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的历史大事记
1979年9月—2003年12月
1979年9月,学校的前身——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技工学校经核工业部批准成立。
1987年5月,获得广元市技校系统篮球比赛冠军。
1992年5月,在核工业系统技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建工局第一名。
1994年3月,宋远彬同志被二三公司聘任为二三公司技校校长,离开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现任川大科技园 校长,负责川大科技园全面工作。
1995年9月,学院首次面向社会招生。
1996年1月,宋远彬同志兼任党委书记,离开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现任川大科技园校长,负责川大科技园 全面工作。。
1997年3月,被评为广元市中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97年4月,与秦山和大亚湾电站签订了1500人的核电用工培训协议。
1997年5月,被国家主管部门认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1998年5月,宋远彬校长被四川省劳动厅评为“四川省技校优秀校长”。
1998年5月,荣获“1997年度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工作二等奖”。
1998年8月,被广元市劳动局评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1998年8月,被四川省劳动厅评为“职业培训教材建设暨发行工作一等奖”。
1999年3月,被国家主管部门认定为“四川省职业培训综合基地”。
1999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技工学校”。
2000年3月,与新疆、巴中、广元等地的厂校联合办学,开辟了实习基地,扩大了办学规模。
2000年4月,被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组建职业培训学院。
2000年9月,招生人数突破1500人,位居四川省第一位。
2001年4月,被中共广元市中区委和广元市中区人民政府连续四年评为“文明单位”。
2002年7月,宋校长被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2002年8月,被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为“四川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单位”。
2003年1月,被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评为2002年度两保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3月,被广元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务开发培训基地”。
2003年4月,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劳动厅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4年
2004年1月,学校成功完成与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改制工作,实施属地化管理,宋远彬同志任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校长,杨茂才同志任党委书记。
2004年2月,学校被授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5月25日,被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
2004年7月,成功通过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评估。
2004年9月,在全省同类学校中首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4年8月,在都江堰成功开办成都校区。
2004年10月,学校被广元市教育局评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一等奖”。
2004年12月,被四川省人事厅、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
2004年12月,该校成功组织召开首届校园文化节。
2005年
2005年2月,在新都召开的四川省职业教育工作会上,学校被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
2005年3月11日,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王主任,广元市副市长武斌、李文元前来该校视察工作。
2005年3月12日,成都市教育局杨局长率领考察团前来该校考察。
2005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对该校进行了采访,3月14日播出了采访记录。
2005年4月12日上午,省委副书记陶武先、省政府副省长张作哈一行120余人来校视察。
2005年4月12日下午,省政府副省长陈文光一行120余人来校视察。
2005年4月14日,省劳动厅陈仆厅长一行来校视察。
2005年4月26日,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2005年5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国俊、市委书记高烽等一行30人来校视察。
2005年9月5日,被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
2005年10月,成功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
2005年10月,学校被评为“广元市人才示范点”“市级文明单位”“广元市卫生先进单位”
2005年12月,四川省职业学校“高教杯”电子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广元选拔赛荣获优秀奖——杜广彬、周元勇、曹旭强。
2006年
2006年2月,被广元市人民政府评为“2005年度两保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4月,该校在广元市首届职业学校技竞赛中业绩辉煌,殷崟程同学获电子专业一等奖,何佳佳同学获钳工装业二等奖,赵雪丹同学获优秀奖。
2006年6月,在省“航天杯”机电类技能竞赛中业绩辉煌,殷崟程同学获电工比赛一等奖,何佳佳同学获钳工比赛二等奖;魏世龙同学获车工比赛二等奖;徐克章老师获车工教师组技能比赛三等奖。同时,学校获得“四川省人才培养奖”。
2006年4月5日,学校与广元市市中区政府签订《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新校区建设协议》,政府提供200亩土地用于学校新校区建设;
2006年4月19日,学校新校区建设奠基仪式在新校址(宝轮镇新政府楼旁)隆重举行,市委书记高烽等领导亲自出席。
2006年6月,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2006年6月,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评为“职业教育趁才典范”。
