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日报:再有484.1亿项目落户成都;美团总部基地落户上海
再有484.1亿新经济项目落户成都
项目共涵盖了绿色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包含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制造、电竞、文创等30余个新经济产业。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计划投资额达到484.1亿元(via 封面新闻)
美团总部基地落户上海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与美团就上海总部基地举行了签约仪式。美团作为在线新经济的领军企业,选择落户杨浦滨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via 人民网上海)
28亿5个项目落户常州经开区
横林酒店项目、顺丰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项目、丰田4S店项目、嘉宏酒店项目、高端餐饮项目等5个项目落户常州经开区, 总投资达28亿元。(via 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
华为、滴滴重点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
华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总投资约109亿元,包括“一中心三平台”。滴滴西部创新中心选址新川创新 科技 园AI创新中心,涵盖网约车西部运营中心、社区电商示范中心、动态公交示范基地等项目。其中,滴滴将依托其平台在出行领域大数据优势,在成都高新西区、新川创新 科技 园等区域率先开展网约公交试点,打造动态公交示范基地。(via 每日经济新闻)
哔哩哔哩首家国创中心落户南京建邺
哔哩哔哩江苏总部落户,建邺数字经济产业地标再拔新高。近年来,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 科技 华东总部、小米有品全国总部、蜂巢互联全国研发总部、腾讯云启(南京)创新基地等一批产业带动力强、行业影响力高、区域辐射力大的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纷至沓来。物理集聚催发化学反应,头部企业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生态链、生态圈企业扎根建邺,崛起南京乃至江苏数字经济新高地。(via 新华日报)
航空产教园区项目落户成都新都区
航空产教园区项目将入驻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占地面积约800亩,主要建设航空产业群楼、产教融合基地、大学 科技 园、科创楼等建筑及配套设施,设有航空工程技术应用创新中心、航空技术技能培训中心、航空 科技 馆、大学 科技 园、航空图情中心等科研与服务区,打造中国航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via 每日经济新闻)
3亿元新能源项目落户仙桃高新区
仙桃高新区与湖北灵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3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via 仙桃日报)
5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项目落户武清区
共有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宾果智能幼儿园、上海中科院科创基金等12个项目落户武清开发区,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5G、物联网、智慧教育等诸多细分领域,投资总额达5亿元,预计年纳税不低于3亿元。(via 天津日报)
贝达药业拟10亿元投建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
该项目名称为创新药产业化(嵊州)基地,是公司为了生产和储运多个即将投入生产的新产品以及后续提交上市品种,项目地址选在嵊州经济开发区城北区块,总面积约215亩,宗地性质为工业用地。(via 财联社)
1412亿元!西安1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集中开工的项目共有116个,总投资1412亿元,年计划投资279亿元,涵盖先进制造业、服务业、文化 旅游 、城建及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六大领域。其中,高新区荣民天众高性能航空材料项目投资金额为50亿元,项目位于西鄠快速干道以南,西余铁路支线(规划)以东,文黄路以西,西汉高速以北,新建厂房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将建设天众10万吨预拉伸中厚板生产基地。建成后,可生产满足军工品质的中厚板产品,同时可开发生产优于目前常规航空铝合金的铝锂合金板带材,提前在国内占领这一细分市场。(via 华商网)
绿城33.9亿摘得宁波一宗商住地
浙江宁波公开出让1宗商住地,经126轮报价,最终由绿城以上限价格33.92亿元+竞配人才安置房300平方米摘得,折合楼面价15783/平方米,溢价率33.7%。(via 观点地产网 )
融创12.89亿元底价竞得无锡江阴1宗商住用地
江阴首融置业有限公司(融创)以12.89亿元底价竞得无锡江阴1宗商住地,即澄地2020-C-29号,成交楼面价5700元/平方米。(via 房讯网)
武汉:总部企业落户江城最高奖2000万
对经认定的武汉总部企业,按一定标准给予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企业壮大奖励、企业办公用房补贴、人才奖励、土地政策等7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其中,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最高2000万元,企业壮大奖励最高1000万元,企业办公用房补贴最高800万元,人才奖励最高200万元。(via 楚天都市报)
商务部:近期将发布《中国外商投资指引》
为落实外商投资法有关规定,商务部近期还将在商务部网站和中国投资指南网发布《中国外商投资指引》。这份指引将分为“走进中国”“投资中国”“外商在华投资的法律制度”“外籍人士在华生活”“办事流程”共五个章节,详细介绍我国的投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流程等相关情况。(via 界面新闻)
为企业减负 广东清远推出“工业厂房按揭贷”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地方政府鼓励在工业园区推广使用标准厂房为契机,指导清远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工业厂房按揭贷”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购置工业厂房,通过拉长贷款期限减轻企业购置生产场所的压力。(via 经济参考报)
具备什么条件,能入户成都
成都市五城区拓展的入户条件:
在原有户口政策上拓展的有关人才引进、录用、招收、投靠方面的条件有:
一、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员(对比:调整前只有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非成都市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优秀专科毕业生(对比:调整前是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
三、具有中级技术职务及以上任职资格或取得国家注册证书的中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对比:调整前是高级人员);四、国外留学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位,回国要求到成都市落户的人员(对比:调整前只是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人员);五、非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范围内的中国公民投靠户籍在成都市的配偶,在配偶户籍所在地连续居住满5年,且夫妻双方年满30周岁的可将户口迁入(对比:调整前是35周岁)。
