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1最新排名
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1年最新的排名,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在全国人口排名第一的是重庆市,它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常住人口是达到了3212.43万人的。
然后排在第二的是上海市,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则是2489.43万人,然后排在第三的是北京,北京的常住人口则是2188.6万人。成都的人口是排在全国的第四,常住人口是2119.2万人。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则是达到了1881.06万人,位居全国的第五。
所以这五个城市就是全国人城市人口里面排在前五的五个城市的,并且在后面还有很多的大城市都是有相关的一些排名的,并且这些城市都是千万级人口这样子的一个城市的。
成都在中国排名第几啊?
成都在中国的综合排名在地9位。
前十位的城市依次分别是:
北京(010)——首都
上海(021)——直辖市
广州(020)——华南地区
天津(022)——直辖市
重庆(023)——直辖市
沈阳(024)——东北地区
南京(025)——华东地区
武汉(027)——华中地区
成都(028)——西南地区
西安(029)——西北地区
成都人口排名全国第几
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
8万人?全国城市排名第四
2013年的成都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能排多少位?
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副省级城市。西南地区教育、科技、商贸、金融、文化中心,通信、交通枢纽,2012年,经济总量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三(仅仅次于广州、深圳)。
成都形象标识──太阳神鸟
成都幅员面积12390k㎡(截至2013年1月31日);管辖9个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截至2013年1月31日),仅次于哈尔滨,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常住人口14047625人(截至2010年10月31日),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2007年6月7日,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别称“蓉城”、“锦城”,简称“蓉”、“成”。成都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2001年2月8日发现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城市荣誉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中国偌大的历史版图上,成都是除太原外另一座建城以来城址以及名称从未更改的城市。1982年2月15日,成都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成都唐代商贸繁荣,与长安太原绍兴洛阳扬州并称六大都会。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开封绍兴临安同为最繁华的城市。杜甫的诗句“越罗蜀锦金粟尺”,罗隐的诗句“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犹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1993年10月5日,爱卫办正式批准成都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2006年12月20日,建设部正式授予成都“国家森林城市”牌匾。
2007年2月8日,成都正式成为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2007年10月18日,成都成功荣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2009年1月14日,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2009年1月21日,成都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2010年2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并且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
2010年5月5日,成都正式启动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工作。
2010年1月22日,在低碳中国论坛第一届年会上,成都荣获2009年度“低碳中国贡献城市”、2009年度“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荣誉称号。
2010年7月17日,在“2010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成都荣获“城市管理人民满意城市”称号。
2010年7月24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上,成都荣获“十大品牌会展城市”称号。
2010年8月30日,成都荣膺“国际形象最佳城市”。
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成都正式荣膺西部首座地铁城市。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成都市综保区。
2010年10月24日,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成都名列第一。
2011年7月29日,成都荣获“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最高荣誉奖。
2011年8月8日,成都荣膺“2011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
2011年9月16日,成都上榜“最中国文化名城”。
2011年10月29日,在“2011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成果发布会”上,成都荣膺“最佳休闲城市”。
2012年2月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正式晋升国家级航空枢纽。
2012年2月21日,工信部正式授予成都“中国软件名城”称号。
2012年7月29日,成都首只大熊猫于奥运首日诞生。
2012年9月16日,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2012年10月25日,成都市政府荣获“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奖”。
2012年10月29日,成都市博物馆总数正式突破“100”大关。
2012年10月31日,在2012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成果发布会上,成都蝉联“中国最佳休闲城市”殊荣。
在“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成都排名第四。
2012年11月30日,成都汶川高速全线通车,车程缩短到1个半小时。
2012年12月22日,西部地区首家彭州获“中国家纺名城”称号。
看现状:
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多家落户成都。
美国、德国、法国、泰国、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13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世界宜居城市等称号,分别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列中西部首位,已经跻身全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成都市私家车保有量及增长速度一直稳居全国第三,已成为豪车第三城。
所以,综合起来自然远胜哈尔滨。
成都人包括外来人在全国排多少名
在2021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中排名第六。
中国城市人口排名虽然名为城市人口排名,但实际上这个排名包括城市的远郊县,和乡村区域的人口,看一个城市的城市发达程度,和城市发展水平,很多情况了解城区的实际人口远比城市人口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每个城市都有许多的人口,由当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组成。根据统计的数据表明,在2019年中,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流动量较大,其中常住流动人口中,北上广深依旧是位居前排,其中以上海最为突出,为972.69万人,排名第一,广州967.33万人排名第二,深圳818.11万人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北京、苏州、天津、杭州、成都、宁波、东莞占据名单的前十名。在入榜的所有城市中,以三亚常住流动人口最少,为20万人。
人口数量直追北京 房价仅排全国第21位,成都凭什么?
