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才引进政策2022
2022广州市人才引进政策:
1、在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当年度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2、其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当年度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申请广州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一、人才引进的条件:
1、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或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受聘相应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奖励的人员;
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和本市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核心成员;
4、列入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培养计划的人选;
5、在本市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领域中担任高级经营管理职务且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人员;
6、本市金融、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地区总部投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紧缺急需的具有本科以上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应属单位紧缺急需的业务骨干,且具有两年以上相应的工作经历;
7、本市重点引进机构、项目或重大贡献的企业紧缺急需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二、人才引进申请人材料:
1、上海市引进人才申请表;
2、承诺与授权书;
3、身份证正反面;
4、户口簿地址页及本人信息页;
5、婚姻状况证明材料;
6、本市落户证明材料;
7、人才引进档案核实情况表;
8、学历学位证书;
9、最高学历认证报告;
10、相应学位认证报告;
11、跨省户口网上迁移告知单。
《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来本市创业或就业的人员,可申请将户籍迁入本市。
(一)经我市认定或审核确认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包括:
1.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年龄不受限制。
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特支计划”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或项目主要完成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及被确定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参赛集训选手的人员,年龄不受限制。
3.“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南粤突出贡献和创新奖获得者等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年龄不受限制。
4.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广州市“百人计划”入选者,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以及省、市认定的其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年龄需在50周岁以下。
5.上年度或当年度获国家、省级、市级“劳动模范”“广东省技术能手”等称号的人员,以及在市级一类技能竞赛中取得前三名或在市级二类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人员,年龄需在45周岁以下。
(二)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年龄需在50周岁以下。
(三)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年龄需在45周岁以下。
(四)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境)外学士学位,或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年龄需在40周岁以下。
(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1.从事我市引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内相关职业;
2.获得证书或考核认定后,在本市工作、参加社会保险满半年以上;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具有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高级技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技师年龄在40周岁以下,高级工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从事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行业紧缺工种,年龄在40周岁以下。
(六)以薪酬、投资等市场化方式评价并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具有突出能力和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
(七)由于用人单位整体迁入、项目建设等原因,确需将户籍迁入我市,经省、市政府同意,明确给予引进的人员。
(八)省直及中央驻穗用人单位引进特殊需要的人员。
(九)在我市重点扶持的企业、项目单位、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紧缺急需人员。
(十)本市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引进特殊需要的人员。
符合本条第(一)(二)(三)(四)(五)项条件的引进人员,需使用计划指导类指标办理入户;符合本条第(六)(七)(八)(九)(十)项条件的引进人员,需使用总量控制类指标办理入户。
对于符合本条(六)(七)(八)(九)(十)项条件的引进人员,每年由各区、行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根据引进规模提出总量控制类入户指标需求量,并由市发展改革部门在年度迁入人口计划中统筹安排入户指标。
哪些证书,考下之后国家会给补贴?额度是多少?