此外,凡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人员,如不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市,经本人申请,市公安局将配套发给《成都市引进人才专项居住证》作暂住人口登记。有效期内,持此专项居住登记证的人员在购车、子女就学、开办企业等方面享受成都市民同等待遇。此次户口政策调整中未涉及部分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户籍新政
□现在,在成都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购买90m2以上的二手房并实际居住,在蓉工作并缴纳社保1年以上的也能入户。
□人才引进入户政策现在放宽到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以上,并增加45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现在,在成都暂住满3年,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在蓉工作并缴纳社保3年以上的可入户成都。
□拥有成都户籍的农民,租用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租房地入户。
买套二手房,就可入户成都中心城区!大专学历的非本市人口要落户中心城区?也可以!……10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试行)》文件,引起了本市市民和外来人口的强烈关注。昨日,《成都市公安局关于贯彻〈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试行)〉的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市公安局副局长何建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据悉,市公安局将从明日起正式按照《细则》受理相关户籍办理事宜。
租房入户
仅针对本市农民
《细则》的出台意味着对我市原本的户口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一点乃是“租房可以入户”的新规定,但这一规定对租房者也有具体要求。何建生表示,“租房可以入户”仅针对户籍在本市的农民,而且租用的是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时间1年以上的方可在租房地入户。
●《细则》摘录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在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通过购买、受赠、继承、修建等方式取得合法产权房屋并实际居住的,或在上述城镇连续租用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包括在城镇新型社区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修建的出租房和统一管理的农民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实际居住地办理常住户口。
拥有合法产权房屋入户所需材料: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房屋产权证、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不能反映亲属关系的提供,下同)、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16周岁以上人员提供,下同)。
租房入户所需材料: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租住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屋证明、同一地址的租房合同、亲属关系证明、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
购房入户
二手房不再被“歧视”
何建生表示,这次对购房入户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过去购房入户中心城区只能是商品房,调整后二手房也能入户;过去购商品房,购房面积或金额其中一项符合条件可迁入,调整后的政策,无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只有面积限制,统一为90平方米以上,无金额限制,而且需提供劳动管理部门认可的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社保部门出具的在我市连续缴纳社保1年以上的证明。
●《细则》摘录
在我市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购买商品房或二手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且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实际居住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入户人员户籍证明(或居民户口簿,下同),入户人员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入住证明,房屋产权证或经房管部门备案的购房合同、一次性缴款发票或按揭合同、连续6个月以上的按揭银行缴款凭据,市或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入户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
投资入户
政策有三大调整
而对于投资入户,此次也对以前的政策做出了较大调整。何建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主要调整有三方面:一是对投资的性质界定为生产性投资可以办理入户,将以前提的“投资”修改、界定为“生产性投资”,以有利于加快成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二是对投资入户人员界定为投资者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三是增加了在区(市)县城和建制镇投资入户政策。
●《细则》摘录
在我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投资200万元以上、在区(市)县城生产性投资100万元以上、在建制镇生产性投资50万元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所在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投资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大专学历
也能入户中心城区
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细则》在人才引进的入户政策上有所放宽。一是入户中心城区的学历和职称进行了适当放宽,原是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可入户,现在放宽到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以上;二是增加了年龄限制,原学历、职称引进的人才无年龄限制,此次调整后年龄限制在45周岁以下,并在我市落实了工作的人员(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细则》摘录1