2006年7月,被评为“四川省示范学校”。
2006年8月,被评为“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2006年 9月25日,喜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专业性实训基地资金150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该校电子和电工实验实训基地。
2006年10月5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林副部长莅临成都校区视察工作。
2006年11月28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司于司长在省市劳动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学校。
2006年12月,被评为“办学效益一等奖”。
2007年
2007年4月26日,在广元市第二届技能大赛中荣获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并获得了团体组织奖,奖牌总数位居第二。
2007年4月,被共青团广元市机关工委评为“青年文明号”。
2007年5月,被共青团广元市机关工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2007年5月,宋远彬校长荣获“全国优质教育管理之星”的称号。
2007年5月,被中教决策中心名校工程建设委员会评“中国名校”。
2007年5月,被中教决策中心名校工程建设委员会国教研教育科技研究所评为“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重点示范校”。
2007年5月2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
2007年6月,宋远彬校长被中共广元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成为四川省职业技能开发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2007年7月,宋远彬校长被中华教育家协会评为“全国杰出教育家”。
2007年8月13日,新校区全面竣工,正式投入使用。
2007年10月,在广元市第5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学校报送的8篇论文全部获奖。
2007年11月,教学大楼项目300万元国债资金成功到帐。
2008年
2008年1月,被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评为广元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1月,荣获2007年度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二等奖。
2008年2月25日,省2008年预算内建设投资(第一批)计划,50万元文件下发。
2008年5月3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到校讲学。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灾后,9000多名师生以顽强的意志,积极自救,战胜了各种困难。
2008年5月22日,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08年5月26日下午16点,学校在二校区举行了“抗震救灾”捐款仪式。
2008年6月,被评为5.12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2008年6月,被国家确立为第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08年7月,宋远彬校长被评为“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7月,成功校区受地震影响成功搬迁至温江区和盛镇。
2008年8月27日,与广元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签订《关于共建设“川北就业培训基地”的协议》,为学校投入240万元的实训设备。
2008年11月14—15日,全省首次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试在广元市举行,考点设在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和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考试专业涉及电子装接工、水电工、焊工、服装设计、计算机操作等11个,1300名学生参加了考试。
2009年
2009年3月1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领导一行来该校视察工作。
2009年3月20日,广元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雄等一行莅临该校检查指导工作。
2009年4月28日——2009年4月29日,成功召开新一届校园文化节,并热烈庆祝学校建校三十年。
2009年9月16日,在广元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4名选手分别获得数控车工、钳工、电焊、维修电工四个专业的一、二等奖。其中:教师组选手李飞获得钳工一等奖,徐彪获得焊工二等奖;学生组选手慕志龙获得数控车工二等奖,吕永平获得维修电工二等奖。
2009年10月14日,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四川核工业技工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2009年12月4日,广元市财政局下发《关于下达2009年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预算(第三批)的通知》为该校投入灾后重建资金350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2009年11月12日,省人社厅领导、专家一行来校进行高级技校评估。
2009年11月26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市劳动局等一行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2010年
2010年4月1日,被人社部评定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
2010年4月19日,中核二三建设公司岗位培训前移工作启动仪式在该校成功举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峰与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校长宋远彬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为表达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二校区全体师生对青海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4月21日上午,二校区在足球场降下半旗,向遇难同胞举行默哀仪式。
2011年
2011年6月22日,北京中核华建资产管理中心将该校个人股份全部收回,标志着该校办学性质由民办转变成为由国有企业全额出资办学的公办学校。
2011年6月22日,董子珺同志担任学校校长,宋远彬同志任党委书记、理事长。
2011年7月,成都校区成功搬迁至温江区海峡工业园区。
