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理念,着力建设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地。从参加第42-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以来,该院学生连续4届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2018年,学院师生参加国家级一类赛事4个、赛项21个,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2个。2019年,学院在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7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值得高兴的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中,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选手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一等奖,是四川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的最好成绩,也是四川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项目的最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学院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建立健全竞赛工作长效激励机制,着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打造学院“工匠精神”文化。2019年5月,学院有幸邀请到第41届至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队专家组长、选手教练和国际裁判宋放之教授到校指导竞赛工作,专家们对学院集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教练团队建设、竞赛选手梯队建设、科学训练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专题辅导。自2013年以来,学院经过持续5年的发展壮大,通过构建“班级-社团-集训队”三级选拔梯队,采用淘汰补充制,全院7个教学系(校区)共组建集训队45支。为鼓励全院师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充分挖掘优秀技能苗子,学院建立了竞赛工作长效激励机制,每年为参训团队提供专项经费,明确规定获奖指导教师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挂钩,同时大幅提高对获奖团队及师生个人的奖励额度,比如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团队奖励总额40000元,极大激励了师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和力争取得好成绩的动力。学院大力发展技能竞赛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高度的评价,学生家长对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举措好评如潮,得到了很多积极正面的反馈,更有一些家长为了学生能入选集训队,还专程来校向辅导员、专业老师推荐,希望能选拔自己的孩子进入集训队参加训练。

学院坚持赛教协同发展,以竞赛标准为准绳,将比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全过程,形成技能竞赛与教学科研双向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围绕成都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积极对接“5+5+1”现代产业体系,学院坚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组建轨道交通系,新成立铁道工程系,将专业数量由之前50个调整到40个,打造了“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四大专业群,并带动新材料等专业的发展,专业与产业对接率达100%。学院着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建有以教师名字命名的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李江玲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紧缺性技艺技能传承平台”,被教育部立项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院积极发挥大师示范引领作用,指导专业教师孵化专利7项,完成企业技术攻关2项。2018年以来,学院立项各类科研课题、教改项目共39项,其中省级以上24项;教师获得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124项,其中一等奖10项,教师深入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学院获得了“中国职协教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构建了从初级工、高级工、高级技师到国际认证完整的技术技能培训体系,成立了国家级示范性鉴定所、四川省特种作业安全生产三级定点培训机构、中奥成都WIFI职业国际标准培训中心、中奥成都WIFI职业国际标准师资培训中心、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成都市残疾人双创孵化基地、成都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等定点培训机构。近年来,与省市总工会、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市人社局、市残联、市交委、中电科集团等29所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了特种作业、SYB创业等多个领域多个培训项目,开展培训鉴定等社会服务10万余人次,承办省总工会、市残联、央企国企等主办的技能大赛50余场,涵盖数控铣等工种20余个,参赛选手达近万余人次,累计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4000余人。学院大力组织技能竞赛,为服务成都重点产业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2018年工贸首届毕业生953人,其中就业人数937人,就业率98.32%,其中成都地区就业人数占比86.4%,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比18.62%,毕业生起薪达4054.10元,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19年,首批“成都工匠”命名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授予曾德强等502名同志“成都工匠”荣誉称号,其中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21名毕业生以及经学院培训的39名企业人员获得了“成都工匠”荣誉称号,占总获奖人数的12%,切实为成都经济发展和培育更多“成都工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来源: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