在我市中心城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在郊区(市)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工职业资格的,以及因经济建设需要引进的各类人才,年龄45周岁以下(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并在我市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产权房屋、单位集体户、亲友处办理本人入户。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按规定办理随迁或投靠。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学历证明或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省、市、区(市)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联系函,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或入户地户口簿。
●《细则》摘录2
在我市落户的国内外大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研发中心、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经有关部门认定,可申请设立集体户口,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的工作人员可成建制入户。
所需材料:公司入户申请、单位入户人员花名册、市或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入户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单位集体户口本或本单位集体宿舍房产证明。
暂住入户
需在成都工作三年
成都买的房子不到九十平,我的情况可以落户吗
2014年5月4日,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我市购房入户政策的通知》,自2014年6月1日起,在成都市内购房建筑面积在90平米以上商品住房或二手房,并取得房屋所有证且在我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一年以上的市外人员,方可申请入户。
如果你所购买房屋日期在2014年6月1日之前,则不受此政策影响。
“90平以下落户成都的宝典”:
购房入户只是众多入户手段之一,成都的入户方式有很多,买房只是其中一项而已。根据成都市现行的落户管理办法,落户途径有:
人才引进: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在郊区(市)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工职业资格的,以及因经济建设需要引进的各类人才,年龄45周岁以下(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并在我市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产权房屋、单位集体户、亲友处办理本人入户。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按规定办理随迁或投靠。
集体户口:在成都市落户的国内外大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研发中心、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经有关部门认定,可申请设立集体户口,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的工作人员可成建制入户。
暂住人口:在成都市暂住满3年,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投资入户:在成都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投资200万元以上、在区(市)县城生产性投资100万元以上、在建制镇生产性投资50万元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所在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此外还有经营入户、纳税入户、大企业引进人员入户等多种方式。此路不通咱就换其他途径。
成都红星路IFS,有哪些金融机构入驻?
四川立德 四川财富联盟 四川聚贤投资等 我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金融企业,都是很有实力的。
16年想把户口迁到成都双流,我条件满足吗?
如果你是本科学历,早就可以迁入成都了。现在大专文凭也可以迁入。
如果你不是专科及以上学历,你的购房面积不足70平方,不可以迁入成都市双流区。以下介绍成都户口新政,你可以参考一下。你给的条件太少,自己对照吧。
现在户口以农村户口最金贵,迁出来就迁不回去了。个人建议,还是保留农村户口为好。
按成都市2015年的户口新政策:——“关于完善我市购房入户政策的通知”正式公布,自6月1日起在成都市购买90平米以上住房且缴纳社保1年以上才能入户。而在此之前,购买70平米即可落户成都。
2015成都户口新政策:五城区拓展的入户条件---
在原有户口政策上拓展的有关人才引进、录用、招收、投靠方面的条件有:
一、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员(对比:调整前只有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非成都市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优秀专科毕业生(对比:调整前是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
三、具有中级技术职务及以上任职资格或取得国家注册证书的中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对比:调整前是高级人员);
四、国外留学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位,回国要求到成都市落户的人员(对比:调整前只是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人员);
五、非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范围内的中国公民投靠户籍在成都市的配偶,在配偶户籍所在地连续居住满5年,且夫妻双方年满30周岁的可将户口迁入(对比:调整前是35周岁)。
此外,凡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人员,如不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市,经本人申请,市公安局将配套发给《成都市引进人才专项居住证》作暂住人口登记。有效期内,持此专项居住登记证的人员在购车、子女就学、开办企业等方面享受成都市民同等待遇。此次户口政策调整中未涉及部分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2015成都户口新政策:户籍新政
在成都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购买90平以上的二手房并实际居住,在蓉工作并缴纳社保1年以上的也能入户。
人才引进入户政策现在放宽到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以上,并增加45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现在,在成都暂住满3年,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在蓉工作并缴纳社保3年以上的可入户成都。
拥有成都户籍的农民,租用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租房地入户。
1、租房入户(仅针对本市农民)
成都行政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在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通过购买、受赠、继承、修建等方式取得合法产权房屋并实际居住的,或在上述城镇连续租用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包括在城镇新型社区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修建的出租房和统一管理的农民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实际居住地办理常住户口。
