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文/檀扒爷


深圳特区“庆生”,广州紧动作!全国首个“超一线城市”即将诞生!

一次非同凡响的“生日会”,一句意义非凡的肯定。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会上“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表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以此表达了对深圳40年发展的肯定。

如此阵仗,仅用“利好”二字形容已不足够,而在这一片欢腾的掩护下,实际另有一条“极其炸裂”的规划正在悄悄发酵。

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世界级罕见的“牵手”

广州深圳两强携手,1+1>2,国内外无人匹敌。

10月12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日,广州地铁就“粤港澳大湾区线网优化客流预测专题研究项目”已进行公开招标。大家别被这一长串名字唬住,实际上这个项目研究的是“城市间的地铁轨道建设”。

在此前2019年底,广州审查确定了5条地铁将向邻近城市延伸。而此次招标文件中明确表示,其中的22号线将延伸至东莞,并与深圳地铁衔接。

换一种方式表述:广州要和深圳“手牵手”了!

这一牵手,世界罕见。虽然我们一直揶揄广州是国内“四大一线”的老末,但人家始终是一等一的全球Alpha级城市,而深圳的量级更不用多说。


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深圳市人口1302万,GDP总量是2.69万亿,全国排名第三;广州人口1491万,GDP总量是2.36万亿全国排名第四。

老三老四加一起,GDP总量超过5万亿,人口接近2800万,对了对了,千万别忘了,这次城际地铁连接的是“广州-东莞-深圳”三城,所以两个“一线”加一个“新一线”,量级直接干掉老牌第一、第二名(上海3.81万亿,北京3.54万亿)。

广州+深圳:不好意思,什么是“一线城市”?

接上这条地铁线,事情有多“严重”,相信大家有所体会。

看到这里有读者一定会问:至于吗?不就一条地铁线吗?

确实确实,这只是一条地铁,但正因为这是一条地铁线路,它的意义就不同于一般的城际轨道交通。

所谓地铁,标准站与站的间隔是1500米,沿途经停站点众多,虽然速度不比高铁,但对沿途站点的经济带动作用非常大,你看卖房子的只要蹭上地铁站边缘,就绝对会拿出来大书特书,而且理直气壮的往上涨价。

而一般城际高铁,速度确实是快,但永远是从A→B,其经济意义,发展意义甚至指导意义都是与地铁不同的。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广州与深圳的绝不止“手牵手”那么简单。这应该被看做一个信号,是一记发令枪响,接下来广州与深圳可能还会“肩膀碰肩膀”、“腰搂着腰”大家敬请期待……


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放眼全国,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双城圈等等都有可能互通地铁,但大家注意,这些地方要么是一个“老大哥”带头发展,要么是两条“小龙”一起前进。

再放眼世界,多数城市圈的发展其实都逃不开上面两种模式。而广州深圳,不好意思,他们是“两巨头抱团冲刺”。

话说回来,这等抱团能带来3个肉眼可见的好处:

首先是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不只是广州深圳之间,在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两个这样体量的城市抱团,相当于模糊了两座城市的边界,对劳动力来说,自然选择更多,更有吸引力。

其次是有利于“腾笼换鸟”。大家知道,每座城市的产业定位不尽相同,而城市之间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地理上消除“边界感”,都会使得两座城市得到产业结构开始“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之后,才能效率最大化。

再次是有利大湾区“一体化”。一直以来,大湾区确实收到各种政策青睐,但两个“引擎”始终各自为战,此次广州与深圳牵手抱团,1+1>2,必将动力更加强劲。

以上,说完令人高兴的事情,接下来大家也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存在的,有好必有“坏”。广州与深圳的此次“合体”还有几关要过,甚至加在中间的东莞,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问题来了 谁当头儿?

