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优质企业投资落户成都
成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仲夏的天府大地,处处一派火热气象。郫都区成都微芯药业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自去年11月开工建设以来,6栋建筑已拔地而起,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希望借助项目落地,深度融入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创新药赛道的关键一环。”科创板企业微芯生物副总经理李志斌表示。

今年以来,成都市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为发展方式,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21个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在产业建圈强链的方法论指导下,成都市明确今年实施重点项目900个,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新经济产业优势细分领域,总投资逾2.5万亿元;扎实推进投资促进和项目招引工作,1-5月,全市引进链主和链属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82个,总投资3378.54亿元。
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促建按下“快进键”,成都稳经济、促发展动力活力更加澎湃。
做增量:
重大项目接踵落户 建圈强链牵引力更加释放
还记得 6月28日,成都东部新区“2022年临空经济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东部新区与8家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书,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东部新区揽金181亿元。
“此次签约项目能级高,产业带动能力强。”成都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航空物流产业链聚集成势,航空维修与制造链主企业聚势,引入海晨成渝生产性供应链基地、EDC奢侈品供应链保税物流园等物流项目,签约四川航空空客A321客机改装货机等航空维修与制造产业链主企业,这些项目的落地将在提升成都东部新区航空维修产业能级的同时,带动航空零部件制造、航材贸易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推动成都东部新区临空产业能级跃升。
今年以来,成都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制造业建圈强链“百日攻坚”行动,以建圈强链和保供稳链为导向,分链制定链主、链属企业精准招引清单,组织精干力量精准攻坚。
从产业链招商到区(市)县联合招商,从委托招商到资本招商……在“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协同配合的招引模式助攻下,成都市以招大引强、招商引智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来自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引进链主和链属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82个,总投资3378.54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62个,总投资2769.3亿元。重大项目的纷纷落户,必将为成都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拓存量:
重点企业追投扩能 为成都发展预期投下信任票
在新的重大项目不断落地的同时,在蓉重点企业也通过追加投资、生产扩能,为成都发展预期投下信任票。
“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投产,形成3700架无人机的年产能,是目前产能的2倍以上。”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小燕对新的生产基地充满期待。纵横股份深耕工业无人机多年,产品广泛应用于测绘与地理信息、安防、巡检、应急等领域,成为国内首家以工业无人机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作为成都市工业无人机的“链主”企业,纵横股份也希望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和生产扩能,带动配套企业发展,提升“成都造”工业无人机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的这种发展雄心,背后凝聚着对成都营商环境的认可,对成都发展预期的信心。“企业在进园区、扩产能等全过程,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更坚定了与成都共同发展的动力。”李小燕说。
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持续推进,成都市21个重点产业链,正在发挥巨大牵引作用,吸引上下游、左右岸产业配套和资源集聚。在加快重点项目招引促建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成都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了体制机制保障。仅在年初疫情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做好重点项目“线上+线下”“行业+综合”服务调度,一季度推动38个项目提前开工。
“为了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成都还全面实施项目长服务制和重大签约注册项目移交机制,统筹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为项目施行一站式全流程业务办理。”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大力实施精准招商、链条招商、协同招商,力争以招商引智新成效,稳住全市经济大盘、促进高质量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唐小未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今年1-5月,成都市引进重大(高能级)项目182个,总投资3378.54亿元,成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