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想要在成都买房,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买房的人增多了,购房咨询也多了,针对近期成都购房者的各种疑问,梳理了这篇深度干货,为首次、第二次在成都买房的网友做参考,从十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所有数据更新至2020年12月):一、成都目前的房价水平

据某房产专业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大成都范围新房商品住房成交均价14299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上涨3.5%;商品住宅全年供应量2578万㎡;全年成交2183万㎡,从数据上看大成都住宅依然处于供应大于需求,其中二圈层(多集中于天府新区)依旧处于供需两头的主力军,占据大成都住宅市场40%多的份额。

2020年,大成都新房供应量达204450套,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上半年,取证节奏放缓,最后一个季度,特别是12月,达到井喷式的增长,不少网红盘就是在这个月入市的。

从成交价格走势来看,一圈层版块价格持续高位,在走量明显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呈现疲软,开始回落;二圈层、三圈层版块价格持续平稳。

主城版块(即主城六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高新南区,下同)新房均价为21616元/㎡;

天府新区均价19146元/平米,比上一个季度16648元/平米大幅上涨15%(年末天府新区网红盘集中入市,拉低区域价格,不然该区域很可能突破20000+);其价格比肩“5+1区”,几乎快接近主城版块的成交价格,投资属性正在逐渐减少;

近郊版块(即近郊六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和高新西区,下同)新房均价为15315元/㎡,比上一个季度的15905元/㎡下降3.7%,略微下降;

远郊版块(即远郊区:青白江区、都江堰市、金堂县、崇州市、蒲江县、彭州市、金堂县、大邑县,下同)均价约8420元/平米,比上一个季度的8396元/平米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新津、都江堰、邛崃成交均价

二、成都正在执行的限购政策

(一)成都最新补丁政策:

2020年11月24日,成都市住建局、市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完善商品住房公证摇号排序选房有关规定的补充通知》。

《通知》从实行购房资格预审码、热门楼盘优先向无房家庭销售等方面做了新的规定。

11月24日之后,购房者需要明确两点:

1、想在成都买房,需要提前申请预审码才能进行报名登记。

2、报名人数超过房源套数的3倍,将按照第一、二、三、四顺序对无房家庭资格进行复核,当复核通过人数达到房源数3倍时,则停止复核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普通资格基本已和热门楼盘无缘,如果楼盘极热,甚至三、四顺位都可能与它无缘。

(二)以下往期政策一览:

成都之前被中央约谈了几次,终于在9月14日发布了最新的购房政策,具体重点如下:

1、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优化供应结构,住宅用地占经营性用地的比重不低于60%,供需紧张区域不低于70%,优先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

2、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居住品质;

3、提高公证摇号中棚改、无房居民家庭优先的比例,棚改优先最低比例由10%提高到20%,无房居民家庭优先最低比例由棚改优先后剩余房源的50%提高到60%;

4、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

除了最新发布的政策以外,成都在其他购房政策依旧保持未变,所有想要购房的朋友还是要认真仔细看以下的限制条件:

1、以家庭为单位限制房源套数

①单身在成都只能拥有一套住房;

②已婚,离异带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权);在成都可以拥有两套住宅;

③老人投靠子女落户的,可以购房,但是会占用子女的名额(子女无购房资格同样老人不能买房);

④离异的离婚时间不满2年,要查上一个家庭的房屋套数,超了就无法购房;

⑤在成都买第二套住宅,必须是成都户口。

2、购房需要有资格

A、高新南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高新西区、主城区和近郊区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具备购房资格:

①落户满24个月;

②公司连续为个人缴纳社保满24个月

③已落户而且公司连续为个人缴纳社保满12个月

B、远郊区的资格相对宽松,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具备购房资格:

①具备高新南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高新西区、主城区和近郊区的购房资格

②公司连续为个人缴纳社保满12个月

③在大成都范围内落户

C、连续2次出台政策降低疫情对购房资格影响

1.参保单位职工个人在2020年6月底前购房时,受疫情影响参保单位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提供的连续缴纳社保证明未能正常显示1至6月社保缴纳金额的,视为连续缴纳,其购房资格不受影响。

