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是什么?
中南海(国家政务办公处)
中南海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被视为是中国政府高层的象征。中南海占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
中南海的介绍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西侧,鳌玉桥以南,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西苑,在解放前中南海一直是历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主要景物有紫光阁、勤政殿、蕉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和静谷等。现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党的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居住地。中南海始建于辽金时代,明清时期曾是封建统治者的皇家园林。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北洋政府的办公地点。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它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中枢,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和代名词,也是令世人倍感神秘的地方。
中南海是什么地方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西侧,鳌玉桥以南,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南海是干什么的?
中南海是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地 也是招待外宾的地方 老一辈领导人物都住在中南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被视为是中国政府高层的象征。
中南海与北海共同构成西苑三海,也称太液池。西苑三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其中,开辟于辽金时的中海和建设于明朝时的南海,自清代起就被列为皇家专用的禁苑,康熙皇帝时,一些政务是在离宫别苑处理,中南海随即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自民国以来,中南海曾作为公园一度对公众开放。在此前后,中南海始终是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勤政殿曾经是中南海的正殿,位于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正门德昌门即南海的北门。坐北朝南,共有五开间。康熙皇帝题殿额为”勤政”。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在这里办公,处理有关变法改良的国家大事。原建筑在民国初年已被拆除,仅存地名,遗址处另外建造了一幢房子。
丰泽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瀛台之北,是两组四合院式建筑。当年园内有数亩稻田,在位的皇帝按照雍正之后的规矩,每年仲春亥日先来这里演耕再去先农坛亲耕。丰泽园内的主体建筑是颐年堂,东侧的菊香书屋是毛泽东主席的故居。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北岸,位于中海西岸北部,阁高两层,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抱厦。后有武成殿。面阔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明武宗时为平台,台上有黄瓦顶小殿。明世宗时废台,修建紫光阁,清康熙时重修,成为皇帝检阅侍卫比武的地方。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四十年(1775年)两次增建,悬挂功臣图像及各次战役挂图,并陈列缴获的武器。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初五日,同治皇帝在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美、法、荷、英六国使臣并接受了他们递交的国书,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臣。
中南海是指什么地方?为什么叫中南海?
中南海
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故宫西侧。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水域的意思,因为地处北京中南方位,故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中南海属于什么区
中南海属于北京市西城区。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西侧,鳌玉桥以南,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西苑,在解放前中南海一直是历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主要景物有紫光阁、勤政殿、蕉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和静谷等。
扩展资料
中南海始建于辽金时代,明清时期曾是封建统治者的皇家园林。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北洋政府的办公地点。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它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
1949年后,中南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和部分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老式建筑多处被拆除或改建。
入住中南海的多位重要的领导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因此,中南海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高层的代称。中南海不对公众开放参观。1977年至1989年曾对公众开放南海的部分景观,包括丰泽园、瀛台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