2011年9月5日,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广元机电技校、821技校、四川核工业技工学校灾后重建合作办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再次投入灾后重建资金5356万元合作办学,为该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011年9月7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在教师节专题报到中,以《让青春佐证 任岁月留痕》为题,对该校进行了专题报到。
2011 年12月,该校组织教职工参加广元市教师教学大比武,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1年11月12日,中共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委员会首届政治思想研讨会于在二校区三楼会议室隆重召开。
2011年12月23日,曾建同志担任学校校长,董子珺同志任党委书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峰同志任理事长。
2011年12月29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光伟一行莅临该校调研、指导该校技师学校申报工作。
2012年
2012年元月,荣获2011年度直属单位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
2012年元月7日,曾建校长组织召开关于申报技师学院、灾后重建等重大工作的专题会议。
2012年元月7日,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刘满堂、二三公司总会计师关君刚等一行莅临该校视察工作。
2012年2月7日,常务副市长赵勇亲自主持召开了关于该校申办技师学院的专题会议,副秘书长袁俊、市人社局局长田诚、学校党委书记董子珺、副校长李贇等领导出席会议。
2012年2月8日,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丁建龙、机关党委书记王思生等一行莅临该校召开关于申办技师学院的专题会议,部署检查技师学院申报工作。
2012年2月26日,广元市常务副市长赵勇一行莅临该校慰问指导技师学院申报工作。
2012年3月7日,在2012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建校长代表全市的职业教育学校作交流发言。
2012年3月20日至3月23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主任张影红、评估专家贺元成、邓山、陈昌辉、陈元进、李春明、陈玉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李荣、张雨成、姜远成,对该校申办技师学院进行现场验收评估。
2012年11月6日,该校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的批复》(川府函【2012】256号)文件,正式批准为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
2012年12月8日上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第十一届高级技能人才表彰暨全国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该校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本次会议表彰了30名“中华技能大奖”,300名“全国技术能手”,100家“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80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该校校长曾建作为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奖的全国八个、四川唯一一个代表参会领奖,此次全国共有33所各类职业院校获此称号,四川省唯有该校获此殊荣,该校毕业生丁凌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12年12月14日,“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揭牌仪式在原四川核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二校区隆重举行。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范启莉主持揭牌仪式;广元市委党委、党务副市长苏利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玉川为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揭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赵巍宣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的批复文件;成都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兵致辞;市委常委、党务副市长苏利明作重要讲话;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院长曾建发言。
2013年4月24日,特色专业班是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总校领导批准成立于成都校区五年制特色专业班的新局面,重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的管理技能人才,学院各层领导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班,学院打造精品五年制特色专业口号“办精品特色专业,做一流品质服务”的创新办学理念。由学院各层领导全面监督管理教学工作,学院中层领导负责担任辅导员及任课老师,开设课程按照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及就业单位的要求培养人才。部分任课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以上,另聘请各知名高等院校的教授、副教授级别的老师任教。特色专业班属于五年制大专,毕业颁发大专文凭,可升本。学院目前开设三大类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核电设备安装类(核反应堆方向、无损检测方向、管道工艺方向、电气自动化),交通运输管理类(空中乘务方向、地铁运行专业方向、高铁乘务专业方向、票务安检专业方向),学前教育类(国际幼儿教育专业方向、幼儿园管理专业方向、艺术培训专业方向、早期教育专业方向)。
成都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具体是指哪些地方?
成都俗话说“东穷西贵南富北乱”,原因如下:
东门:50年代大发展在东门建立了很多厂.很多都是军工单位.人员是全国的技术能手或科研人员.80年代是成都最富有的地方!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单位因为管理的问题,下岗的很多人员.所以也是成都现在穷人比较多的地方.
西门:西门以前很多地方都是埋死人的.草堂之春.舜院“成都豪华别墅群,修建的时候“一挖一群骨头.80年代的时候西门还是农田那里居住的都是农民和街娃!现在规划的不错.那些农民和街娃得到了很大一部分拆迁款,,变成了新贵!!外来有钱人员聚集的地方.
