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关于广东户口这事儿,我当初也是一头热,门心思就想搞一个,觉得那玩意儿老金贵,有它人生就能上个台阶似的。特别是那会儿,身边谁谁谁拿到广州户口,都感觉挺牛的。
我的折腾过程
第一步,就是下决心。 那时候我还在外地飘着,看着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机会,心里痒痒的。听人说有户口买房方便、小孩上学省心,这谁顶得住?于是就开始琢磨怎么弄。研究各种政策,什么积分入户、人才引进,看得头都大。
第二步,准备材料,跑流程。 这步是最累人的。我记得当时为凑够积分,又是考证,又是找公司帮忙搞社保年限证明。来来回回跑好几趟档案所在地,还有广州这边的办事大厅。填不完的表,盖不完的章,有时候一个材料不对,就得重新跑,真是身心俱疲。
那段时间,工作日请假去办,周末也搭进去研究,整个人就像上发条。每次去办事大厅,人都乌央乌央的,排队能排半天。心里就想着,这么多人抢,这户口肯定错不,值!
第三步,总算拿到手。 经过大半年的折腾,通知我去领那个户口卡和准迁证啥的,心里那个激动。感觉自己总算成“新广州人”,之前吃的苦都值。
拿到之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刚开始确实有点优越感。 比如跟老家亲戚朋友说,我在广州落户,好像脸上也挺有光的。但时间一长,新鲜劲儿过,真正涉及到那些所谓的“福利”时,才慢慢发现,好像跟想象的不太一样。
- 买房? 是,有户口确实有资格买,不像以前被限购卡得死死的。但一看那房价,我滴乖乖,有没有户口,该买不起还是买不起。有户口只是给你一个“踮起脚尖也许能够着”的入场券,但能不能真买,还得看你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而且后来政策也变来变去,感觉这优势也没那么绝对。
- 孩子上学? 这是我当初最看重的一点。想着有户口就能上公立,省一大笔钱。等真到孩子要上学的时候,才发现,好一点的公立学校,竞争激烈得吓人。有户口只是基本门槛,还得看房产、看积分、看运气,不是说有个户口本就能轻松进名校的。家附近的公立也就普普通通,真想上好学校,要么买天价学区房,要么还是得考虑私立,这跟有没有户口关系好像又没那么大。
- 其他福利? 像什么医疗、养老,感觉跟非户籍人口比,是方便一些,比如报销比例可能高点,办手续少跑点腿。但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好医院永远人满为患,挂号难、看病难是普遍现象,有个户口也没法让你插队。养老金这事儿,主要还是看你交多少年、交多少钱。
而且这几年明显感觉到,落户的门槛越来越低。以前觉得千辛万苦才搞到的东西,现在好像很多人稍微努努力,或者符合某些条件,也能拿到。身边通过各种途径落户的人越来越多,这户口的“稀缺性”自然就下降。
最重要的,是生活成本。 在广州生活,衣食住行样样贵。户口本身又不给你发钱,你还是得拼命工作挣钱。有时候想想,为这个户口折腾那么久,付出的时间、精力,还有可能错过的其他机会成本,再对比现在实际感受到的这点“便利”,心里就觉得,这玩意儿,真没传说中那么“值钱”。它更像是一个城市生活的入场券或者说资格证,让你能更方便地参与这个城市的游戏,但游戏玩得好不还得靠自己本事和票子。
所以现在谁再问我广东户口值不值,我大概会说,也就那么回事,别抱太大幻想,该努力还得努力,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