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姑姑落户政策
能吃会混的主儿
民国那会儿,有四大美食家,分别是:川菜系成都姑姑筵的黄敬临,粤菜系广州太史蛇宴的江孔殷,鲁菜系的北京谭家菜谭瑑青,湘菜系的组庵湘菜谭延闿。这几位来头都不小,都是些翰林啊总督啥的,最早都是家宴,接待一些亲朋好友,开来开去,感觉府里厨房比饭馆还忙,得来,干脆直接开馆子吧,所以,他们的菜也叫官府菜,低一档的叫公馆菜。
后面这两位呢,都叫谭家菜,南谭是同治13年榜眼南海人谭宗浚所创,由其子谭瑑青和姨太太赵荔凤发扬光大,历经几代人努力,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谭家菜"入驻北京饭店西七楼,成为官府菜之首。南谭讲究烧、焖、蒸、烤,一般不爆炒,招牌菜为"黄焖鱼翅"、"清汤燕窝"、"扒大乌参"等功夫菜,烹饪调料只用盐和糖,以甜提鲜,以咸提香,所谓"海边天色清醇晚,淡淡鲜腥剪剪风"。
话说谭延闿是鱼翅超级发烧友,每餐必进,非鱼翅不饱,算是成癖了。有一次参加一个酒局,主人大谈鱼翅之不足,比喻为味同嚼蜡,谭院长厚道人,也没说啥。到了酒过三巡,主人请客人随意再点点什么,大家都看谭延闿,老谭好整以暇,缓缓说道:"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

在南京,谭延闿天天下馆子,把有名的饭店都吃遍了,而且吃得非常考究,精益求精。为啥呢?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实行的是五权分立,即行政,立法,考试,监察,司法,谭延闿让出了国民政府主席职务,出任了首任行政院长,这位子近似于后来的国家总理啊!

谭延闿治理湖南多年,夹在两广、川鄂与江南之间,对独裁者那一套了如指掌,所以,抱定了"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每次开会,他都闭目养神,宛如闷葫芦一般。那时行政院事情多如牛毛,他就是"急死皇帝,太监绝不着急",安心做一枚橡皮图章,任由蒋介石与CC派去折腾,反正江山社稷与我无关。但大主意是有的,后来不少人说,如果谭延闿活着,西安事变不一定能发生。
那会儿,驻南京的美国领事对蒋介石的水平评价是;“非常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勇士,一名机敏的政治家。”说起谭延闿的能力,则是俩字:“不明”。在描述谭对美国的态度时,也用了两个字“友好”,还补充说:“除日本之外,对他国均友好。”
在政坛,一个人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也不能把自己太不当回事,这里面很玄妙。很多人说他混日子,谭延闿对此公开承认,说人生难得糊涂,混到一定程度,绝对是一种境界,所谓“混之用大矣哉。”这叫啥,这叫底气,不是谁想学就能学会的。
所以在民国,谭延闿被誉为“药中甘草”,甘草很普通,却能混搭百药,调和着各种各样的药材,从这个角度看,谭延闿是名副其实的民国甘草王啊。
能吃会混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