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北京户口这事儿。不是讲大道理,就是说说我自个儿折腾和看着别人折腾的这点儿事儿。
起因,还是得从自个儿琢磨这事儿开始。
咱在北京待久,成家立业的,孩子上学的,这户口问题,早晚得碰上。也没太当回事儿,觉得总有办法。直到身边儿的哥们儿,还有家里亲戚的小孩儿毕业,真刀真枪要办,我才发现,这水是真深。
刚毕业那会儿,以为年轻就是本钱
记得我那小侄子,那年毕业,成绩挺学校也还行。我们都觉得,应届生身份,这不挺有优势吗?找个有指标的单位,不就妥?
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
第一步,找单位。 投简历那会儿就得问清楚,“给解决户口吗?” 这句话成标配。好多单位要么没指标,要么指标少得可怜,竞争那叫一个激烈。能给解决的,要么是门槛高得吓人,要么就是薪资待遇可能得让你先牺牲牺牲。
-
第二步,筛简历、面试。 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可能有戏的,那流程走得,一层又一层。不光看你能力,还得看你“综合素质”,说白,就是看你是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人才”。
-
第三步,等消息。 面试完,就是漫长的等待。这期间,小侄子焦虑得不行,我们也跟着揪心。政策每年都在微调,谁知道能不能批下来?真不是说你优秀就一定行的。
-
第四步,办手续。 就算单位定,后面还有一堆材料要准备。什么三方协议、报到证、各种证明盖章,跑断腿是常事儿。学校、单位、人社局,一个地方卡壳,就得耽误。
我那小侄子算是运气进个不大不小的国企,指标拿到。但这过程,真是扒层皮。这还只是应届生这条路,看着直接,里面道道儿可不少。
再说说我们这些“老人儿”
应届生这条路走不通,或者错过,那就得想别的辙。周围不少朋友同事,都是靠积分落户这条路。
这积分落户,听着公平,但攒分儿的过程,那真是持久战。
我有个同事老王,为这积分,那真是费尽心思。
-
算分。 每年政策出来,第一时间就拿着计算器,对着条款一项一项算。学历加多少分,社保年限加多少分,有没有房子加多少分,纳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获奖,有没有郊区工作经历……比高考算分复杂多。
-
熬年头。 社保不能断,稳定工作是基础。老王说,他轻易不敢跳槽,就怕影响积分的连续性。
-
补材料。 每年申报那阵子,就是最忙的时候。各种证明材料,有的时间久还得重新去开,去补。那段时间,他办公室桌子上堆得跟小山似的。
-
等分数线。 最熬人的还是等结果。每年申报的人乌央乌央的,名额就那么点儿。分数线划出来,差零点几分的大有人在,那心情,甭提。
老王熬好几年,去年总算是够线,一家人都松口气。但他自己说,这几年为积分,很多机会都放弃,精神压力也大。
其他路子,听得多,见的少
还有些什么人才引进、夫妻投靠之类的。人才引进,那得是真“人才”,要么高学历,要么有突出贡献,要么就是特定紧缺行业的,咱普通人够不着。
夫妻投靠,也得熬年限,而且还有各种具体要求,比如结婚多久,申请人在京有没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等等。父母投靠子女,那限制就更多。
我的实践感受就是:
北京这户口,确实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到的。不管走哪条路,都得提前规划,付出时间、精力,甚至还得带点儿运气。
政策规定白纸黑字写着,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怎么去操作,怎么去满足条件,中间有太多细节和不确定性。需要耐心,需要坚持,也需要放平心态。
就分享这么多,都是些实在的经历和观察,希望能给正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儿参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各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