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格芯企业原先是在成都落户吗
1年高速建设 芯生态加速呈现
技术人员在安装生产线模组
占地76万平方米、相当于180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的工地上,数栋三四层高的厂房已拔地而起,近2000名工人忙碌其中……清水河岸的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是中国西南地区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动力站厂房、芯片厂房已基本完成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施工方项目经理朱卫军说。
根据计划,到5月,项目一期就将交付。从一年前的一片荒地,到现在的基本完成建设,再到未来的厂房竖立,这座中国最大最先进的12英寸晶圆厂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界的目光。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勉励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去年7月,成都发布《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产业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打造全球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作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成都直面全球产业格局最具竞争力的名片。
洁净度比手术室高百倍 芯片厂房一期已基本完成建设
走进项目大门,建筑面积 7万平方米、共三层的动力站厂房展现在记者眼前。“动力站厂房土建已基本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完成70%。” 朱卫军介绍。
再往里走,就来到了项目的核心——FAB芯片厂房。芯片厂房建筑面积达25.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同类型芯片厂房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厂房内,穿着洁净服、只露出眼睛的工人正处于忙碌中。全副武装的工人或在分装设备,或在吊顶,或在打扫卫生。“芯片厂房一期已基本完成,达到设备进厂条件,现在正在进行装修最后的收边收口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晶圆生产必须在洁净环境下进行,Fab11项目将打造6.5万平方米的晶圆生产洁净室,洁净等级为100级,局部房间达到1级标准。这是什么概念呢?朱卫军向记者介绍,一般的医院手术室是10000级,开胸手术的手术室是1000级,脑外科、心脏外科用的手术室能够达到100级。手术室的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晶圆厂房则要保证6.5万平方米的空间都保持相应的洁净度。这对建设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以及建筑材料、施工精细度的要求都相当高。
“为了使洁净等级达到要求,芯片厂房的地面为环氧地面,墙面为洁净金属壁板,从而达到不粘灰尘的目的。”朱卫军介绍,此外,厂房还安装了空调洁净系统,净化空气。“厂房还设置了隔离区,人必须穿着隔离服才能进来。”
规模如此大、洁净度要求如此高的芯片工厂,屋面也有着特殊考虑。在芯片厂房的屋面上,工人正在安装TPO防水材料。屋面中间,长400米的通风管整齐排列。“楼板的TPO防水材料已安装完成,主要是为了达到防水的目的。”朱卫军说,安装通风管主要是为了净化空气,防止灰尘进入芯片厂房内。
集成电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形成完整产业链
成都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突出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采取“外引+内培”模式,全力做粗拉长产业链,集成电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去年,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的一片空地上,本报记者现场见证了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商、美国格罗方德半导体公司(以下简称“格芯”)CEO桑杰·贾为公司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培土奠基的一幕——格芯入高新,与英特尔、京东方、德州仪器、富士康等电子产业巨头比邻而居。
本月,格芯位于成都的子公司“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芯(成都)”)迎来了1岁“生日”——去年3月,带着“总投资超100亿美元”“格芯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12英寸晶圆厂”等光环,格芯(成都)注册成立,闪亮登场,在全球同行的注目礼中成长。
格芯(成都)的落户,为成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12英寸晶圆生产加工,形成了从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到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根据计划,格芯成都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一期建设主流CMOS工艺12英寸晶圆生产线,二期建设其最新的22FDX 22nm FD-SOI工艺12英寸晶圆生产线,总产量将达到每月8.5万片晶圆片。格芯22FDX工艺采用22nm FD-SOI(全耗尽绝缘硅)晶体管架构,为使用电池供电的无线智能系统提供业界最佳的性能、功耗和面积组合,产品将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物联网、智能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这项技术正在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格芯Fab1工厂进行技术验证。
格芯,意在“革新”。除了带来新技术,格芯在成都还有更大的“野心”。去年5月,格芯宣布与成都市合作,共同推动实施FD-SOI生态圈行动计划,在成都建立基于22FDX工艺的世界级生态系统。去年10月,格芯在成都高新区召开了格芯(成都)供应商座谈会,将130余家供应商企业代表请到了成都。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芯原微电子、上海复旦微电子、国科微、瑞芯微电子等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采用了22FDX技术,加入生态圈计划。格芯的长期合作伙伴马来西亚友尼森集团也在1月宣布在成都增加投资——国内外上下游企业,都因为“格芯”这块“金字招牌”,向成都高新区聚集。
未来,格芯还将在成都建立多个专注知识产权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孵化成都本地的无晶圆厂企业,建立与有关高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FD-SOI相关课程、研究计划及设计竞赛……
原标题:1年高速建设 芯生态加速呈现
1年高速建设 芯生态加速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