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落户成都的条件
李书福想成为吉利卫星的中国马斯克?
在构建上天入地未来的过程中,吉利正在参加商业航天全球军备竞赛

图/IC
文|财经记者 李皙寅
施智梁编辑 王静仪
从造手机、做芯片到放卫星,最近一年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操作让外界无法理解。
6月2日12时0分,吉利未来旅游星座第一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功。
6月2日12时0分,吉利未来旅游星座第一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功。
该卫星由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台州卫星超级工厂出厂,设计寿命为5年。时空道宇成立于2018年11月。企业调查显示,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李书福最终受益于61.28%的股份。从此,李书福成为世界第二位企业家,中国第一位一手造车一手造星,另一位是特斯拉和Space X多家公司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
这是中国首次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量产商业卫星。发射的九颗卫星将用于吉利低轨未来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

火箭全身图
时空道宇在业内已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财经》记者获悉,第一轨九星结合时空道宇已建成基础PPP-RTK(精确单点定位PPP和实时动态定位RTK它是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中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3号模块和终端产品,将实现遥感、导航和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

吉利未来旅行星座
这意味着该系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支持汽车互联网和自动驾驶,还可以帮助无人机和飞行车在低空准确定位;它还可以连接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嵌入无人系统和智能城市等场景。
低轨卫星迎来了工业的春天。一方面,中国逐步放开限制,鼓励商业宇航员致力于此;另一方面,全球正在争夺有限的轨道和频段资源,抢占未来发射的坑。与国家队相比,民营企业生产的民用商业卫星具有反应快、效率高的优点。他们生产的卫星的作用可能更直接地造福于普通人的生活。
与国家队相比,民营企业生产的民用商业卫星具有反应快、效率高的优点。他们生产的卫星的作用可能更直接地造福于普通人的生活。两者将发挥促进和互补的作用。”
提到时空道宇,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VLBI测轨分系统总体组主任设计师,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VLBI测轨分系统VLBI指控中心指挥陈忠认为,我国民航航天业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并将逐步进入黄金发展期。
了解未来旅行的外观,或者李书福经常不按常识打牌的原因:通过高精度定位,可以连接吉利的各种业务,包括高级自动驾驶,帮助低空飞机设置航线,成为李书福想象未来旅行模式的重要基础技术。
当汽车行业革命到来时,李书福创造的科技吉利有望从单一的体育场运动员转变为教练甚至设备和技术提供商;从简单的掘金者到卖铲子的人。
背景:商业航天诞生,全世界都在抢椅子
这一切都不是没有预兆的。2010年,李书福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在扎根地球的同时,也应该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无数的星球。
虽然说者有意,但闻者或无意。当时商业航天缺乏明显的政策鼓励,审批程序复杂冗长,行业准入资质和配套资源有限。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社会投资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的指导意见》
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私人资本开发、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私人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因此,国内商业航天事业正式启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步发展。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新基础设施类别,成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类别。
对我来说,我们承载着人类文明在星际文明,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未来。谈到太空探索,马斯克曾说过。他知行合一,先行一步。
2020年1月,马斯克手中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按计划发射了60颗星链(Starlink)卫星;早些时候,他更在原计划1.在2万颗卫星的基础上,再次申请3万个额外卫星轨道。马斯克希望低轨卫星在天空中编织一个网络,让偏远山区和海洋中心的人都能连接到网络。近年来,在星链计划的推动下,世界掀起了低轨星座计划建设的高潮。根据世界主要低轨卫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计划,美国SpaceX该公司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波音计划发射2956颗卫星;英国OneWeb公司计划发射1980颗卫星;加拿大Telesat该公司计划发射1600多颗卫星;韩国三星计划发射4600颗卫星;俄罗斯Yaliny公司计划发射135颗卫星;有限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面临着无限的增长需求。不仅在民用领域,2021年12月,前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长、美国空军退役少将劳伦斯·斯图兹里姆在美国期刊《空军杂志》上写道,美国卫星通信面临三个缺点:带宽不足以:带宽不足以承载高清图像,延迟过高,互操作性差;第一个建议是发射大量的低轨道小卫星,信号传输距离短,能减少延迟;同时,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能承受部分卫星丢失或损坏,能快速发射重建,成本低,能降低太空攻击风险。
在这背后,一场抢椅大战开始了。
在这背后,一场抢椅子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卫星互联网是全球资产配置重的产业,国际轨道和频带稀缺资源竞争激烈。轨道和频段是卫星组网后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具体来说,低轨卫星轨道高度集中在1000~1500km,频率集中于Ka、Ku在V频段,数百颗卫星可以实现星座系统的无缝覆盖。在轨道高度有限、频段集中、网络卫星数量大的情况下,频率轨道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战略资源。
在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轨道资源采用先申报先使用的分配形式。因此,各国纷纷推出星座计划占领地位。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卫星互联网建设。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高速泛在、天地融合、云网融合、智能化、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综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民营效率优势,构建上下游产业链体系,整合技术,降低成本。时空道宇及其背后的吉利科技集团正在进行大胆的全产业链布局。
主角:谁是时空道宇?