拥有合法产权房屋入户所需材料: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房屋产权证、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不能反映亲属关系的提供,下同)、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16周岁以上人员提供,下同)。
租房入户所需材料: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租住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屋证明、同一地址的租房合同、亲属关系证明、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
2、购房入户
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购买商品房或二手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且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实际居住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入户人员户籍证明(或居民户口簿,下同),入户人员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入住证明,房屋产权证或经房管部门备案的购房合同、一次性缴款发票或按揭合同、连续6个月以上的按揭银行缴款凭据,市或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入户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
3、投资入户
对投资的性质界定为生产性投资可以办理入户,将以前提的“投资”修改、界定为“生产性投资”,以有利于加快成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二是对投资入户人员界定为投资者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三是增加了在区(市)县城和建制镇投资入户政策。
在成都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投资200万元以上、在区(市)县城生产性投资100万元以上、在建制镇生产性投资50万元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所在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投资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4、大专学历也能入户中心城区
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在人才引进的入户政策上有所放宽。一是入户中心城区的学历和职称进行了适当放宽,原是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可入户,现在放宽到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或技师以上;二是增加了年龄限制,原学历、职称引进的人才无年龄限制,此次调整后年龄限制在45周岁以下,并在我市落实了工作的人员 (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在我市中心城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在郊区(市)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工职业资格的,以及因经济建设需要引进的各类人才,年龄45周岁以下(特殊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并在我市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市外人员,可在本人产权房屋、单位集体户、亲友处办理本人入户。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按规定办理随迁或投靠。
所需材料:入户申请表,学历证明或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省、市、区(市)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联系函,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或入户地户口簿。
5、在成都市落户的国内外大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研发中心、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经有关部门认定,可申请设立集体户口,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的工作人员可成建制入户。
所需材料:公司入户申请、单位入户人员花名册、市或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入户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单位集体户口本或本单位集体宿舍房产证明。
建国60周年的资料
“钱庄”到“银行”
60年历史变迁 “金融之城”的变化翻天覆地
在历史长河中,60年不算长,然而就是这短短的60年,成都这座金融之城发生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翻开《成都市志》中的《金融志》,历史的变迁历历在目——
60年前,成都刚刚解放时,将原国民党时期留下的“钱庄”清理整顿后,成都只批准了建业银行、上海银行、聚业诚银行、和成银行、四明银行5家私营银行继续经营。随后,公私合营和新的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开始启动。
30年前,这时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中心全归一家,人民银行就是全国唯一的国营金融机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金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场全面的金融组织、制度体系改革开始启动。
20年前,成都有了工、农、中、建、交和1家公私合营银行成都分行,1家保险公司、1家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城市信用社与农村信用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交行的网点开始出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在成都初步形成。义无反顾,成都的金融业市场化改革之路的第一步成功迈出。
如今的成都,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31家,省级保险分公司42家,还有5家正在筹建。其中,外资银行7家,外资保险公司8家,均居西部最多。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已有13家金融机构落户,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西部最大。
60年前,全市企业存款仅252万元,储蓄存款403万元。
如今的成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超过8000亿元,是解放初的10万余倍。
60年前,全市各项贷款仅百万元左右。
如今的成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已在6000亿元左右,是解放初的60万倍。
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证券,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成都现在的金融机构数量都已经稳居西部第一。
证券业务成交量,成都西部第一;在成都落户的各家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交易量更稳居西部各城市首位。
现在的《成都金融志》,已经编撰到2005年;而下一本《金融志》的主题词必将是“西部金融中心”!
