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产业园落户成都高新区

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人民网-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旺,韩联社援引韩国工业通商资源部的话说,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十六轮谈判于27日在首尔举行。这是《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合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11月初文本谈判全部结束后,三方首次举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是《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合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11月初文本谈判全部结束后,三方首次举行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本轮谈判开始前,RCEP会后,《环球时报》记者与2019年中日韩记者联合采访活动前往成都,窥探三国经贸交流与合作。

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沿海城市相比,与日韩没有明显的区位联系优势,但成都与两国的经贸交流依然密切。根据成都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至9月,成都实现了4156个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亿元.6%。其中,日本和韩国是成都第五和第八大贸易伙伴,同期进出口分别为227.9亿元和136.2亿元。成都日出口主要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中草药、钨制品等,进口主要是汽车零部件;韩国出口主要是服装、鞋类、电子元器件,进口主要是家用录音机、芯片、有机化学品。截至2019年9月,日本是成都第四大投资国,外商直接投资19.53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和商业零售业;韩国是成都第七大投资国,FDI6.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金融、商业零售等22亿美元。

成都与日韩有如此密切的经贸往来,自然对中日韩有利FTA签字充满期待。成都也在积极打造自己,欢迎各方人才。成都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全球时报》,为了让人才愿意留下来,成都瞄准国际化,如餐饮、中国、日本、韩国、西餐,加上交通、教育、文化、医疗服务开放,成都致力于成为世界级城市。成都维纳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铸告诉《环球时报》,公司成立于成都十多年,在物理和服务环境方面处于全国前列,在政策和人才方面具有优势。他愿一直在成都发展。

随着我国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的不断升级,成都现在有所作为。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以城市核心战略功能为重点,打造5 5 1重点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医疗卫生、新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重点发展展览经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生活服务五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日本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机遇,在中国占据了巨大的市场。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但进入21世纪,日本产业升级缓慢,中日互信波动不时,影响了日本企业在中国,但没有人能阻止整体合作势头。他强调,未来中日经贸合作应转型升级。例如,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成都高新区后,中日产业园也位于成都;伊藤洋华堂在成都开展电子商务,而不是坚持传统商店的销售。

成都除了聚焦中日韩经贸外,还聚焦第四方市场。东盟已成为成都外贸经济的亮点。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增长21.6%的东盟已成为成都最大的出口市场。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日韩联系日益紧密,现在需要换档,改变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东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亚洲增长潜力巨大的板块,而成都与这两个板块高度融合。

虽然成都是中国的内陆城市,但从全球角度来看,成都是所有航线中最好的中继站,从欧洲到澳大利亚再到东南亚。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四川提出了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的战略方针。成都既是四向扩张的起点,也是支点。成都还有自己的战略,即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经济开放高地,全面整合,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服务全国开放、区域协调开放、城市整体开放、成都企业长期发展。

成都期待中日韩合作转型升级,中日(成都)地方合作发展示范区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