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12月2日,四川成都,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85后”台湾青年李伟国荣获“劳动模范”称号。
——他是四川首位台籍劳动模范。
这位说话有着软糯台湾口音的青年,之前专门去查了“劳模”的意思,他觉得相对于那些在岗位上奉献几十年的前辈,自己的资历还太浅,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在川打拼台青的鼓励。
作为华灿工场?成都空间的运营负责人,两年来,李伟国致力发挥“华灿奖”用创意设计增进两岸青年融合作用,并借助四川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资源优势,累计孵化企业113个,其中,21个为台湾青创项目。
在参与并见证这些创业项目落地中,李伟国更真切感受到四川的快速发展变化,“来成都前,听说‘少不入川’,现在我逢人总说‘少不了入川’, 四川台湾都是家。”
“危”与“机”之间
今年依然忙碌
“当然少不了入川,这里是创业的蓝海,今年更是‘危’中有更多‘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身处台湾的李伟国捐出3万元人民币,2月17日,他按台湾对个人带防疫物资出境上线要求,带回250个口罩和2升消毒水,与园区小伙伴共进退。
这次“逆行”,让他对大陆的制度和政策优势感触颇深。整体上看,大陆是疫情中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时,四川在疫情防控和助力台商台企复工复产上的多重举措,让“李伟国们”的安全感、获得感比以往更强。
李伟国熟悉这些助力举措,今年,四川指导园区的防疫工作、走访慰问台青,及时抓中央“助力台企11条”落地落实,出台“四川支持台企12条”,并通过举办‘金融服务台资中小企业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帮助台青初创项目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的他依然忙碌。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李伟国借助线上经济和“云交流”模式,承办的两岸交流活动有增无减。
帮助台青实习就业上,今年华灿工场?成都空间携手台湾教授率队的“少年老城”城市微更新团队,参与成都6个社区的基层治理,打造社区创生IP。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大渡口)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开展战略合作。吸引落户珠海空间和北京空间的4家企业来成都发展。
他习惯并享受这样的忙碌,创业之初,李伟国希望把华灿工场打造成一个优质的“两岸青年共同家园”。“很多台青对大陆市场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已成功转型为“新台商”的李伟国十分愿意把自己的一线经验分享给在更多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
从台北到大陆
创业不怕折腾
在成都3年,李伟国经常听到台湾同乡讲述自己的创业梦想,那些憧憬和忐忑,是他用整个青春走过一遍的。
2008年冬天,刚在台湾成功大学完成本科学业的他,第一次来到大陆,从浙江义乌到上海城隍庙,他看到了大陆翻涌的活力。随后,他去北京实习,到上海做交换生,“北京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还有机会平台,都让我惊喜。”
研究生毕业后,李伟国在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在年薪达到20万人民币后,他决定到北京从头开始,“在台湾我可以预期五年、甚至十年后自己的样子,但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
于是,在北京,同样是房地产公司,他从一线销售做起,一年时间成为项目销售冠军。年薪达到30万后,2017年4月,李伟国辞职加入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合伙人兼总经理。
在他的理解中,“华灿”二字源于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华灿工场”就是让大赛成果实现落地转化的地方。
“我不后悔再次跳出舒适圈”。在李伟国眼中,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让他意识到“我们迎来了最好的创业时代”。
如今,走进华灿工场?成都空间,《关于促进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川台70条’)的政策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李伟国觉得很幸运,华灿工场落户成都时,赶上四川出台‘川台70条’,“惠台政策不仅帮园区步入快速成长期,对台青创业也是政策护航。”
政策扶持下,华灿工场?成都空间成为了西部地区最大规模的双创空间,园区得到了租金减免和装修补贴……
在李伟国看来,少了后顾之忧后,他将精力放在举办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组织台青实习就业和招引台青创业项目落户四川等工作中。
脚踏实地
将希望变成现实
似乎,每隔一年,李伟国就有“新动作”。
2018年10月,随着西部市场崭露头角,他将华灿工场拓展到新一线城市四川成都时,认为台青在北上广创业,会有较高的成本投入,一旦失败就难重振旗鼓。但在西部作项目孵化,也许能以最小的代价“吃螃蟹”,有更强的底子做市场拓展和转型升级。
到了2020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李伟国认为华灿工场可以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于是,今年9月,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启用,就形成了华灿工场与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效应。
在他的计划中,2021年希望能布局江浙沪地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这样紧锣密鼓地创业节奏,是因为“抓住机遇,就能抢占先机。大陆市场大,但人口也多,竞争自然强。如果自己能下好‘先手棋’,加上各地政府惠台政策落实落细和对台湾青年的关照,我们不用好这些优势会很可惜。”
刚来四川扎根时,李伟国曾表示“大陆向台胞打开大门,希望与台胞分享发展机遇,我希望帮这扇门开得更大一点,道路铺得更平坦一点。”
如今,他正用脚踏实地将希望变成现实。眼下,台青在成都注册公司享有最少半年免费办公场地,半年免费台湾青年驿站住宿、半年免费代理记账等多种优惠,同时,园区还联合政府零距离提供一对一政策服务窗口,进一步解决团队缺钱、缺人、缺资源等创业痛点。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在李伟国看来,“不管多艰难,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了诱惑力的事情。”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学游泳”的过程,“刚开始大家都会呛水,但只要方法得当、懂得坚持,你就能学会游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