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西安又一次成为高光关注点。
这次引发关注是因为网上都在议论,吉利和奔驰共同经营的smart国产项目将在西安投产。
网上有关观点认为:合资项目对于西安的汽车产业来讲,中国也许将形成“上海有特斯拉,西安有奔驰smart”的格局。


路透社:Smart落西安,年产能15万辆
网上能找到的该新闻源头都指向路透社。路透社的该篇报道:
Mercedes-Benzwill build smart-branded electric cars with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GEELY.UL] in the Chinese city of Xian from a base with annual capacity ofaround 150,000 vehicles, a senior official from its German parent Daimler AG(DAIGn.DE) said on Saturday.
Daimler’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in China Leng Yanmade the comments to Reuters on the sidelines of China’s EV100 forum in Beijing。
原文大意是戴姆勒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冷炎在参加China’s EV100forum 的间隙对路透社表述,合资项目会放在西安,年产能15万辆。

路透社原文中的论坛就是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冷炎的演讲主要包括戴姆勒在电动化、数字化、共享出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领域的突破。关于smart的内容,在演讲中并没提到西安的字样:我们和北汽共同投资170亿元,打造了北京新能源汽车新的生产基地,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包括电池以及相关研发生产能力。这个是在德国正式签约新能源生产基地的协议,另外和吉利将共同在华生产smart纯电动车,并从国内向全球出口。
就“落地西安”的说法,东西君分别向戴姆勒和吉利方面进行了核实。戴姆勒的回复是,目前官方没有这个消息;东西君向吉利方面证实这个说法的询问也没有得到吉利的回复。网上的报道同时还提到了吉利2017年在西安开工的新能源基地和smart项目比较吻合。因此,东西君也向该项目所在地相关部门进行了咨询,同样没有肯定的回答。

引发这次关注的吉利和奔驰都是高曝光量选手,而smart相对就没有那么大流量。smart是谁,为何为引发如此高的关注?
smart是梅塞德斯公司和世界手表业巨头斯沃琪(swatch)公司创意合作的产物,字母‘S’代表斯沃琪公司,‘M’代表梅塞德斯公司,而‘art’是艺术的意思。
双方在1994年成立合资公司,但之后分手,公司由奔驰接手成为奔驰的全资子公司。
smart拥有Fortwo、Forfour和Roaster三个车型平台,但销量却不比同样走个性路线却只有一个车型平台的宝马MINI高。在2005年之后,Roaster平台被卖给了英国的ProjectKimber财团。


西安不是smart唯一之选
网上关于smart落户西安的说法沸沸扬扬,但并没有官方说法,甚至官方都不愿意正视听。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双方低调务实,也可能是未到公布的合适时机,但同样更有可能是项目的落脚地,双方还在挑选当中,西安并不是唯一和必然的选择!
双方就smart合资被批准的当时,吉利曾向东西君发布了通稿。这个公开信息中比较重要有3点信息:
1、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
2、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3、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虽然网上现在关于国产smart落地西安的消息尘嚣日上,但西安并不是从去年3月就开始传出的生产基地的唯一:
一种说法是,这个项目会落户武汉。但随着吉利官宣路特斯落户武汉,该说法OUT。
第二个备选项是,项目会在成都,因为吉利已在成都投建了年产能30万辆的BMA工厂,再加上沃尔沃现有工厂,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集群。
第三个地址选择是,宁波。因为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已经注册了15家公司。而目前吉利官宣中,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和杭州湾新区两级政府的领导都有出席smart全球总部落户宁波的签字仪式。由总部和一干工厂在这儿,宁波自然具有生产和管理的双重优势。


追求smart,西安凭什么?
西安作为备选项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是,2017年吉利投资201.6亿元在西安建设新能源项目。按照项目进度,今年底该年产30万辆整车的项目将投产,这也和国产smart在2022年投放市场的时间点比较接近。
吉利西安项目,从2017年初沟通到正式确定,项目落户西安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刷新了当时国内汽车整车项目合作洽谈的最快纪录。随后,项目用地征迁从动员到全面完成,仅用时49天,效率之高开创了重大项目征迁的先河。最终,项目于当年11月开工建设。

吉利最终选择西安,原因很多,可以肯定的是,离不开对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以及西安对汽车项目的综合承载能力的认可。作为区域发展重要软实力指标之一的营商环境,西安连续多年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跃进全国前十,2019年度获评”中国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1月17日上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西安经开区由前几次的第22位、第17位,成功实现“三连跳”,排名第11位,蝉联西部第一。
在车企看重的产业链配套问题上,无论是陕西、西安、还是当地汽车产业发展核心区的经开区,各级政府一直在补齐汽车产业链短板。
陕西将汽车产业视为新支柱产业,提出年产能300万辆的目标,设立总规模40亿元的汽车专项资金。目前产能已突破200万辆,在西安,已形成陕汽、比亚迪、开沃、宝能、启迪桑德等多家新能源汽车、重型卡车为优势特色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西安经开区是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整车制造、发动机、车桥、零部件等为一体较为完备的汽车全产业链条。

有则消息耐人寻味:1月6日-7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赴杭州吉利集团总部对接重点项目合作,并考察杭州亚运会场馆等。王浩在和吉利掌舵人李书福交流时表示,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吉利的合作,希望吉利在西安生产基地项目竣工投产后,尽快推动吉利合资整车项目在西安落地。李书福说,吉利对投资西安充满信心,将进一步加快西安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西安实际布局更多大项目,助力西安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此前的三星项目、吉利项目,西安也不是唯一之选,且都化被动为主动,最终“逆转”取胜。现在的西安,面对此次局面,或许会更从容一些。(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