5月26日,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首次超过2000万,达到2093.76万人,稳居全国第四,与第三名北京的人口差距缩小到不足100万。
从增量上看,成都的表现也十分优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成都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增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广州,领跑新一线城市。
同时,四川人口进一步向省会成都聚集。成都人口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2010年的18.80%提升到25.02%,提升了6.22个百分点。
成都有什么魅力,能够成为过去十年城市人口增长的季军?
产业发展迅猛,10年前常住人口已超千万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10年,成都GDP尚未突破万亿,为5551.3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在第13名。十年后,成都GDP增加了1万多亿元,达到1.77万亿元,跃居全国第7名。
作为西南产业重镇,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吸引了英特尔、IBM、戴尔、华为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相继落户。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达550余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83%、67%,到2022年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吸纳流动人口。今年4月下旬发布的《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1)》,标明了当前成都产业发展紧缺的684类人才需求清单。其中,5G、大数据、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领域紧缺人才需求类别数量持续增长;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绿色智能汽车等领域高知识技能人才需求量同比增加110%。
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四川省2018年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新格局有关,要求做强成都“主干”,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破解四川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具体看,包括成都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文创中心等。
此外,记者发现,早在2010年,成都的常住人口就超过千万,达到1404.76万人,人口规模仅次于重庆、上海和北京,排在全国第四(备注:因2016年成都市和资阳市行政区划调整,201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按调整后行政区划作了修订,但修订数据暂未公布,1404.76万为修订前的数据)。可以说,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助于近年来成都的人口规模扩张。
房价排名21,“很少有喘不过气的紧张感”
近几年,各大城市争夺人才,成都的人才新政也层出不穷。2017年,成都推出“人才新政12条”,在全国率先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制度。此后,成都又先后配套出台“蓉城人才绿卡”“人才安居工程”等制度,设立尊重人才的专属节日“蓉漂人才日”,打造“蓉漂”系列文创产品,大力吸引人才。
除了人才新政,宜居的城市生活也是成都的一张王牌。在成都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安逸闲适,是很多人对成都的印象,泡壶茶在桥底下打麻将也成了成都人的经典形象之一。近几年,借助短视频,成都出圈,成为网红城市。在此之前的2003年,导演张艺谋为成都拍摄城市宣传片后,“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至今都是形容成都闲适的金句。2016年,歌手赵雷的一首民谣《成都》红遍大江南北,点燃了许多人“到成都街头走一走”的热情,“玉林路”、“小酒馆”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点。
此外,相比北上广深的高房价,成都的房价并不算高。全国房价行情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成都二手房平均单价为19187元/每平米,排在全国各大城市第21位,而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二手房均价超过4万元。
从房价收入比看,根据易居研究院发布《2020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研究报告》,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39.8、26.2、23.8、16.7,购房难度较大,而成都的房价收入比为10.1,属于偏低水平。
较多的就业机会、宽松的落户政策、宜居的生活环境,这些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都充满吸引力。有数据显示,2017年,在成都外省籍就业大学生占比25.8%,到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5%。《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省内就业是毕业生的首选,比例高达75.10%。
王婷是在成都的外省籍就业大学生。作为广西人,2020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成都一家国企工作。“我性格慢吞吞的,在成都工作,节奏不快,很少有喘不过气的紧张感,而且这里小吃还挺多的。”王婷告诉记者。
“人们是用脚对城市环境、吸引力投票。一个城市的环境越好、公共服务水平越高,能吸纳的人口越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各大城市在激发市场活力和推动产业现代化过程中,还要营造更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
行政版图扩张,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力
成都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行政版图的扩张。2016年5月,为进一步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简阳是四川省人口大县(市、区),2016年末人口达到149.91万,区划调整后,成都人口增加一百多万人。
2020年1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大背景下,成都的城市地位不断提升。杨成钢对记者表示,从趋势发展看,未来人口还会继续向成都聚集。
事实上,未来成都人口也不可能无限扩张。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水资源承载力是成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确定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看,成都都是四川省当之无愧的“老大哥”。2020年,成都GDP占全省的36.46%,人口占全省的25.02%,首位度较高。换句话说,成都市依靠全省1/4的人口贡献了全省1/3的GDP。
“四川省常住人口分布断层现象较为明显。”四川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毅在5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四川省内没有常住人口在1000万至2000万的城市,排名第二的南充市常住人口数量为560.8万,而且多数市(州)常住人口数量都是在100至500万之间。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应该避免一市独大的情况。“城市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人口过度集聚,可能面临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要避免大城市病,注意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譬如中心城区人口和郊区人口要合理分布,实现职住平衡。”陈耀说道。
杨成钢认为,成都首位度较高,与成都就业机会多、营商环境好、生活宜居等因素有关,“这种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出现的不均衡现象是正常的,符合客观规律”。
成都在中国排第几
成都是中国第四大城市,前三位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