南门:南门以前也是农田.当地也是农民和街娃得到了很大一部分拆迁款,,变成了新贵!!南门是成都最下风下水的地方!但是南门的规划比较好.棕北棕南很多都是拆迁房。
北门:外来做生意的人居多.荷花池带动那的经济.
成都申请人才公寓需要什么条件?
一、申请条件:
1、 符合《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中A、B、C、D类标准并经人社部门认定;
2、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
3、在本市无自有住房且未在本市享受过其他购房优惠政策。
二、违规处理
成都市人才安居以申请人及所在单位诚信申报为基本原则,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和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对存在隐瞒事实、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资料、伪造证明材料等行为,违规享受人才安居政策的,立即收回住房并追缴违规享受的减免租金。租金由用人单位负责追回,如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追回的,用人单位先行垫支后负责向相关申请人追索。对单位出具虚假证明、个人提供虚假资料的,一经查实,在成都人才安居信息平台及市房管部门网站公开披露,并抄送成都信用网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部。
三、退出管理
申请人在租住人才公寓或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收回所租住房:
1、人才认定文件被撤销的,或经考评不符合继续享受人才安居政策的;
2、触犯法律并被刑事处罚的;
3、擅自将住房转租、转借他人或改变使用用途的;
4、累计6个月未缴纳租金或相关费用的;
5、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未实际居住的;
6、不再符合本细则规定的申请条件的;
7、 婚前夫妻双方均以个人名义租住人才公寓或产业新城(工业园区)配套住房的,婚后应退出其中一套;
8、存在其他违反相关政策规定行为的。
四、温馨提示
1、请关注房源信息,并根据房源供应情况结合自身需求提出申请。人才安居资格有效期为一年,资格有效期满后需重新申请。
2、申请人同时符合多种安居方式准入条件的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租住人才公寓期间人才类别发生变化的,可按调整后的类别提出申请,经审核后从次月起调整相关标准,累计最长不超过5年。
五、 《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
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主要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人选;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顶尖人才。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C类:地方级领军人才。主要包括: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千人计划”人选;“成都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四川省或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省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都发展卓越人才奖”获得者;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D类:其他高级人才。主要包括:具有正高级(若相关行业领域不设正高级层次的须为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研究生学历且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国外高校取得的学历及学位必须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证通过);省或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其它按相关规定享受高层次人才政策的人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的通信地址是??
以下是你要的【基本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是以航天为本、军民结合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是航天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承担着国定多种航天型号产品的生产任务。依靠强大的开发、制造能力,完善、先进的工艺配套能力,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优秀的航天产品研发制造队伍,四十多年来,出色的完成了国家多种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并在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七研究院辖有研发中心、大中型工厂、设计院、研究所、子公司、控股公司等多个单位,分布在成都、泸州、重庆等市,现有国家级及省部级专家2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8人。
第七研究院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现已建成占地面积3000余亩,集科研、工业、商贸、办公、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技园区。“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龙泉驿区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素以“四时花不断,八节瓜果香”闻名,成渝高速公路、龙兴大道、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等纵横境内。
第七研究院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重视多层次、开放型、立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已与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办在职硕士研究生班。研究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广阔的发展空间,灵活的用人机制,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真诚欢迎有志之士为航天事业的腾飞而奋斗,建设四川航天美好的明天!
