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直追北京 房价仅排全国第21位,成都凭什么?

5月26日,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首次超过2000万,达到2093.76万人,稳居全国第四,与第三名北京的人口差距缩小到不足100万。

从增量上看,成都的表现也十分优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成都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增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广州,领跑新一线城市。

同时,四川人口进一步向省会成都聚集。成都人口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2010年的18.80%提升到25.02%,提升了6.22个百分点。

成都有什么魅力,能够成为过去十年城市人口增长的季军?

产业发展迅猛,10年前常住人口已超千万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10年,成都GDP尚未突破万亿,为5551.3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在第13名。十年后,成都GDP增加了1万多亿元,达到1.77万亿元,跃居全国第7名。

作为西南产业重镇,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吸引了英特尔、IBM、戴尔、华为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相继落户。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达550余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83%、67%,到2022年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吸纳流动人口。今年4月下旬发布的《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1)》,标明了当前成都产业发展紧缺的684类人才需求清单。其中,5G、大数据、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领域紧缺人才需求类别数量持续增长;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绿色智能汽车等领域高知识技能人才需求量同比增加110%。

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四川省2018年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新格局有关,要求做强成都“主干”,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破解四川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具体看,包括成都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文创中心等。

此外,记者发现,早在2010年,成都的常住人口就超过千万,达到1404.76万人,人口规模仅次于重庆、上海和北京,排在全国第四(备注:因2016年成都市和资阳市行政区划调整,201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按调整后行政区划作了修订,但修订数据暂未公布,1404.76万为修订前的数据)。可以说,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助于近年来成都的人口规模扩张。

“成都人口规模快速增加,没什么奇怪。”四川省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对记者表示,这几年成都经济发展较快,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成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条件。

房价排名21,“很少有喘不过气的紧张感”

近几年,各大城市争夺人才,成都的人才新政也层出不穷。2017年,成都推出“人才新政12条”,在全国率先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制度。此后,成都又先后配套出台“蓉城人才绿卡”“人才安居工程”等制度,设立尊重人才的专属节日“蓉漂人才日”,打造“蓉漂”系列文创产品,大力吸引人才。

除了人才新政,宜居的城市生活也是成都的一张王牌。在成都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安逸闲适,是很多人对成都的印象,泡壶茶在桥底下打麻将也成了成都人的经典形象之一。近几年,借助短视频,成都出圈,成为网红城市。在此之前的2003年,导演张艺谋为成都拍摄城市宣传片后,“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至今都是形容成都闲适的金句。2016年,歌手赵雷的一首民谣《成都》红遍大江南北,点燃了许多人“到成都街头走一走”的热情,“玉林路”、“小酒馆”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点。

此外,相比北上广深的高房价,成都的房价并不算高。全国房价行情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成都二手房平均单价为19187元/每平米,排在全国各大城市第21位,而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二手房均价超过4万元。

从房价收入比看,根据易居研究院发布《2020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研究报告》,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39.8、26.2、23.8、16.7,购房难度较大,而成都的房价收入比为10.1,属于偏低水平。

较多的就业机会、宽松的落户政策、宜居的生活环境,这些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都充满吸引力。有数据显示,2017年,在成都外省籍就业大学生占比25.8%,到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5%。《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省内就业是毕业生的首选,比例高达75.10%。

王婷是在成都的外省籍就业大学生。作为广西人,2020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成都一家国企工作。“我性格慢吞吞的,在成都工作,节奏不快,很少有喘不过气的紧张感,而且这里小吃还挺多的。”王婷告诉记者。

“人们是用脚对城市环境、吸引力投票。一个城市的环境越好、公共服务水平越高,能吸纳的人口越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各大城市在激发市场活力和推动产业现代化过程中,还要营造更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

行政版图扩张,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力

成都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行政版图的扩张。2016年5月,为进一步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简阳是四川省人口大县(市、区),2016年末人口达到149.91万,区划调整后,成都人口增加一百多万人。

2020年1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大背景下,成都的城市地位不断提升。杨成钢对记者表示,从趋势发展看,未来人口还会继续向成都聚集。

但杨成钢强调,由于成都的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下一步应该适当放慢人口规模扩张的节奏,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上。譬如,改善公共服务、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营商环境等。

事实上,未来成都人口也不可能无限扩张。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水资源承载力是成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确定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看,成都都是四川省当之无愧的“老大哥”。2020年,成都GDP占全省的36.46%,人口占全省的25.02%,首位度较高。换句话说,成都市依靠全省1/4的人口贡献了全省1/3的GDP。

“四川省常住人口分布断层现象较为明显。”四川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毅在5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四川省内没有常住人口在1000万至2000万的城市,排名第二的南充市常住人口数量为560.8万,而且多数市(州)常住人口数量都是在100至500万之间。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应该避免一市独大的情况。“城市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人口过度集聚,可能面临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要避免大城市病,注意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譬如中心城区人口和郊区人口要合理分布,实现职住平衡。”陈耀说道。

杨成钢认为,成都首位度较高,与成都就业机会多、营商环境好、生活宜居等因素有关,“这种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出现的不均衡现象是正常的,符合客观规律”。

不过,杨成钢也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应该尽可能朝均衡的方向努力。“现在交通条件改善、加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对周边地区会带来更多的正面带动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

成都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成都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为2119.2万人。

成都:

成都,四川省辖地级市、省会,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截至2022年3月,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万人。

从常住人口规模看,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市)县是新都区,有155.85万人。常住人口排名,前三位的镇(街)分别是,四川天府新区的华阳街道(44.40万人)、双流区的东升街道(43.97万人)和西航港街道(39.88万人)。常住人口最多的村(社)是,双流区西航港街道的常乐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最少的区(市)县是,蒲江县,有25.56万人。

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24.5万人,增长1.17%。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时点(即2020年11月1日零时)增加25.42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 1684.34万人;户籍人口为1556.18万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成都

成都2020年落户人口(成都2020年落户人口数量)

成都市人口2020总人数是多少?

成都市2020年末有常住人口1658.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1万人;有户籍总户数574.16万户,户籍人口1500.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8.21万人、乡村人口561.86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 24.02 万人。

全市社会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8.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 8.4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24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

扩展资料:

2020年,成都市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78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27011元、增长9.0%,经营净收入4743元、增长10.8%,财产净收入4681元、增长7.2%,转移净收入9443元、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29720元、增长 8.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7元、增长 10.0%,其中工资性收入12192元、增长9.3%,经营净收入5940元、增长13.4%,财产净收入2330元、增长9.3%,转移净收入3894元、增长7.9%,人均消费性支出17572元、增长10.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88,比上年缩小0.02。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与人口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