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投靠落户成都
【分析下关于我和二表哥的抑郁症是怎么得来的?世界虽不完美,但我们仍可治愈自己,抑郁症并不可怕】我成都大舅舅家本来有两个儿子的,但小儿子二表哥却在18岁那年走了,听我妈说是因为高考后疯了服药没的。
其实,那就是典型的抑郁症,只是我妈这个农村妇女不懂而己。
记得1995年我去舅舅家里玩,问我舅舅过关于二表哥怎么死的事情?他告诉我说:平时表哥成绩很好,但一到考试,可能怕自己考不好,他就要晕场。
那一年高考分数下来之后,表哥没有考上大学。他在家里抑郁了,留下遗书就服安眠药走了。
舅妈哭得死去活来,因为舅舅是农村出身,如今80几岁了。他是部队干部转业分配单位在成都的,就做了一家国有集团的董事长。
舅舅娶了成都本地在邮局工作的舅妈,我见到舅妈时她已经是成都市某邮局党委书记,不过也只活到60多岁就没了。
她个性很强势还有洁癖,在家什么都是她说了算。所以我的两个表哥,大表哥随了舅舅的姓,二表哥随了舅妈的姓。
所以,二表哥没有了舅妈哭得很伤心。我只要走进表哥呆过的书房都会害怕,离开成都前,舅舅说将二表哥用过的1000多元松下录音机送我,我也没要。
二表哥为什么18岁就会有抑郁症?
我想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大表哥考上大学后分配了好单位,另一部分来自于舅妈的强势和舅舅的软弱,他没考好不敢面对要强的舅妈,一时想不开。
@川妹儿小薇
说来也怪,我在六七年前也抑郁过几个月,后来又直接成精神分裂了几个月。只是我没有想过去死。可能我是那种心胸很宽广的人,也就是心大的人。
我会经常逼着自己凡事往开了去想,任何大事在我眼中都不算什么大事,除了两个人的“原则问题”。
我又为什么在35岁时会得上抑郁症?
当时,因婆婆来广东后说生病了,非要老公陪她回老家东北治病。他就背着我同前任恋人联系上了,回来还对我说她离婚了,带着个孩子在深圳,婚后分到一套房子。
本来,我只当开玩笑,也没当回事。但是某天,我发现我银行卡多出一笔在深圳的服装店消费记录。问他:他不承认去了深圳!
后来,他的手机里我发现了那个女人的名字,因为我一直知道她名字。我用他的三星手机拨通号码,还同时视频连线过去,发现真的是个女人。
我一见是个女人,就立马挂了电话,一句话也没说,也没骂一句她。
但那一刻,我气晕了!相处这十年以来,无论他怎么任性胡闹,我都包容原谅他。没想到,他竟然背着我同前女友见面了,还买了衣服给她。
于是我天天不愿同他说话,嫌弃他“脏”!心被彻底粉碎了,嫁给这么一个“一穷二黑”的男人,我啥也没图过,当年只图他对我好。
慢慢地我就抑郁了,天天同他冷战,越战到最后我越烦。最后,彻底崩溃变成“疯言疯语”了!
都说男人别做亏心事,更别做伤害老婆的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女人的第六感是最准的,尤其是我。
希望天下的抑郁症患者能早日走出阴影,哪怕为自己而活也得活!
#抑郁症# #情感# #情感事务所#
三星堆传统文化
古老的文明走进现代,将如何存续、传播?年轻的川妹子遇上千年传承的铸造技艺,走在潮流前沿的设计师结识了来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我的三星堆》带你看来自天南地北的人群如何相逢、碰撞,用五花八门的方式,让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文明在当下,在我们的身边,继续精彩、绚丽。
城市中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这座城市的面貌。烟火气与上古文明水乳交融,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化渗透进当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行人过客都在传递着这座城市背后的古老文化,并将它的魅力带给更多的人。三星堆出土的众多人像,都是以纵目、巨耳的奇特形象出现。
2021年4月,在三星堆遗址4号坑被发现的青铜人像,却将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

