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揭牌暨首单医疗产品通关活动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跨国医药企业艾尔建首批医疗产品在成都通关。这是跨国企业首次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运送医疗产品。这标志着成都建设的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并已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摄影 赤途
两 种 模 式
中欧班列(成都)运送首单医疗产品
记者获悉,此次通关的医疗产品货值超过1亿元,包括冷冻减脂设备酷塑使用的耗材,以及医美注射用的乔雅登玻尿酸。其中,冷冻减脂设备酷塑使用的耗材是首次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运送的医疗产品。
这意味着,在成都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同步选择空运或者铁路,运输并通关上下游医疗产品。
“从爱尔兰出发抵达成都共计21天,其中卡车运输5天,铁路行程16天。”艾尔建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王炜表示,在成都通关首单医疗产品,既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又检验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物流效率,选择在成都通关,是看重成都的节点城市优势,“它在交通上辐射西南部,覆盖了广大的市场范围。”
产 业 腾 飞
启动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
现场,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揭牌。
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是成都立足全球打造的医药供应链枢纽,也是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将依托天府国际生物城等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区,以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为平台,集“通关、贸易、金融、物流、中介”等五大功能为一体,打造国内第一个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管家式”全链条服务体系。
成都高度重视跨国企业供应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要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加快建设,中欧班列(成都)双向稳定开行,“双机场、空铁联运”的国际物流枢纽格局正在成型,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融入全球创造了坚实条件。
发 出 倡 议
“从成都通关”
活动现场,作为成都进出口企业代表,健进制药发出从成都通关的倡议。
“过去,我们的出口产品通关要绕道北京、上海,不仅费时费力,还极大制约了健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018年,健进的出口额是2013年的30倍,2019年出口额将同比增长至少30%,若通关瓶颈不解决,将加大我们国际贸易的难度。”健进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的建成,公司将直接在家门口完成通关,这将便利沟通、节约时间和财务成本、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为企业国际业务的飞跃发展提供坚实的战略保障。
健进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投入超过一亿美元的世界一流无菌注射剂研发与制造企业。其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公司建立之初,曾经考虑过落户上海或者天津,但是公司决策层在与成都市的接触中明显感觉成都的投资环境优越,拥有专业的院校、服务企业的先进理念。“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中美合资企业,从投资谈判到签订投资协议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该负责人表示。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关将优化研发生产用进出境生物材料检疫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扩大生物材料及生物医药产品检疫准入,支持四川制造疫苗、血液制品等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广阔市场,开展“互联网+海关”、“提效降费”等行动。
再 签 两 单
完善供应链服务
现场,艾尔建与成都高新区签订艾尔建中国药品贸易总部战略合作协议。据悉,2018年10月,艾尔建中国创新中心项目签约落户成都高新区,该项目是艾尔建中国首个创新中心。
国药控股和成都高新区签订共建冷链仓储中心协议,国药控股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冷链仓储中心,加速推动生物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规范,构建专业化质量管控体系,配备符合国际标准及药品GSP要求的查验、运输、仓储及温湿度监测系统。
“最大的印象是成都高新区、海关、药监等对本次通关项目的重视。”中国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对项目中高效、安全的物流方式和清关流程感到“很惊喜”。
在艾尔建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看来,“成都作为空港和铁路运输港口,通过此次通关已积累一定经验。”成都海关专门针对生物医药产品通关特点,给企业提供了高效、专业、便利的通关保障。成都口岸相关匹配措施较为成熟,比如这次能够在达到温控要求下完成查验。“我们相信,随着成都口岸通关经验不断增加、数据积累越来越丰富,通关保障会越来越成熟。我们将积极配合海关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物医药产品通关流程和机制”。
“成都市正处于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物医药供应链专家、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生物医药供应链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极深的战略意义。“成都可以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核心载体,建成辐射西南乃至全国的国家级全球供应链枢纽,吸引药企供应中心和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集聚成都,体现成都在‘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上的战略地位,为示范带动西部内陆乃至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化提供‘成都样本’。”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编辑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