2.参保单位职工个人在2020年2月至6月购房时,参保单位享受阶段性免征三项社会保险费的,提供的连续缴纳社保证明中单位缴存金额为“0”且个人金额已缴存的,其购房资格不受影响。

3.参保单位职工个人在2020年7月至12月购房的,企业和经营主体与市级或各区(市)县社保局签订缓交协议缓交社会保险费的,缓交期间视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其购房资格不受影响。

3、是购房资格能买的城区有限制的,如下图

三、成都的房贷政策和利率

据统计,目前在成都买房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需要贷款的,能够/愿意一次性付清全款的人并不多。房贷可以按来源分为商业银行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

成都商贷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其中高新南区、天府新区二套房首付70%,三圈层二套房首付50%,其他区域60%)。

成都公积金贷款的认定相对复杂一些:

1、首套房:无住房且无未结清的住房贷款,正常情况下首付比例不低于30%;

2、二套房:属于以下情况之一,正常情况下首付比例不低于40%;

a、有一套住房但无未结清的住房贷款(全国范围内)

b、无住房但有一笔未结清的住房贷款

c、有一套住房,有一笔未结清的住房贷款,且为同一套住房(须提供借款合同及房屋权属资料等佐证资料)。

3、三套及以上住房:属于下列情形之一,不予贷款;

a、有两套及以上住房

b、有两笔及以上未结清的住房贷款(全国范围内)

c、有一套住房,有一笔未结清的住房贷款,且非同一套住房(按揭看全国范围内的按揭)。

据《2020年10月中国房贷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24%,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5%,但到了成都将是史无前例的最高利率,而且一直持续了半年时间。

但成都首套和二套已经连续几个月上升,进入12月分别累计增加了46个基点、37个基点,利率分别在6.13%、6.28%;从全国来看算是加价最狠的城市了。

从利率来看,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LPR利率已经降到了4.65%,但是现在处于对房地产的调控时期,执行贷款的银行普遍都会加点,所以成都购房者实际支付的首套房贷款利率都在5.8%以上,二套房基本在6.1%往上,利率并不便宜!

四、成都各区域的发展潜力

1、一般来说,房价越高,意味着该区域发展越好,各项配套越成熟。【建议回到第一点看成都各区域房价】

2、成都的发展是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中部区域大致以绕城高速为界限(主城区),发展成熟;南拓是天府新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天府新区的基础设施也都起来了,这两年入驻的开发商也比较多,地价房价都比较高;东进是东安新城、东部新区、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等地,东安新城是2019年规划的概念,东部新区是2020年4月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是省级新区。

东部新区对标雄安新区,定位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根据东部新区的发展目标,5年后区域城市形态基本显现,常住人口达到8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亿元。

3、TOD目前在成都大力推进,2020年5月成都轨道集团公布首张TOD地图,包含16个TOD项目分布,目前已全部完成一体化设计并陆续进入施工阶段,如果各位不了解何为TOD可以百度,这是迈向国际化都市的基建配套之一,对人们未来的出行居住购物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会是周边楼盘上涨的重要因素。

五、成都的地铁通车、建设、规划情况

成都地铁是真的牛,到2019年已经通车了7条线路共计302.285公里,全国名列前茅。

到2020年末还将开通5条线路,通车里程会达到515公里,全国排名前四,仅次于北上广。

到2024年,成都还要开通8条线路,到时将形成692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上主城区和近郊区的楼盘都会地铁盘,最多换乘两三站公交而已。

很多楼盘都会以地铁宣传为噱头,在这里提醒购房者注意甄别,一般来讲,距离地铁站800米以内的楼盘才叫地铁房,也就是步行10来分钟。如果太远就需要公交、共享单车来换乘,肯定会增加很多不便和不可控因素。

最近才试运行开通了18号线,预计年底全线开通,不仅缓解了1号线的压力,未来天府机场开通后,还能乘坐18号线东京、巴黎、纽约全世界飞了。

2020年12月18日上午10时,五线并发!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及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等五线6项目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至此,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

六、成都人才落户与积分落户政策

目前成都买房跟户口挂钩,那么怎么才能落户成都呢?