经过清洗、修复后,这座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的全貌展现在众人面前。
它的长发蜿蜒向上,屈膝跪坐,头部扭向右侧,更为奇特的是,它的面部雕刻栩栩如生,人们在它的身上第一次看到了古蜀王国劳动人民的写实面貌。
这立刻就引起了90后姑娘贺枚阳的注意。

2004年,贺枚阳跟着舅舅从成都搬迁到广汉,成立了这家三星堆青铜艺术坊。

水泥瓦房,蜡质模具,还有常年高温的锅炉,最初,年轻的川妹子只将这座工坊里的一切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

失蜡法铸造手工艺体验者贺枚阳:我觉得他太严肃了,他的氛围太沉重了,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在他喜欢的范围内。

但三星堆是有魔力的。常年观摩工匠师傅们烧腊、雕刻,日复一日地和陈列架上的器物相处,孤独感在放慢的岁月中被稀释,一种莫名的情感在悄悄酝酿。

失蜡法铸造手工艺体验者贺枚阳:一种循序渐进的慢慢地侵蚀我生活的温暖。每天生活在那个环境,耐不住心里的那种蠢蠢欲动,我就想自己做。
与古蜀人心灵相通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古老的手艺,还原出古老的器物。

柔软的石蜡,成为精密纹饰最好的载体。细致而坚硬的刻刀行走其上,为最终的器物奠定下华美的外观。

失蜡法铸造手工艺体验者贺枚阳:如果在摇蜡的环节,气泡特别多,就会出现蜡有些部分是空的,刀去轻轻修饰的时候一碰它就塌了。

绵密的细沙,紧紧包裹住制好的蜡模。在上千度高温的炙烤下,石蜡完成它伟大的使命。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后,贺枚阳终于迎来了她的成功。青,并不是铜的颜色,那不过是岁月赋予的锈痕。崭新的铜器,便是像这样,如黄金般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失蜡法铸造手工艺体验者贺枚阳:古蜀先民称吉金,其实就是指金色,铜身绿袖铁身红袖,工匠他说你外面看到青色其实就是它的锈,其实它本来的颜色就是金色的。

每个星期,贺枚阳的作坊都会迎接来自天南地北的孩子。他们在这里参观、学习,领略古老技艺的魅力,并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远古文明的温度。

触摸、探索、模仿、创造,古老的工艺以这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并将由每一个年轻的参与者接力传递下去。

信息时代,数字网络就是文明传播最好的渠道。川剧,美食,棋牌室;不同于贺枚阳对古老工艺的探索与传承,文创设计师俸世雄用创意把三星堆带进了现代生活。

文创设计师俸世雄:把我们的文物,把我们的文创,把它们数字化以后就会突破地域的限制,这样的话我们文创的天地会更宽、更广。

在虚拟世界之外,俸世雄还曾以另一种方式让三星堆博物馆成功“出圈”。这套“青铜面具”冰激凌一经推出,就立刻引爆了整个景区。

在文创设计师的创意下,陈列在玻璃橱窗背后的文物有了温度和生命力,从博物馆走进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在三星堆文创产品精彩“出圈”的背后,除了有设计师的努力,还有其他人在默默付出。用一句话来形容王泰瑞的职业,那就是“连接三星堆文物与文创设计师之间的桥梁”——她是一名三星堆博物馆的IP授权专员。

王泰瑞负责将馆藏资源、文物数据和整体审美风格传达给文创人员,而设计师则将这些枯燥、古板的信息,转换成天马行空的创意。

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IP授权专员王泰瑞:IP授权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一个文化价值能够很好地转换的渠道。

为了展现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的特点,王泰瑞与俸世雄灵感碰撞,推出了一款以考古发掘现场为主题的文创积木。

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IP授权专员王泰瑞:咱们的燕家院子,二号祭祀坑,考古大棚里的可移动展架,最后一个板块,是我们的实验方舱,都是采用的最新的考古技术。