“社员”到“行员”
从称呼之变看成都银行的现代化进程
从简陋的城市信用社,到如今西御街这栋现代化的银行大厦,作为目前唯一一家本土银行,成都银行的发展轨迹上,记录着成都市民金融生活一点一滴的变化,也记载着成都本土金融业一步一个台阶的成长。
根据《金融志》,成都银行的前身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的成都,40多家城市信用社各自为政,形象不佳,宣传也不到位。“城市信用社那时都是高高的柜台,像当铺一样。”现任成都银行监事会办公室主任的冯岐,1992年就加入了当时的成都信用联社,那时的她跟其他同事一样,被叫作“社员”,而不能像其他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的同行们一样,被叫作“行员”。
1993年,国务院将成都确定为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城市,这其中就包括金融中心。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的金融业已经在西南地区树立了牢固的中心地位。随后,对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的打造也紧接着启动。
在冯岐眼里,在成都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城市信用社必将被更现代化的银行业机构所取代。
果然,不久之后,按照国务院撤并城市信用社、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精神,成都展开了对金融业的新一轮改革大潮。
1996年12月30日,在准备近一年之后,成都市44家城市信用社被重组,成立四川省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都城市合作银行”。两年后,又更名为“成都市商业银行”。
由此,一个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框架初步建立,成都市地方金融业也结束了城市信用社时代各自为政的历史,为西部金融中心的打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时候的冯岐,面对这样的转变,心里却很是忐忑:未来可能存在的变数让她不踏实,但成立银行后的发展前景又让她对未来充满向往。从此以后,“社员”这个词退出了历史舞台,冯岐和她的同事们像其他“真正的银行”员工一样,穿上了帅气、职业的行服,成为真正的“行员”。
2008年10月28日,成都市商业银行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更名为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银行”。这结束了长达12年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进入跨区域发展的“成都银行”时代。
时光荏苒。冯岐和她的同事们将青春留在了成都银行发展的道路上,而成都这座金融之城,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迎来了历史上最光辉的时刻。
“中资”到“外资”
从机构涌入
看西部金融中心提速
2005年的一天,时任市委政研室研究员的吴忠耘接到了一纸调令。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设了金融服务办公室,调其任主任。接到调令后,吴忠耘很高兴,作为西南财大最早一批毕业生,并且从事了多年经济政策研究工作的人才来说,这是一个能够让他大展拳脚的岗位。更重要的是,这是全国仅次于上海之后的第二个政府专设的金融服务办公室,吴忠耘隐隐感觉到:成都金融业的大好时代就要到来了。
之后的所见、所闻与所经历的事件,印证了吴忠耘的这种感觉。
2005年,对于成都的金融业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之前,成都市的金融业已经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1990年至2005年的16年间,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城市,吸引了招商银行(15.05,-0.15,-0.99%)等8家全国性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到来。与此同时,多家外资银行在成都设立了代表处;新加坡华侨银行更是先行一步,设立了分行。
到2005年末,成都全市银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到1990年的34.5倍;贷款余额是1990年的21.93倍。而这一年之后,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步伐开始明显提速。
吴忠耘到市政府金融办任职后的这一年里,成都随即迎来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成都分行。随后,外资金融机构以争先恐后的态势进入成都,在这个岗位上短短3年时间,吴忠耘已经见证、参与了6家外资银行进入成都,或将代表处升格为分行,8家外资保险公司来到成都设立西部首个分支机构。
几年间,成都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了多个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与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信心和服务意识,来打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平台。
这是一个磁场,吸引着八方资本。不仅仅是外资,国内的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也纷至沓来。仅2007年一年时间,吴忠耘就见证了成都新引进恒丰银行、浙商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新设立或筹建邛崃国民村镇银行等3家村镇银行;新增了渤海产险、中银产险等12家保险机构。
与此同时,对地方金融业的发展,成都市更是体现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魄力。推动成都银行引入外资股东,更名乃至上市;推动成都市农村信用联社全面改革,统一法人;推动成都市投资控股集团孕育诞生;推动地方保险公司发起组建;推动村镇银行遍地开花;推动优势企业上市融资……
这一步,成都走得大胆且从容。
成都金融大事记
1950年 成都开始组建解放后的第一批新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川西区成都分行成立。
1954年 成都建行成立。
1964年 中国农业银行成都市支行成立。
1977年 中国银行(3.97,0.01,0.25%)成都支行成立。
1989年 成都第一张银行卡出现。
1993年 国务院将成都确立为西部金融中心。
1996年 新加坡华侨银行成都代表处升格为分行,成为成都第一家外资银行。
2005年 汇丰银行成都分行开门纳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设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