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川大怎么了

6月12日,一篇《成都娃娃要在家门口读清华北大!清华北大到成都建分校,川大、电子科大怎么想?》刷爆成都人的朋友圈,结果刚开心不到一天,官方就出来辟谣了。昨日,成都科技局发布声明称,文章出处不明、内容不实!

清华大学成都分校能和清华大学北京的比吗

谣言。这个消息是不实的,清华大学曾在成都就战略决策咨询、人才交流培养、加强协同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订有战略合作作议,但并不意味清华大学要在成都办学。

西南科技大学即将搬迁成都,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南科技大学由四川省、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出资,在四川绵阳建立的一所高等院校,也是西南14所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当时与成都理工大学是比肩的存在。

但说一句你可能不相信的话,西南科技大学还是一所二本院校。随着西南部城市的快速发展,成都重庆这些城市走上了发展多的快车道。而绵阳发展虽然紧随其后,但却与成都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绵阳唯一的高等院校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也受到制约。不过西南科技大学迁址也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问题。总体来说,有三点可以进行探讨。

一、绵阳虽然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属于三线城市

二、绵阳不足以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

三、生源质量下降、缺少高质量企业前往招生

一、绵阳虽然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属于三线城市

我国高校进入高数发展时期,西南科技大学升入一本院校也就在不久的将来,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多的科技企业,更多的政府支持来满足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而绵阳前两年才刚刚迈进三线城市的大门,无论是经济、社会、科技还是就业机会,都无法满足一本院校的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人群,都希望往更大的城市发展,就好比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西部人口快速向东南沿海城市转移,这同样适用于高等院校。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学校本在南充,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不遗余力地将学校搬迁到成都,更为夸张的还直接把学校的注册地址更换到了成都,自此宣布西南石油大学全面落户成都。迁往成都之后获得了更加优质的生源,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高速运行的社会经济系统让这些学子拥有了用武之地。

二、绵阳不足以支撑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

高等学府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城市作为根基的,否则只会不断地沉沦。西南科技大学也是如此,曾经的西科大正面对刚成都理工大学,但现在甚至连成都理工的肩膀都够不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绵阳市无法支撑起西南理工大学的发展。虽然说绵阳拥有一座科技城,但如果把成都比作一辆奥迪的话,绵阳就是一辆奥拓。

绵阳的经济体量甚至只能够到成都的零头,二者根本不在同一纬度。无论是地方财政补贴,学校师资力量,甚至是学校所处环境,绵阳就算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无法跟陈那个度随便给点零头的多。西南理工大学选择迁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了。

三、企业招生、生源报考都会受到地域的限制

很简单的一点问题,绵阳和成都拥有两所一模一样的学校,只是一个在新一线城市成都,另一个在三线城市绵阳,就算是用脚投票,大家都会选择成都。因为这涉及到以后的实习就业,发展空间。每个人年轻时都会有一个梦想,往更大,更远,更繁华的地方发展。

因此导致同样的分数下,选择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更少,导校的入学分数线一而再,再而三的往下拉低。

此外,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企业都不会前往绵阳进行春招和秋招。路途遥远不值得跑这一趟,学校本身就是双非学校,同等级的学校在大城市中一抓一大把,何必费这么大力气前往绵阳进行招聘?绵阳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本地市场又无法为这些高学历人才提供足够的岗位,虽说岗位无高低贵贱,但也不能让他们选择销售客服类的工作吧(因为本人就在三线城市,工作基本是销售和客服岗位),就算选择了这些工作也是消耗了国家教育资源。别跟我说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发光,对于有能力的人平台比工作重要。

综上所述,西南科技大学的发展已经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在西南科技大学升入一本院校之后,选择迁校到一个更大的城市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讨论,绵阳人民别激动哈。

川清华是什么

在四川的清华分校。始建于1965年的清华大学四川绵阳分校,代号“651工程”,对外称“清华大学651分校”,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产物,我国第一个激光测距仪、第一套数字通信系统等许多一流的科研成果就诞生于此。

清华分校落户成都(清华有没有分校)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