其实很多证书,只要考下了国家都会给补贴:
建筑类:建造师、造价工程师(一级与二级的额度不同)、消防工程师、安全工程师
医卫类:执业医师、执业药师
财经类: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
教资类:教师资格证
且在各地,官方都有相应规定,比如近期济南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就公布了2020年度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公示名单(技术类第116批),其中以上种类的职业资格证书,都可以领取1500到2000元的补贴。
此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规定: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也就是说,每年可以不止一次领取,所以持有这些证书可别错过了这笔钱。另外想要去考这些证书的,也建议尽早着手准备,早日拿下证书,就能早些享受这些补贴。
此外,随着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对应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建筑领域的很多证书,是可以直接对应职称的,这在全国多数地区已经明确了。比如一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中级安全工程师对应的是中级,工程师职称;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工程师、初级安全工程师可对应初级,助理工程师职称。
大家也应该知道,职称直接关系到待遇,不过考下这几类类证书、聘任上职称后,至于能多拿多少钱,有时候不是政府决定的,”放管服“的指示精神下,职称评审是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的。因此同一职称,在不同单位、地区,所能享受的待遇可能不大一致,具体还是要看情况。
同时要提醒大家,考下这些证书所能享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不光证明了证书含金量的提升,其考试难度也越来越高,相信参加过考试的老考生都已经体会到了,因此早做打算更为明智。
珠三角7市 如何选择心水城市落户?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广东将放开放宽除广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省潜在的落户人数上限大致在1800万。除广深之外的珠三角7个城市,尚未落户的常住人口总数则是1356万。这意味着,广东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后,珠三角是主要的受益区域。
对于那些未来想来珠三角的人才,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呢?为此,我们结合今年广东省两会上最新的大湾区政策机遇、产业规划,以及民生配套建设发展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想选择落户大湾区珠三角七市的人才,提供一个参考。
佛山
广佛全域同城化 将令佛山人口流入加速
2019年新年伊始,佛山官宣,成为广东省第三个GDP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早在2010、2011两年,广深GDP先后突破万亿。时隔9年后,广东第三座万亿城市产生。
佛山突破万亿大关,广佛成为“双万亿”同城组合,放眼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万亿级城市,市中心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可以说是全国最亲密的“双子星”城市。而在刚刚召开的全省两会上,省长马兴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站在第二个十年,对广佛同城化又提出了升级,最新提法为“广佛全域同城化”。
佛山过去几年间人口的大量流入,固然与其经济发展有关,但也与广佛同城化后,两市交通的对接、完善、房价的洼地效应不无关系。特别是在广州楼市限购后,不少工作在广州生活在佛山的“广佛侯鸟”更是倾向去佛山落户。仅2018年,佛山新增人口数量就高达24.90万人,居全省第三。
广佛全域同城化,这意味着广佛之间的一体化进程,必将进行“全方位的提速”。而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未来广佛间17条地铁线的对接,将成为同城化的最大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广佛规划建设广佛融合先导试验区,并提出在这个先导区内,共建4个万亿级的产业。包括先进装备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可以预见,强强联手建设广佛同城高质量发展先导试验区,必将释放出大量就业岗位。
而作为二类城市,佛山本市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060元/人/月,高于省定标准865元,也是珠三角七市中最高的。从企业职工每月最低工资标准来看,佛山和东莞、珠海、中山一样,均处于二类标准,月薪均为1720元。但从2018年该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0288元,平均每月6691元来看,佛山还是居首位。而东莞2018年全市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58738元,平均每月4895元。
东莞
两年后或进万亿俱乐部 要打造成“技能人才之都”
东莞全市面积虽然只有2460平方公里,比佛山3875平方公里小得多。
目前,东莞的GDP数据虽然还没公布,但据1月9日召开的东莞市委全会透露,东莞2019年GDP预计同比增长7%。如此,2019年全年东莞市的GDP总量有望达到8859.16亿元,逼近9000亿元大关,进万亿俱乐部或许只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虽然近年来人口流入人数没有佛山迅猛,但人口总数上,东莞并不比佛山逊色。2018年东莞常住人口为839.22万人,比佛山790.57万人要多。因此,从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来看,2018年珠三角七市中最突出的就是东莞,共有9.53万个新就业岗位。而从2019年1-11月统计数据来看,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也多达9.12万人。
从这次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深莞惠都市圈和广佛肇、珠中江一样,都要加快建设。和佛山只傍着广州不一样的是,东莞处于广深之间,左右逢源。伴随着广深这两大一线核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获得这两市的外溢要素也必然会越来越多。
对内来看,作为知名的“世界工厂”,东莞近年来特别突出“以品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并提出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力争让东莞城市更有品位、产业更有竞争力、对外开放更有优势、体制机制更有活力。
而在今年省两会上,东莞市市长肖亚非表示,要坚持先进制造业定位,把东莞打造成“技能人才之都”。这个定位对于有技能的人才来说,相信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土壤。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东莞是七市当中表现最突出的。博物馆有48个,公共图书馆就有607个,遥遥领先其他六市。
其中,文化馆数量看似落后,但文化站有33个,相较其他各市属于中间水平。但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的文化广场有755个。
在医疗卫生建设方面,东莞虽然医疗机构多、床位也多,但人均下来并不占优势,东莞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
珠海
珠西核心城市 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珠海是一个小而美的滨海城市。