对于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小于45周岁的人,可以凭毕业证落户,手续也比较简单,详细的流程与步骤请关注成都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成都公安微户政”。

七、成都未来房价走势

房价走势历来都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话题,看涨与看跌的都各持己见,谁也不能让对方服输。

这里就只引用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数据说明问题,从2018年4月开始,成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已经连续24个月环比上涨了,从2015年底至今,已经累计上涨了56.8%。

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如人口、通货膨胀、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等,探讨起来甚至可以出一本书了,本文不做过多展开。从居住的角度来讲,建议大家尽早买。

八、在成都买房的流程

目前成都买房都要在网上进行登记,之前的成都房协网站登记已经更换为现在的成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对于此前已经开过盘的,购房者直接凭资格选楼盘、看房,然后有置业顾问会引导你完成所有的流程。

2、对于新开盘的项目,到成都住建局网站登记,然后等复核、摇号、选房等流程。需要购房者提前了解市场,选好想买的楼盘,如果是热门、高剪刀差楼盘,能否买到就完全凭运气。

九、那些你的注意的买房陷阱

1、天府新区范围很大,包括成都直管区、新津片区、简阳片区、眉山片区等,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青龙镇一些楼盘的部分销售人员常用“天府新区”这种概念忽悠购房者,购房者得警惕。

2、司法拍卖的房源,虽然不要购房资格(不限户籍和社保,套数要限),想要购买请务必提前查清楚房源的各种利益关系,比如有没有欠缴物业费、房屋有没有签订租赁合同、学位有没有被占、有没有抵押担保等等

3、那些以“不限购”为噱头的房子,很有可能是公寓、商铺,也有可能不是成都行政区域的的房子,购房者要问清楚才做决定。

4、对于规划中的地铁、学校、商业、医院、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变动的可能性很大,除非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政府批文,否则都有可能化为乌有,或者达不到销售人员宣传的高度,要慎重。

5、看楼盘最好白天、晚上都去看看,周边1公里都去转转,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

成都基建项目落户(成都新基建规划)

官宣!新基建的范围定了,这些城市将成新赢家

文丨西部菌

2020开年至今,在经济领域,“新基建”绝对是最火的词之一。

不过,关于新基建的内涵,此前一直都是媒体和机构根据相关会议作出的分析,缺乏正式界定。

它主要被解读为七大方面:

现在,官宣来了。

20日上午,相关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概念和范围。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具体内容为:

可以看出,“新基建”与此前流行的“七大领域”说法有一定出入,外延大为扩宽。比如区块链、智能交通、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等都包括在新基建之内。

众所周知,2008年的那一轮大基建,主要加速了一批内陆高铁枢纽城市的崛起。

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等城市都是直接受益者。由此也奠定了它们在全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

新基建的到来,又将如何改变区域经济版图?有哪些城市已经走在了前列?

01

新基建:主要是大城市的 游戏 ?

新基建是相对传统的基建模式而言的。

以2008年那一轮为例,主要是“铁公基”模式。全国高铁网络的完善就是始于那次。

而新基建,除了建设内容不同,比如由主要完善铁路、公路等硬件设施,变为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据信息化基础设施,另一个重要不同,则是投资主体的差别。

“铁公基”模式主要是依靠国家财力驱动,它讲究的是公平。但是,新基建主要是靠 社会 资本驱动,也就是说,企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更推崇的是效率。

最近一些互联网巨头、通信巨头都纷纷宣布进军新基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而投资主体的差别背后,也反映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更靠近产业端。

不管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还是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它都与具体的产业直接挂钩,而“铁公基”则是普惠性的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这轮投资流向哪些城市,本身是要看基础的。比如,那些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有人才、产业基础的城市,将更可能获得投资的青睐。

这基本上决定了,新基建也将主要是大城市的 游戏 。

毫无疑问,新基建将进一步加剧城市竞争的“马太效应”。这与近几年的城镇化发展方向更突出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02

新基建能否催生加强版“高新区”?