广深通过东莞这个媒介实现“合体”,好处上边已经说了,听上去真的是史无前例,放眼全国恐怕再无敌手。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但是,剧情的发展从来都不会这么波澜不惊,俗话说得好,一山容不得二虎,对于同为一线的广深来说,也是如此。

一般的国际大都市圈,依旧是以单个中心联合一大堆小伙伴一起玩,这样单核心的结构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都很清楚带头的是谁。

拿离我们很近的东京都市圈来说,东京→东京都(一级行政区)→东京都市圈,这个一环套一环的结构贡献了日本一半的GDP,人口高达4000万,是这个星球上最庞大的都市圈之一。


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数据来源:谷歌地图

一都+三县,如此庞大的体量,用我们的眼光来看,最核心的城市,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东京(这里就不纠结到底是东京23区还是整个东京都了),即便日本第三大城市横滨就在边上,但是却并没有纳入在都市圈内。

换句话说,整个大区域中,谁是大哥,一目了然(而且就算横滨在里面也一样,跟东京不是一个体量)。

眼光放远点,看下伦敦都市圈(据统计GDP占了英国的八成左右),其实也一样,虽然圈内还包含了曼城、利物浦和伯明翰等其他一大堆大小城市,但是首都伦敦却毫无疑问地处在绝对领导地位,毕竟它一个城市就顶了英国GDP的四分之一。

广州和深圳,却没这么简单,都是一线,一个是省会,一个是特区,2.3万亿和2.7万亿的经济体量,差别太小,离得又太近,很多发展要素比如劳动力等等,又是共用的,深度合作下的激烈竞争,避无可避。

广州有俩“双一流”高校,深圳只有一堆分院,广州消费能力远高于深圳,周末地铁客流量也是四个一线最高的,但反过来说,深圳在科研投入和金融,以及落户上的开放程度,又甩开了广州。

这种现象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你看长三角,江苏省内南京和苏州的竞争,跨省南京和杭州的竞争,甚至是看起来像是依存关系的苏州和上海,也一样。不同的是,上海的体量在长三角是鹤立鸡群的,单个重点城市无力与其抗衡。


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看下现在大力推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成渝都市圈,也一样,一个全省供养发展,一个自己都快整成一个省了,距离近,发展得靠抢,阿里、腾讯的西部总部落户重庆,成都不眼红?同理,一大堆领事馆开在成都,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半导体落户在成都,重庆能服气?

有人可能说,要错位发展,只要大家同质化不那么严重,那相对应的人啊企业啊,不也就朝不同地区合理分配了吗?

听着很合理,但很可惜,经济发展上的趋同性,导致这些城市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会很相似,可能每个领域会有不同侧重,但是基本上都在朝着全能发展(三产占比之类的),不可能分化到“我只挖煤,他只种地”的地步。

对于旁人来看,就是差不多,打个比方,你会强求一个只是想找一份航空领域工作糊口的人,去仔细区分机电系统还是航电系统么……

上边说的,还局限于广深互掐,下边来说说,对于全省的影响。

现在是拟建设地铁串联广深以及周边一堆城市,那以这个为开端,继续进一步“合体”,形成一个有着5万亿GDP(超过了上海)的整体的话,那对整个省的压榨,也将会是史无前例的。


重磅消息走漏:国内首个“超一线城市”要来了?

这样的经济集中度,甚至超过了武汉之于湖北,成都之于四川,这已经不是吸不吸血的问题了,这是往小鱼塘里扔了头鲸鱼……

而其中最惨的,估计就是夹在中间的东莞。看一下网上很多人的看法,不少都很乐观,觉得东莞可以走上昆山的路子,当一个快乐的三明治,两边红利都可以吃,不要太开心。


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昆山本质上是苏州的一个县,它越壮大,苏州越开心(统计数据越好看),上海也开心(相互促进房地产,优化自身产业等等),这样一个县,对苏州和上海没有威胁。

但东莞就不一样了,它是个独立的地级市,不属于广州或是深圳任何一方,虽然肯定能吃到两个一线带来的红利,但是自身发展上限从被夹在中间的那一刻起,也就进入视线范围了,保不准也被来一波“腾笼换鸟”。

那有方法可以降低可能造成的伤害吗?根据东方早报07年对当时日本国土交通省大都市整备课的负责人荒川辰雄的采访,日本的方式是“弱化东京”,原话就是——“确切地说,是要遏制这些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地区的都市机能。”这听起来很像现在北京在做的事,去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城市间的良性竞争发展。

不过,目前的广深,看起来似乎并没与这个意思。说到底,广深的竞争是免不了的,这是个省内甚至是区域内首位度的问题,就算广州再佛系,也不可能对深圳越发增长的“特权”视而不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