由制造业驱动的政策、市场需求等诸多积极因素正在推动中国商业航天1.0时代走向应用牵引的2.0时代。”时空道宇CEO、首席科学家王洋说。
时空道宇CEO兼首席科学家王洋

时空道宇在正式亮相前就进行了热搜。2020年3月,吉利招聘火箭总师的消息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吉利科技集团自己制造火箭。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还向财经记者解释说,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设计和开发卫星,招聘火箭人才是为了整合卫星火箭。
据《财经》记者了解,吉利内部的时空道宇早期被称为GeeSpace,双星原型设计于2019年完成,并通过鉴定试验和试验投产。
时空道宇科技
王洋是连续创业者,个人经历非常多样化。根据职场社交软件领英的数据,王洋早年在华为从事市场相关工作。2008年获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副研究员,2014年成为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欧科微)CEO。
熟悉王洋的人对《财经》记者评论说,王洋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他开发了两年的星务计算机,通过编程为卫星建立了人工智能系统,进入了航天行业的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欧科微成立于2014年,作为中国第一家商业航天公司,主导了嘉定一号——中国第一颗由商业卫星公司独立开发制造的高性能微纳卫星。2018年11月,长二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嘉定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卫星已经在轨道上可靠运行了4年多。
2018年,王洋与吉利联合成立时空道宇,担任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在18人的创始团队中,有14名工程师,涵盖了一个完整的卫星项目组。根据时空道宇提供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中国重要卫星型号不超过100个,其中时空道宇工程师至少参与了50颗卫星,人均有5个以上国家重点卫星型号的完整经验。如今,欧科微也已纳入吉利航天版图。
宇台州卫星试验队
据《财经》记者介绍,2021年初,时空道宇启动了吉利未来旅游星座十二星的发展,15个月内完成了12颗100公斤级卫星的设计、生产和大系统规划;2022年在上海全球静态管理期间,卫星功能指标检测仍在2/3员工社区隔离控制的前提下完成,以满足设计要求。
时空道宇有望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备份和增强,通过低轨卫星编织网形成星座,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
时空道宇有望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备份和增强,通过低轨卫星编织网形成星座,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提供米级基础位置服务,天地一体化高精度时空信息系统提供厘米级增值位置服务。
低轨卫星应用是未来商业航天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利国利民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价值巨大。九星的成功发射证实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技术的实力,其广泛的应用场景也证实了吉利技术的商业化和创新能力。
技术迭代需要顺应时代,需要支撑底部。这种认知背后是摩托罗拉带来的痛苦教训。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推出了铱计划,消费者可以通过卫星呼叫,但由于投资和维护成本高,缺乏盈利能力,铱计划破产。
基于未来旅游领域的应用,时空道宇将商业航天产业从应用端推回。一位多次多次接触的观察家告诉《财经》,这与华为文化非常相似,结构的华为文化非常相似。我们可以看到王阳受之前工作经验影响的痕迹。
目前,低轨道卫星星座网络已成为商业空间的重点,预计未来将有数万颗卫星进入太空,这意味着卫星制造将从实验室定制研发模式转变为工业批量生产模式。

借助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另一个网络,以装配线生产成本降低而受到业界的好评。一网与空客集团成立合资企业,设计制造小卫星。借鉴空客飞机生产的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理念和生产线,一网有效降低了小卫星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时空道宇选择整合两者。一方面,公司的业务涵盖星座
设计、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