情笃厚,相伴一生。
詹天佑常年在祖国各地修建铁路,夫人也随之四处奔波。
两人育有五子三女,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
有一阶段,友人见谭菊珍长年卧病在床,无法照料丈夫日常起居,便有意做媒为詹天佑纳妾。
被詹天佑得知后,坚决予以拒绝。
在那个纳妾之风盛行的年代,詹天佑无疑是一股清流,他对妻子的爱真切实在,绝不是说说而已。
夫人谭菊珍身患肺病,长年咳嗽,久治不愈,日常饮食需要詹天佑照顾。
病人进食缓慢,常常是饭未吃完,饭菜已冷。
为了让夫人吃到温热的饭菜,詹天佑苦思冥想,专门设计订造了一套保温餐具,供她使用。
1919年4月,詹天佑从远东会议回来后不久,因为积劳成疾导致病情恶化在武汉逝世,享年58岁。
在丈夫死后,谭菊珍每天以泪洗面。在丈夫的灵堂之上,她曾几度哭晕。
作为一名坚强的妈妈,谭菊珍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继续料理着自己的家庭。
但是在七年后,谭菊珍最终也因病撒手人寰。
当年的她也只有58岁,真正的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
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殚精竭虑,只奈何当时清政府无能,让他的一生心血都化为了泡影,可叹可悲。
如今的中国铁路运营历程位列世界第一,高铁更是举世瞩目的成就。
詹天佑在100年前发下的宏愿如今都一一实现了,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