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新区有哪几个大学?
成都市高新区大学有: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简称“川师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相关:
截至2021年3月,有狮子山、成龙两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有全日制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和26个学院,开办79个本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即将搬迁成都,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南科技大学由四川省、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出资,在四川绵阳建立的一所高等院校,也是西南14所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当时与成都理工大学是比肩的存在。
但说一句你可能不相信的话,西南科技大学还是一所二本院校。随着西南部城市的快速发展,成都重庆这些城市走上了发展多的快车道。而绵阳发展虽然紧随其后,但却与成都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绵阳唯一的高等院校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也受到制约。不过西南科技大学迁址也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问题。总体来说,有三点可以进行探讨。
一、绵阳虽然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属于三线城市
二、绵阳不足以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
三、生源质量下降、缺少高质量企业前往招生
一、绵阳虽然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属于三线城市
我国高校进入高数发展时期,西南科技大学升入一本院校也就在不久的将来,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多的科技企业,更多的政府支持来满足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而绵阳前两年才刚刚迈进三线城市的大门,无论是经济、社会、科技还是就业机会,都无法满足一本院校的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人群,都希望往更大的城市发展,就好比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西部人口快速向东南沿海城市转移,这同样适用于高等院校。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学校本在南充,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不遗余力地将学校搬迁到成都,更为夸张的还直接把学校的注册地址更换到了成都,自此宣布西南石油大学全面落户成都。迁往成都之后获得了更加优质的生源,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高速运行的社会经济系统让这些学子拥有了用武之地。
二、绵阳不足以支撑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
高等学府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城市作为根基的,否则只会不断地沉沦。西南科技大学也是如此,曾经的西科大正面对刚成都理工大学,但现在甚至连成都理工的肩膀都够不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绵阳市无法支撑起西南理工大学的发展。虽然说绵阳拥有一座科技城,但如果把成都比作一辆奥迪的话,绵阳就是一辆奥拓。
绵阳的经济体量甚至只能够到成都的零头,二者根本不在同一纬度。无论是地方财政补贴,学校师资力量,甚至是学校所处环境,绵阳就算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无法跟陈那个度随便给点零头的多。西南理工大学选择迁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了。
三、企业招生、生源报考都会受到地域的限制
很简单的一点问题,绵阳和成都拥有两所一模一样的学校,只是一个在新一线城市成都,另一个在三线城市绵阳,就算是用脚投票,大家都会选择成都。因为这涉及到以后的实习就业,发展空间。每个人年轻时都会有一个梦想,往更大,更远,更繁华的地方发展。
因此导致同样的分数下,选择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更少,导校的入学分数线一而再,再而三的往下拉低。
此外,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企业都不会前往绵阳进行春招和秋招。路途遥远不值得跑这一趟,学校本身就是双非学校,同等级的学校在大城市中一抓一大把,何必费这么大力气前往绵阳进行招聘?绵阳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本地市场又无法为这些高学历人才提供足够的岗位,虽说岗位无高低贵贱,但也不能让他们选择销售客服类的工作吧(因为本人就在三线城市,工作基本是销售和客服岗位),就算选择了这些工作也是消耗了国家教育资源。别跟我说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发光,对于有能力的人平台比工作重要。
综上所述,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已经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在西南科技大学升入一本院校之后,选择迁校到一个更大的城市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讨论,绵阳人民别激动哈。
四川省有没有哪所大学是北京的分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位于首都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建设于2018年,它位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西南地区和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设立的分校校区,具有光电所、生物所、山地所、有机所、计算所、文献情报中心等多所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