因此,新基建时代,对个人来说,坚定选择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将成为越来越必然的选择;对企业投资而言,也同样如此。

因为新基建背后的资本流向地,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新产业诞生地,它对应的就是人、产业、消费的聚集。

这比传统基建时代的投资参考要更准确。如有数据统计,36个高铁节点三线城市中,有26个出现人口流失。

换言之,这些城市开通高铁后,由于与大城市的“距离”拉近,反倒加速了人口流失。

而新基建主要体现在产业端,它与人口、资本、产业都具有强相关性。因此,新基建重仓的地方,一定差不了。

打个比方,新基建对应的产业升级,尤其是新兴技术产业对区域的影响,可能接近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布局的国家级高新区。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68个国家级高新区。多数情况下,高新区都是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绝对高地。甚至不少城市的扩张、新城建设,也主要就是依托高新区拉动。

国家高新区之所以对城市发展有如此大的牵引力,主要是因为它代表的是新的生产力,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区域。

所以,它的人才素质、房价、消费等在一个城市中也往往是“头一档”。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此轮新基建不太可能再在每个城市都催生出一片全新的加强版“高新区”,并且不少新基建项目就是依托现有的高新区产业、人才基础进行布局。

但是新基建重点发力的区域,大到一个城市,小到城市中的某个版块,成为新的经济“热点”地区,这一点应该是大概率。

03

哪些城市喝到“头啖汤”?

虽然新基建的范围日前才正式确定。但是,政策和资本早就有所行动,并且已有城市喝到了“头啖汤”。

最近,多个部门接连公布的几个名单,就是一个缩影。

比如,上个月,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四地获支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而就在16日,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名单公布。

涉及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厦门、济南、广州、澄迈、成都。

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内容,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这些被点名的城市及其相关区域,在新基建上也将获得针对性加持。

另外,新基建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方面,最近也有一批城市收获大利好。

日前,《关于促进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的意见》共有9大城市11座机场被点名。

所谓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实际就是推进这些交通枢纽城市的空铁大联运。

当然,还有一些交通枢纽城市此次未被点名,并不意味着就被排除在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建设利好之外。

一方面,空铁联运是大势所趋,重点交通枢纽城市都将有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枢纽机场联通轨道交通已经开建,此次公布的只是计划建设名单。

比如,成都在建的天府国际机场,就预留了高铁站,并且途经的成自高铁已于去年开工。

而重庆的江北机场日后通过支线连接的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也已开建。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一个城市是贵阳。

贵阳这几年在大数据产业上颇有建树,这恰好对应了新基建这一新风口。

而《“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

这意味着,像贵阳等非头部中西部城市,也可以在新基建中分一杯羹,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每一轮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升级,都是城市格局重塑的重要窗口。

新基建时间正式开始,一个新的城市竞争时代也相应到来,任何不想掉队的城市,都需要抓住这个机会。

四川省2022年基建总投资多少

9月26日上午,四川省2022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活动现场推进219个全省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956.3亿元。

现场推进的219个重大项目,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电源电网项目、高速公路项目。

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数量最多,现场推进项目196个、计划总投资4168.4亿元、投放基金382.3亿元,其中:收费公路项目6个、投放基金124亿元,铁路项目3个、投放基金104.1亿元,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107个、投放基金74.9亿元。其次为,是高速公路项目,现场推进项目10个(含基金项目2个)、总里程935公里、计划总投资2198.7亿元。电源电网项目现场推进15个、计划总投资429.3亿元。

现场推进活动采取“现场+视频连线”形式举行。成都现场设在天府新区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秦皇寺站,有关市州同步举行相关活动。

7省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这一轮基建投资新在哪里?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不仅如此,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的呼声也在不断增长。

7省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

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郭金华表示,2020年,云南将推出52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发布投资计划的省份不只云南。自春节后各地陆续复工以来,多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2月20日,河南省发布980个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

2月25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2020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投资0.87万亿元。

而在春节前,四川、重庆、陕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经发布了本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20年,四川省重点项目700个,计划总投资约4.4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6000亿元以上;重庆市重大项目1136个,总投资2.6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476亿元;陕西省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3.38万亿元,年度投资5014亿元;河北省重点项目536个,总投资1.88万亿元,年计划投资2402亿元。

从这7个省份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来看,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也近3.5万亿元。另外,全国其他省份公布了重点项目清单,但是没有公布投资总额,还有一些省份具体数据不够详实。

比如,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支撑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浙江未来将重点推进20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超2万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约3000亿元。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各地启动的这些投资项目并非针对疫情而来的,是在年度计划中就有所安排的。当然,针对疫情的冲击,各地肯定会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加重视。

