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技术落户成都
地震预警倒计时热搜,成都还有这八个黑科技,你知道吗?
6月17日22时55分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
昨晚,在6.0级地震波到达成都市之前
成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都响起了地震预警的报警声
安装在社区的扬声器倒计时
告诉居民地震波即将到来的消息
六、五、四、三、二、一,警报响起……
许多成都市民拍摄了地震预警视频
面对天空突然飘来的倒计时
许多成都人第一次没有反应
▽

有的被读秒紧张的脚趾妈妈都紧张了
▽

成都人刷屏倒计时
没什么奇怪的。
是严肃的黑科技!
据成都高科技减灾所介绍,成都高科技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地震。
据成都高科技减灾所介绍,成都高科技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地震。
通过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渠道,提前10秒预警宜宾,提前31秒预警贵州省毕节市,距离地震124公里,提前61秒预警成都。

现有研究表明,

今天,新华社官方微信在头条发表文章
宜宾地震系统跑赢了地震波!》
许多网民在评论区竖起大拇指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安全
是真正厉害的大手笔!
其实,
早在去年5月
高新区开始启用地属预警大喇叭

当时作为科技新闻
没有引起更广泛的传播和讨论
而这次长宁地震
平时默默无闻的黑科技
推上大家关注的头条
高科技背后
藏着很多人的汗水和心血
也许对普通大众来说
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只是一瞬间的新事物
但当它真正融入生活时

小微来盘点一下
除地震预警系统外
???
成都八大黑科技从未刷过屏幕,但影响很大
1
全球最大单体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2018年4月,太阳能太阳能发电玻璃
成都位于双流区,实现量化投产

即使在弱光、低温条件下,这些采用铌化镉发电的玻璃也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再受晴天、阴天的限制。
它打破了传统太阳能发电的局限性。”

安装在厂房外墙的发电玻璃可以为企业提供电力
2
世界上第一市轨道智能巡逻机器人
今年5月17日凌晨,由成都轨道交通工业技术研究院和成都精工联合开发的轨道巡逻机器人,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至动物园站.路线测试5公里。
该城市轨道智能巡逻机器人由成都轨道交通工业技术研究所和成都精工华耀科技公司联合开发

该城市轨道智能巡逻机器人由成都轨道交通工业技术研究所和成都精工华耀科技公司联合开发
业内第一个用于轨道线路巡检的机器人是世界上第一个
。
这家伙虽然丑,但能有效提高轨道检测效率6倍!
目前成都地铁大部分还是使用人工检测,每条线路需要
10到20名轨道维修人员每天早上进入隧道步行检修,每小时只能检测5公里轨道
线路。

时速运行,充电一次可运行
50公里
,基本上可以保证完成地铁线路的检测。目前测试精度已达95%,其中重大病害发现率已达100%,实现了轨道检查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准确。
智能巡逻机器人上线后,将大大提高城市轨道的检测效率和质量,节约人工巡逻成本,开启轨道交通智能检测的新时代。事实上,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开发轨道智能机器人成都最先成功研发出这项技术,实现了行业领先
。
3

2018年7月28日,成都阿尔刚雷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召开新产品发布会
世界上第一个不怕水绝缘连电插座
,该产品解决了传统裸露连电技术“漏电、短路、电火花”等用电安全难题。

阿尔刚雷创始人周刚先生小时候遇到意外触电事故,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征服电。经过10年的实验,他进行了1万多次实验,最终自主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安全连电技术——绝缘连电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FS电能与水兼容,电连接不再产生电火花。形象点说,
将电源插座放入水中,不仅不漏电,不短路,而且可以在水下进行带电插座和连接
。即使触电疏忽,操作不当也不会发生用电安全事故。
根据相关专家的评价,绝缘连电安全用电技术将是用电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它将推动电气工业进入一个新时代
。
4
全国首个共享自行车智能库

全国首个共享单车地下车库
将露天车库搬到成都试点地下。
位于锦江区牛市口地铁站A2口处的共享自行车智能存储车库是一个小巧精致的橙色亭子,占地面积只有6个.8平方米,地下车库可容纳224辆

只需按下按钮,自行车共享就会被机械手自动抓住,在圆柱形地下车库中旋转下降,整齐地放置在银色储物架上。

地下自行车智能存储车库由电机驱动,使用220伏家庭用电,存取一次,功耗仅为5分钱,车库节能环保,与共享自行车倡导的绿色旅行一致。试点成功后,将在成都全面推广应用,发挥轨道 公交 完善成都乃至全国自行车共享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5

2019年6月5日下午,中国人造太阳研究再次迎来了成都中国环流器2号的重要节点M(HL-2M)装置建设现场,该装置主机线圈系统完成交付,由此拉开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总体安装序幕,
中国人离实现聚变清洁能源梦想又近了一步
。

据悉,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为了探索地球上的清洁能源,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

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2号M(HL-2M),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西物理研究院)承建,是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研究的关键平台,将大大提高我国聚变研究的手段和能力,从而
为实现我国聚变前沿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提供重要支撑
。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位于中国核集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 张晓哲/摄
6

2017年9月,四川大学团队研发的
“LAMP视障阅读系统
成都双创周亮相。这是专门为盲人发明的电子阅读器。这是专门为盲人发明的电子阅读器。

团队演示操作。图:爱范儿
盲人可以先用手机下载电子书,然后将手机连接到电子阅读器上。连接后,将手指放在小圆点上,即可触读。在触读的同时,还可以打开语音功能,每次触摸一个字,都可以由阅读器读出。
盲点细节。图:爱范儿
它跟着普通的kindle电子阅读器看起来差不多,小黑盒子只有手掌大小。但不同的是,它没有显示器和屏幕,而是一排符号。每个符号由6个小的或凸的或凹的圆点组成。通电后,这些小点会改变凹凸顺序,以改变触感。
7

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创新周上,一项名为放射性栓塞微球的黑色技术引起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当时,这个被业内人士比作
中晚期肝癌新生机
正计划进入下一轮融资。

国内首个抗癌黑科技
成都新瑞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一旦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或开放20亿元的市场。
易90炭微球就像一颗微型核弹,能进入肿瘤,精确杀灭癌细胞。
。纽瑞特副总经理葛强透露。
黑色技术来自一群特殊的企业家,包括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钱积辉、前成都同位素研究所所长李茂良、前四川原子能研究所副院长蔡继明、十多位国内顶尖老专家,

这个项目的
创始人钱积累了81岁
。他透露,该技术适用于三期肝癌患者,治疗费用将尽可能低。
双创活动周现场钱积惠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打一针就能治好肝癌。钱积惠透露,该技术已进入反应堆试验阶段,只有经有关部门批准才能进入临床试验。公司计划在5年内完成癌症精准治疗药物的研发,并推向市场。达到目标后,预计每年将有40多万癌症患者接受治疗
。
8
AI卫星

2018年9月5日,成都星时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技术验证卫星天府军融一号、成都高新一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大约120秒后,火箭按计划进入亚轨道,成功
实现星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