面积和人口均为珠三角九市最少,分别为1736平方公里和189.11万人(2018年)。其GDP总量虽然不高,2018年只有2914.74亿元,但人均GDP高达16.51万元。高于广州15.77万元。在珠三角七市中,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佛莞,为4.8万元。
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珠海以宜居的气侯,舒适的城市环境,成为很多北方移民心水中的宜居城市。2018年10月,总书记前来广东考察时提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此后,珠海的发展被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极大地提升了珠海的城市发展战略地位。如何提升城市的发展后劲,在这次两会上,珠海市长姚奕生引用了市委书记郭永航提出的珠海经济特区要坚持“特、大、高、多”的发展思路:
“特”就是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大”就是要迅速做大珠海城市能级量级,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大局。“高”就是要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多”就是要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关于支持澳门这块,今年全省两会亦提出,要“推动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规划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横琴可以说是澳门的延伸区域。
中山
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
如果说,惠州和东莞因为靠近深圳这样的强一线城市而得到人才青睐的话,那中山则因为即将于2024年完工的“深中通道”而提前收获。这说明,中山市委市政府对此或许已经有了增长的计划,所以对中山接下来的发展值得关注。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广东省提出,要“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这无疑可看作是深中通道带来的又一利好。
至于备受关注的中山2019年GDP增速全省垫底的问题,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也对此进行了表态:“力争用一两年时间稳住增强,然后到2023、2024年,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努力,恢复全省经济增长中高速水平,慢慢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正常轨道。”
具体到产业上,他也表示:“到2024年,中山希望打造智能家居5000亿的主导产业,把电子信息产业做到3000亿元,装备制造做到2000亿左右,大健康医药做到1000亿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去年2570家,希望到2024年突破4000家。”
两个标准可做初步筛选
至于江门、肇庆,其经济总量在大湾区城市中靠后,肇庆还是人口净流出之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城市不值得选择。像肇庆正在打造的香港城,就是和香港特区政府合作,供香港退休的公务员到肇庆养老,这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肇庆的环境适合养老,而且肯定特别好。
另外,受益广州的产业溢出,肇庆的汽车配套产业相对较为完善,新能源汽车这块也在发展中,像小鹏汽车在肇庆就有一个制造基地。
从这个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明,无论是第三还是第四梯队的城市,只要随着大湾区的不断发展,这些区域的经济能级肯定会再上台阶。
因此,在城市选择方面,首先还是得看个人发展的需要,其次是这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有了这两个基本标准的话,再看教育、医疗、就业机会、文化设施等指标,或许就会找到心水的落户城市。
珠江人才计划2021暂停吗
珠江人才计划2021年申请的至今没有出结果,也没有明确公告暂停。
珠江人才计划2021年引进多少人
人才引进数量具体不知道呢。
珠海市人才引进政策如下:
1、经珠海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人员(院士不受年龄限制);
2、入选珠海市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人员;
3、获得珠海市级或经我市推荐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荣誉的人员;
4、符合珠海市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
5、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的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专科(高职)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6、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7、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专科(高职)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8、取得非全日制本科学历(须取得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其中本科学历(须取得学士学位)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博士学位)的在40周岁以下;
9、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10、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技能人才:具有高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我市技术工人招调限制职业工种的除外),其中技师在45周岁以下、高级工在40周岁以下;具有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符合珠海市紧缺技工工种目录的技能人才;按照珠海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办法取得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证书的人员;获得珠海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一类竞赛各职业(工种)前六名、二类竞赛各职业(工种)前三名的人员。
2022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条件
2022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条件如下:
;实施期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2.申请人基本条件 申请人是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应为本中心的全职在岗人员 (博士后不可申请) ,并具备以下条件: ( 1)具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独立研究能力,能保障投入项目研究的时间; ( 2)具有承担或参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或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 3)申请人在研主持(申报开始日前已立项且尚未批复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超过2 项; ( 4)申请人无在研主持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研究团队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