事实上,在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会议上,稳投资作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显出来。从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的进度推进到各类要素的配给,以及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中,各地都强力稳投资。

2月28日,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省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要求聚焦“三驾马车”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抢抓政策窗口努力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扩大社会投资。

专家建议推出“新基建”

当下,以扩大基建规模稳定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再次受到瞩目。

比如,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最近就建议启动新一轮基建。任泽平认为,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推出“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都采取了大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应对。

对于启动大规模的投资应对危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组副组长王小刚向第一财经表示,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举措,可以尽快把经济恢复起来,而且疫情反映了我们存在的短板,补短板是比较明确的投资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2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就发布了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这项工程总投资约3.6万亿元,主要是聚焦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铁路、公路、跨境电网和智能电网、5G网络全覆盖、多式联运物流网十大工程。

不过,任泽平认为,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比如要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

易小光也认为,投资是稳增长的抓手,但是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的供给结构,是结构能否优化的重要方面。当前阶段的投资拉动和以前的投资劳动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如何扩大有效投资。

因此他认为,扩大投资要着眼于弥补中国经济的短板,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以及我们确定的发展方向所需要推动的基础设施可以适当超前建设,从而塑造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引领经济增长。

请问成都市政府将搬迁何处呢?

成都市政府南迁 权威部门:肯定要搬

来自:四川新闻网消息 作者:

近日,就民间流传的“成都市南部新区行政中心搬不成了”一说,记者采访了省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得到的说法是:成都市政府新行政中心肯定会按照规划进行南迁,其他市级机关也会陆续搬进南部新区。

建设方

政府新址基建2006年上半年完成

近段时间,民间流传着“受国家土地政策转变的影响,市政府拟建的新行政中心用地未通过国务院审批,将不会南迁”的说法。有人将这一传言跟“建设部将对全国所有在建和拟建的党政机关办公楼进行全面清理、审核”一事联系起来后,得出“参与城南新区地产开发的企业和购房者更加惶恐”的结论。

对此,负责新行政中心建设的兴南投资公司董事长胡庆汉透露,政府新址等处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市政府南迁建设工作不仅正按期推进,本月15日,南部新区还要拍卖第一宗土地,赚第一桶建设新区资金。

国务院

5年前已批复市级机关南迁规划

据悉,成都市政府机关南迁早在1996年就已列入规划。1999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第七节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市政府第一办公区和第二办公区宜迁往城市新区,以配合人民南路广场的改造和建设,同时可带动新区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和部门迁出政府大院,缓解该地段的交通压力。国务院批复的成都总体规划是成都市级机关南迁的最重要理由。

市计委

南部新区基建已上特批“红名单”

面对国家骤然收紧的土地政策,成都已在悄悄给南部新区基础建设寻找新出路:进入省市计划部门和国土部门联合审定的项目“红名单”,以“重点急需建设项目”的身份进京待审。

成都市计委彭琳上周曾在内部会上透露了有关“红名单”项目的情况。据悉,本月初,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其核心精神是:虽然国家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半年,但对确属急需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可报国务院继续审批项目用地。

前日下午,成都市计委负责项目管理的有关负责人证实:成都市南部新区基建已被列入“红名单”。今日下午,这份“红名单”将摆上中央有关部委案头。

预计

南迁计划顶多拖延几个月

如果成都市南部新区基建以“急需重点建设项目”的身份顺利获得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就意味着:虽然国家土地政策收紧,但对成都市级机关集体南迁计划不造成重大影响,顶多拖延了几个月时间而已,“搬不成”的传言将不攻自灭。

新闻链接 南部新区建设去年已启动

成都市南部新区在去年9月30日启动建设。其中1.38平方公里的城南副中心内高新区科技商务中心、高新区科技孵化园区等项目已基本建成。根据当时公布的数据,南部新区起步区的建设投资约90亿元,预计两年初具规模,5年基本建成。其间将建设“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总部商务区及市级机关行政办公区等。

今后,成都市级机关将搬入市级行政办公区———新益州城市广场。广场位于武侯大道以南,人民南路南延线,占地约255亩,总投资约12亿元,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