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交哪种社保?外省人在成都买房2022

目前整个大成都范围内住宅项目都是限购的,限购要求必须满足3个条件中的1个才能购买住宅项目:

1、成都落户满2年,2、成都稳定工作,公司缴纳社保连续满2年,3、成都社保满1年+落户成都

像您孩子这种情况,已经在成都工作了,工作的公司帮他缴纳社保,2年后就可以购买住宅了

成都买房落户多少年社保(成都买房需要社保几年)

邛崃人在成都买房社保需要买几年

购房区域两年户口或购房区域两年社保或购房区域户口(无时间限制)+购房区域一年社保。

成都市的购房资格:1.在成都落户满2年及以上;2.在成都连续2年及以上按时缴纳社保,且稳定就业;3.在成都落户不满2年,但在成都稳定就业并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及以上。

二、对购买套数的限制,众所周知,为了杜绝炒房、哄抬房价的现象,2021年成都买房限购政策全新上线,因此大家有钱也不能随便买房了,详细买房规则如下:1.户籍在大成都范围内的2人或以上的家庭,最多可以在成都购买2套房。2.户籍不在成都的家庭(不论人数),最多可以在成都购买1套房。3.户籍在成都的成年单身青年(1个人脱离父母自立门户),最多可以在成都购买1套房。如果以上对户籍、社保和购房套数的限制条件,都同时满足,恭喜你具备了成都的购房资格,就可以在成都买房了。

成都买房社保要求

成都买房社保要求分户口来看,如果是成都本地户口,家庭成员有一套或者是以下的房子,那么就可以直接进行购买,而如果非成都本地户口,则需要分区域来看。

社保要求

如果户口不在本地:分区域来看

天府新区(A类区域)

在没有户口的情形下,需要连续24个月单位社保(购房时单位注册地要在天府新区)。

高新南区(B类区域)

在没有户口的情形下,需要连续24个月单位社保(购房时单位注册地要在高新南区)。

高新西区为代表的C类区域

在没有户口的情形下,需要C类区域连续24个月单位社保(购房时单位注册地要在C类区域),注意D类区域户口的人,有C类区域24个月单位社保也可以买。

青白江区为代表的D类区域

任意区域连续12个月单位社保。

也就是说除了青白江区为代表的D类区域是连续缴纳12个月单位社保,其他区域都是连续缴纳24个月(两年)单位社保,并且购房时单位注册地还应该在所在的区域。

购房前提

两人及以上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无自有产权住房或只拥有1套自有产权住房,或本市户籍成年单身居民家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无自有产权住房。

户口在本地:

如果有本地户口的话,那么家庭成员有一套或者是以下的房子,那么就可以直接进行购买。

法律依据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规定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切实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努力做到职住平衡,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借鉴其他城市成熟经验,现就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通知如下。

 一、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新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购房人具有拟购房所在区户籍(其中户籍迁入拟购房所在区未满24个月的,应在拟购房所在区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或户籍不在拟购房所在区但在当地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24个月以上。

 (二)本市户籍居民两人及以上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拥有1套以下(含1套)自有产权住房,或本市户籍居民成年单身家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无自有产权住房。

二、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购房人具有上述区域户籍(其中户籍迁入上述区域未满24个月的,应在上述区域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或户籍不在上述区域但在当地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24个月以上。

(二)本市户籍居民两人及以上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拥有1套以下(含1套)自有产权住房,或本市户籍居民成年单身家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全市范围内无自有产权住房。

三、在我市其他区(市)县新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购房人应具有本市户籍,或非本市户籍但在本市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

四、夫妻双方离异后,任一家庭成员两年内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父母投靠成年子女入户的,不得作为单独家庭购房。

五、在全市范围内新购买的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后方可转让。

六、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有政策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