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转学政策2023
2023年成都转学政策依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邮(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
学生需要转学必须是:
因家庭住址迁移且户籍变更,或确有其他特殊困难需要转学到其他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学生转学坚持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依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
学生在休学期间、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公办中小学的六年级、九年级第下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学生办理转学手续需先由接收学校出具接收证明,其余流程均由学校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在《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完成转学审核。
不能转学的情况:
1、上面《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提到的学生在休学期间、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2、公办中小学的六年级、九年级第二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
3、关于随迁子女,已在“5+2” 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同一学段不办理“5+2”区域内转学,继续在原学校就读,直至完成该学段学习。
4、青羊区明确:小学高段无正当理由原则上不得转学,在读学生不办理区内转学。
上海初中转学政策2023
2023年上海转学政策如下: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申请转学:
1、本市户籍学生户籍随家长在本市内跨区迁移。
比如之前户口在松江,置换房产到了闵行,户口跟着父母一起迁入闵行区,这种情况是允许转学的。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学生自己的户口跨区迁移,是不行的,必须家长的户口也一起迁过去。
2、本市户籍学生从外省(或境外)回本市就读。
比如家长和孩子都是上海户籍,但因为家长在外地工作的关系,孩子之前也在外地读书。现在家长工作调动回上海,孩子也回来读书,这种情况是可以转学的。或者孩子跟着父母新落户上海,之前在外地读书,也是允许转学的。
3、本市在籍学生居住地跨区变更。
比如之前住在宝山区,后来搬家去了黄浦区,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申请转学的。这种情况和户籍在哪个区无关,主要是居住地的变动。
4、符合本市当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条件的非本市学籍学生。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迁。家长和孩子都是非沪籍,但家长在上海工作,其子女是可以转到上海读书的。不过有的区要求家长居住证满120分,比如静安区。有的区要求首次随家长来沪就读且居住本区,比如长宁区。有的区对社保缴费时间长短有要求,比如黄浦区。
崇州怀远中学转学到崇庆中学要什么条件
根据目前可以查询到的资料,崇州怀远中学和崇庆中学均为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的中学,两所学校相距较近,均为公办学校。如果想从怀远中学转学到崇庆中学,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学业表现优异:转学申请一般需要提供成绩单,因此学生需要在原学校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以此证明自己有能力适应崇庆中学的学习要求。
2. 家庭迁居或其他合理原因:在有些情况下,如家庭搬迁等,学生需要转到离家更近的学校,这样的情况下,转学的申请会更容易被通过。
3. 学校间协商:两所学校之间可以进行协商,如果原学校同意将学生转到崇庆中学,那么转学的手续会更加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转学条件可能会因为学校政策以及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在申请之前先向崇庆中学的招生办咨询,了解详细的申请条件和流程。
崇州学校能转温江学校吗
崇州学校能转温江学校。根据官方查询结果得出如下。
1、若您将孩子的户籍迁至温江区,可在落户后准备以下材料提交转学申请:①户口簿原件、复印件②房产证(房屋登记备案信息表)原件、复印件③父母婚姻关系证明材料④孩子学籍证明(需加盖原就读学校公章)。请您在入学报名前将资料交至区教育局。根据2022年成都市小一入学、小升初政策,小学高段、初中毕业年级原则上不得转学。
2、公办幼儿园优先招收当年8月31日(含31日)前年满3周岁的户籍适龄幼儿。符合条件的户籍适龄幼儿可在镇街辖区内自愿选报1所公办园和1所普惠性民办园参与网上报名或摇号。
江苏省内的初中学生可以转校吗?
