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落户成都

建树猜想:成都倘若放开户籍政策,吸收三四线城市人口的可行性

之前有网友聊到,成都当前楼市的限购限售政策会影响到未来新区的发展,如果放开户籍政策,吸收四川其他地市、区县的人口落户成都,填补新区的空缺。建树今天就来捋一捋这一提议的可行性。

建树猜想:成都倘若放开户籍政策,吸收三四线城市人口的可行性

谈可行性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四川的地市州情况。众所周知,四川的地市州数量在全国省份排名中与广州并列位居第一,像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省内地市州数量也是低于四川的。四川众多的地市州分布主要取决于四川的地形:多山川、多河流的地形特征,注定了四川地市州无法像撤乡并镇一样进行简单整合,这也直接否定了简单吸纳省内地市,成就成都人口壮大目标的想法。

建树猜想:成都倘若放开户籍政策,吸收三四线城市人口的可行性

除此之外,有网友还提出过选择性合并经济区的一些地市,功能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四川十四五规划定义的五大区域,分别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其中成都平原区是五大功能区的核心,从这个角度乍一看,好像成都可以吸收成都平原经济区内临近地市,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也剖大。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个地市州,常驻人口近4000万,占据四川人口近半的面积,GDP更是超过了全省一半的水平,尽管面积不大,但这种体量及规模的合并在操作可行性上面并不大,对于成都而言,吸收人口的主要目的是壮大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而采取合并以后,不但行政管辖范围过大,在平衡方面也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

建树猜想:成都倘若放开户籍政策,吸收三四线城市人口的可行性

那是否没有可行性了呢?其实也不然。开放户籍政策与合并地市本来就是两条并行的路线,并没有重叠的部分。稳步开放户籍政策在人口增长方面有可取的地方,但具体操作需要非常谨慎。

比如开放落户的行政区应该定向选择,比如落户范围应该集中在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而非人口已经饱和的五城区、高新南区,这样才能达成人口引流的目的。同时,户籍政策开放是否考虑对周围定向区县开放?倘若对省内完全放开,那势必会造成偏远地市州区县人口大量流失,对本来就脆弱的地方经济形成吸血效应,可谓是雪上加霜,在区域选择上着重考虑东部新区、天府新区相临近的区县,针对人口大县开放政策,即使出现人口转移,影响范围也能有所控制。

最后,除了对省内三四线城市人口引流外,还应该着重加强对省外人口尤其是人才的引流工作,可以借鉴沿海发达城市的做法,在人才落户及扶持政策上加强力度。

在当前没有开放户籍政策的情况下,成都的新区人才引流方向更多的集中在吸引外部人才落户及周围区县人口落户上,但受制于户籍制度的一些管控政策(积分、学历),效果并不明显。在丧失人口红利的情况下,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的未来发展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为仅仅凭借天府新区原有的双流区人口、东部新区简阳市人口是难以撑起新区未来的发展。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成都虹吸的好坏,在建树看来,比起分散发展,四川强省会的战略更具前瞻性,否则在偌大的西部区域,也不会只有一个成都和直辖市重庆撑起整个核心板块,资源本就匮乏的西部区域,集中优势资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成都的新区在资源投入上是远远高于周围地市区县的,只有做大做强新区,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才有机会带动周围地市及区县发展。

总之,在建树看来,成都能否在一线城市人才回流的当下抓住机会,与中西部、东部其他省会城市在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是成都能否跻身一线城市的关键。2000万人口可以算得上超特大城市,但与成都广袤的城市面积相比,也许突破3000万人口才会有所成就,而关键就在两个新区。

网友建议并非没有可行性,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只能静待其观。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支持,建树杂谈:每日奉上。

建树猜想:成都倘若放开户籍政策,吸收三四线城市人口的可行性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