【需求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环境工程、经济管理类等专业。
【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四川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北路
通讯地址:四川成都市818信箱1分箱人力资源部 邮政编码:610100
电话:028-84808420 传真:028-84808870
联 系 人:丁林 电子邮件: HR@scaic.com.cn
网 址:(网上可投电子简历)
以下是它的招生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国务院直接管理。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航天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主要承担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宇航产品以及战略战术导弹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以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开发生产经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医疗、环保等多种民用产品。经营有关航天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开展国际合作。开展招标采购、对外工程承包、技术咨询和劳务输出等业务。在航天科技工业40多年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体系和技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主要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130多家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集团公司共有10.9万名员工,已培育形成了以重点学科领域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队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队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产业工人队伍。集团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1440多名研究员,32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6名国家级专家,5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53名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2100余名。3名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1名同志被国家授予“全国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集团公司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也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灵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以及技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主要研制、生产、经营各类航天运载器、航天器、战略战术导弹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业务,开发、生产、经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医疗、环保等多种民用产品。同时开展招标采购、对外承包、技术咨询和劳务输出等业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研制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能力。并在低温高能燃料技术、火箭捆绑技术、一箭多星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运载火箭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丙改进型、长征二号戊、长征二号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等。运载火箭已形成完备的系列,可以发射不同质量、各种用途的卫星,其近地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为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为5200千克,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07年10月1日长征运载火箭共进行了102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超过93%。在完成国内卫星发射任务的同时,长征火箭还成功进入了被欧美所垄断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从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商业发射开始,长征火箭进行了20多次的国际商业发射,将30颗外国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具备研制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的能力。并在卫星回收技术、轨道控制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航天遥感技术等方面达到相当水平。现已研制成功三轴稳定卫星平台、自旋稳定卫星平台、返回式卫星平台、小卫星平台等几个系列。研制成功了近地轨道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等共计40多颗卫星。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正在研制大容量、长寿命通信卫星、多种用途地球资源卫星、各种用途的遥感卫星和小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已形成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试制、环境试验和服务保障等航天器研制体系,并积累了30多年的卫星研制经验。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类卫星整星及零部件设计、制造以及卫星轨道交付服务。在研制应用卫星的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卫星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已研制开发成功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卫星数据通信系统等卫星应用产品。同时,为通信、广播、交通、气象、水利、能源、矿产、环保、市政、农业等各行业提供卫星应用服务,并承接全国卫星通信试点站、能源部门卫星通信网、国际卫星电视地球站等卫星应用系统工程的建设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的研制任务。在连续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分别于2003年10月和2005年10月,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试验任务。“神舟”飞船在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天气探测、对地观测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科学实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导弹武器研制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具备研制多种类型地地导弹、防空导弹等武器的技术和实力。在庆祝建国50周年盛典上,由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导弹武器庄严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强大的机电产品设计能力和特有的生产工艺和加工能力,并在卫星应用系统、计算机及应用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集成等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和优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欧空局、俄罗斯航天局、乌克兰航天局、法国宇航、德国宇航、美国休斯公司、劳拉公司等世界主要航天机构和大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智利、巴基斯坦等地开设了独资、合资企业或办事机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投身航天事业!
希望你满意我提供的这个答案。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怎么样。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不好,是专科院校。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现代农业为特色,多学科专业群共同发展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截至2022年2月,学院总占地近800亩,现有龙宝校区、沙龙校区2个校区,图书馆纸质藏书71.1万册;设有7个教学二级学院,43个专业;有教职工541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2470人。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2月,现有教职工541名,其中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市技术能手1人。
学院有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有教授36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112人;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243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00余人,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90余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好吗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级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A档建设单位。
学校始建于2003年4月,由成都市新华职业中学和成都旅游职业学校合并升格组建,2006年,原成都市房地产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学院。秉承“成都服务、服务成都”的办学定位,奉行“德行天下、技走人生”的校训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爱国荣校、敬业自强”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产业建,教学实践融入企业生产线”的办学思路,突出“产教融合、双创贯通”办学特色,着力培养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先后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单位。是全国棋牌文化教育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国家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四川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四川省文明校园。学校荣获2019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2019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2020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等多项荣誉。
学校位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市主城区,现有高新、新津花源、青羊、锦江四个校区,占地面积53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为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紧邻新津区花源校区旁按照职业本科大学标准建设新校区。学校现有教职工近700人,博士、硕士教师占70%,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得者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拥有2个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