可以,但是学生不准任意转学,学生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在公办初中之间转学:学生户籍及住址跨省、市迁移者;户籍在本市(辖市)区内、家庭住址迁离原就读初中,且路途较远,到原初中读书确有困难者。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经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的正常转学生、借读生,学校不得借故拒收,也不得额外收费。
转学手续:
监护人持户籍或居住地变更证件到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转入学校办理“同意接收转学、借读证明”,向转出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申请需附转入地“同意接收证明”、户籍迁移证明或居住地变更证件的复印件。
学校审核后向教育主管部门上传审批信息,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将批准信息传给学校。学校收到批准信息后出具“转学证明”,并拷贝学生电子档案由学生带到转入学校。转学申请和“同意接收证明”与“转学证明”存根一并存档;学生持“转学证明”、电子档案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
以上内容参考:江苏政务服务-初中转学有关政策规定
2023年入学政策
2月22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2023年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入学政策(戳此查看)和往年相比,2023年的政策变化幅度并不大,大的方向依旧是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公办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民办学校实行100%摇号,自愿选择一所参与报名摇号。
跟去年政策相比,今年最大的变化应该算是随迁子女政策。
我们关注到,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社保、居住证、工作证明等)年限由原来一年改为了半年,义务教育阶段政策的基本原则、入学方式等关键信息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依然是就近、免试入学,不允许民办跨区域招生,严格限制高年级转学等等。
入学“零证明”,也就是说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清理取消无谓证明材料,家长们办理也会更方便。
以往,外地孩子想在成都读书,最普遍常见的情况就是办理随迁,如果以材料申请的话,需要申请居住证,且满足社保满一年、在本区实际居住满一年的硬性条件。
跟往年相比而言,今年新发布的《2023年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发生了三大变化,也就是连续居住、缴纳社保只需要满半年;积分申请入学的分值要求由15分降低为10分;申请时间提早到4月1日—4月30日。
实际上,入学政策放宽并不是才提到的,成都市23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此前就已经相继发布,综合各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来看,核心一点就是降低了“随迁子女们”在成都读书的门槛。通俗来说,成都入学政策进一步放宽了,更加友好了。
对小升初家长们来说,采取单校和多校划片的公立入学方式其实并不会感到陌生,而对于幼升小的家长来说,锦江区攀成钢片区、高新区中和片区、青羊区金沙片区、青羊新城部分片区及天府新区都已经实行幼升小多校划片,后续不排除其他热门学区也会选择单校及多校划片的方式。
与小升初有所不同,幼升小阶段的多校划片,算是给了家长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锦江区攀成钢片区,2022年家长可以先选择进行意向登记,如果意向登记的学校人数没有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可以全部入读该意向学校。如果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通过摇号确认入学名单。
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民办学校就开始增加面向本区招生名额,减少市内及其他的招生名额。我们从2022年民办初中的招生计划数据也可以看出,除极少数的民办学校外,其余大部分学校面向区内招生的比例大多超过了50%,目前这个比例只会高,不会低。
因此,建议想要上民办学校的家长,如果本区的民办学校较为优质,建议优先考虑报名本区的民办学校。如果想要报名其他民办学校,建议优先考虑面向市内招生名额较多的学校,这样会极大提升摇号的中奖几率。此外,还要给大家强调的是,从2020年开始,民办摇号仅能选择一所学校报名。2月22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2023年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入学政策(戳此查看)和往年相比,2023年的政策变化幅度并不大,大的方向依旧是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公办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民办学校实行100%摇号,自愿选择一所参与报名摇号。
跟去年政策相比,今年最大的变化应该算是随迁子女政策。
我们关注到,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社保、居住证、工作证明等)年限由原来一年改为了半年,义务教育阶段政策的基本原则、入学方式等关键信息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依然是就近、免试入学,不允许民办跨区域招生,严格限制高年级转学等等。
入学“零证明”,也就是说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清理取消无谓证明材料,家长们办理也会更方便。
以往,外地孩子想在成都读书,最普遍常见的情况就是办理随迁,如果以材料申请的话,需要申请居住证,且满足社保满一年、在本区实际居住满一年的硬性条件。
跟往年相比而言,今年新发布的《2023年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发生了三大变化,也就是连续居住、缴纳社保只需要满半年;积分申请入学的分值要求由15分降低为10分;申请时间提早到4月1日—4月30日。
实际上,入学政策放宽并不是才提到的,成都市23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此前就已经相继发布,综合各个区(市)县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来看,核心一点就是降低了“随迁子女们”在成都读书的门槛。通俗来说,成都入学政策进一步放宽了,更加友好了。
对小升初家长们来说,采取单校和多校划片的公立入学方式其实并不会感到陌生,而对于幼升小的家长来说,锦江区攀成钢片区、高新区中和片区、青羊区金沙片区、青羊新城部分片区及天府新区都已经实行幼升小多校划片,后续不排除其他热门学区也会选择单校及多校划片的方式。
与小升初有所不同,幼升小阶段的多校划片,算是给了家长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例如,锦江区攀成钢片区,2022年家长可以先选择进行意向登记,如果意向登记的学校人数没有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可以全部入读该意向学校。如果超过该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则通过摇号确认入学名单。
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民办学校就开始增加面向本区招生名额,减少市内及其他的招生名额。我们从2022年民办初中的招生计划数据也可以看出,除极少数的民办学校外,其余大部分学校面向区内招生的比例大多超过了50%,目前这个比例只会高,不会低。
因此,建议想要上民办学校的家长,如果本区的民办学校较为优质,建议优先考虑报名本区的民办学校。如果想要报名其他民办学校,建议优先考虑面向市内招生名额较多的学校,这样会极大提升摇号的中奖几率。此外,还要给大家强调的是,从2020年开始,民办摇号仅能选择一所学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