策划,创意,碰撞,协作,三星堆博物馆与文创设计师共同赋予一件件文创产品新奇、有趣的灵魂。

三千多年前,这里,曾孕育盛世。三千多年后,文明,以各种形态存续。年轻的人们守望传统,也在赋予它全新的面貌;古老的文明融进现代,迸发出穿越千年岁月的热情。
享受当下,感恩过去,畅想未来,在这样精彩的文明之下,认真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绚烂文明最好的传承者。
(总台央视记者 刘鑫 田云华 雷飚 鲁念 梁治 浦轩 闵际元 李桐德 张玉阶 张亮 林寒青 程思思)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的三星堆丨三千年后 年轻的人们赋予三星堆文化全新的面貌,三星堆传统文化
我亲爱的姨姨(一)
我姨比我妈小六岁,现五十多了。有一儿,31了还未婚。
年轻时南下进过工厂,那是90年代初期,可洋气了。风光过。甜蜜幸福过。后来,老套路,前姨夫有钱了找小三就罢了,还有了孩子。那时民风淳朴,离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个污点。据我姨说,当时发现后打算原谅的,为了孩子,想着就这样过一辈子算了。可是前姨夫跪下答应整理前段关系后还要藕断丝连,唉,这搁谁也吃不消,我姨坚决要离婚,当时外公外婆不明就里也是各种反对。结果我姨拿着两万净身出户,表弟当然给男方了(前姨夫家在我们当地算是有背景的,这个以后再说)
这么多年,我姨继续南下打过工,帮本家一个表姨(在深圳)带过孩子,帮她弟也就是我舅舅(在成都)带过孩子,后又南下广州刷过盘子…八年前应三个舅舅的要求回到老家,照顾我外公外婆。目前外公外婆身体还算健康,走路没有问题,乡下还打理一片菜地。我姨就给他们做个饭,洗洗衣服,搞个卫生啥的。
人和人在一块总归是有矛盾的,我姨也是。外婆老了,就很容易啰嗦,我姨听多了头疼。日日朝夕相处,亲情都会磨掉一部分。我姨告诉我,一年三个舅舅共给两万,逢年过节买米买菜,平常吃喝拉撒,这都是不够的。但是她不好说,也不能说,讲到底也是她的父母大人。每每说到这我也不好说什么,一代管一代,我管不上,只能过年回家给外公外婆一个稍微大些的红包。其余我也做不了,惭愧。
回老家的第三年左右,我姨再婚,姨父是当地的,我婚后由于不常回接触并不多,只能说姨父看上去还不错。因为我妈说,我姨咋样骂人姨父他都是不还口的。对待我姨给安排的活干的也挺麻利,比如给外婆家搭了一个好看的水泥鸡鸭屋,因为之前的鸡鸭都随便进的圈子(竹子编的一种圈动物的)…也许吧,中年人吧,没有了爱情的甜蜜,能证明爱的就是我说你,骂你,你都笑嘻嘻吧,我让你干啥你就去干…
姨婚后,继续照顾我外公外婆,姨夫继续南下打工,他是个电工,在工地上,跟着老乡干,听说工地有人做饭伙食倒是不错。每隔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回来看看我姨。
后来,外公外婆看着我姨婚也结了,便不再担心,也少了好些叨叨。我姨于是想做个啥,既能继续照顾外公外婆,又能能自己存点钱,因为她还有一个儿子(后面再谈她这个儿子)种地种田肯定不行,她就不是这块料,关键累又顾不上外公外婆了。于是,她拜师学吹萨克斯,大号,小号。刻苦练习,嘴巴吹出皮,口干发苦就不说了。好在有天赋又勤快会来事,师傅也好好教,半年后出师了。
吹这些个能干啥,在农村,婚丧嫁娶,就图个热闹,吹吹打打就能把钱挣。刚开始,我姨跟着乐队混,一般都在乡里,多少拿点,不太多,但我姨很开心。后来,我姨会来事,认识的朋友多起来,介绍的人也多起来,我姨萌生了自己组了一个乐队,专门接活。(我妈也把我们村里的活介绍了给姨 姨,姨说介绍活成功就给介绍费100元,真的给了)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月最少三趟,一次最少挣200元,预到主家大方的能到小一千,还有烟,糖不计其数。至此,我姨算是在老家既活出了自己玩,又顾到了父母大人。很优秀了!
天有不测风云,17年,村妇女主任让40到50多妇女去县里体检筛查,免费的。往年她从来没去过,但这次据我姨说那次竟鬼使神差的就去了,一查可能是宫颈癌。我姨吓坏了,赶紧把我姨夫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