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核动力研究院在哪里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长顺大道一段328号
名称:中国核动力院
位置:四川省成都市
地址:双流区长顺大道一段328号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被吴邦国委员长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始建于1965年,是军民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1967年——1969年已划归二机部(核工业部)的七院逐步从北京搬迁到四川;2010年,参与设计的首座自主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的核电机组——岭澳核电站二期正式并网发电。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00余人,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900余人。全院建立了90多个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涉及50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
根据2017年1月核动力院官网显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有硕士生导师65人,博士生导师29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共有15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获得100多项授权专利。
2019年“蓉漂计划”开始申报了,安居成都看这里!
7月3日,记者从成都市人才办了解到,2019年“蓉漂计划”开始申报了。进行申报的各类人才需要在本月19日前提交申请。本次“蓉漂计划”对于各类人才给予60万-300万不等的资助,对于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每个给予500万元资助。
据了解,2018年,通过实施人才新政,成都吸引了超过25万人来蓉落户。针对蓉漂人才的各类政策也在稳步推进。关于人才安居这方面,目前,成都22个区(市)县已经实现了人才安居“两个全覆盖”,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项目全覆盖和人才安居网络受理审核全覆盖。
在今年3月10日,成都市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要点》中提到,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与人才安居服务,实现2019年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新开工400万平方米。 同时,成都还将进一步明确人才公寓租售方式和租售程序,持续优化人才安居服务水平。并试点人才公寓共有产权销售方式,实行“先租后售”和共有产权并行模式。人才安居服务水平的不断优化,让蓉漂人才在成都安居乐业。
据封面新闻记者同统计,在2018年通过公开拍卖方式供应的200宗土地中,地块规划有特定产业要求的土地超过50宗,总面积超过5000亩;而规划为人才公寓用地的土地,也多达20余宗,成交面积近2000亩。业内人士指出,产业用地及人才公寓用地规划的增长趋势,在未来三年中还将继续。
作为新一线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经济活力度高,后发潜力巨大,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落户蓉城,而人才公寓等安居工程,也能帮助这些青年才俊更好的安家成都。
申报范围:
2019年“蓉漂计划”的申报范围为满足成都市构建“5+5+1”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符合“16+1”重点产业生态圈战略布局,服务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发展的在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符合相关申报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外资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财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企业引进符合相关申报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企业是指在我市依法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纳税关系在我市。其中,对于国有企业、在蓉高校申报的各类人才只受理创新类,不受理创业类。
引才类型: 在引才类型方面,2019年“蓉漂计划”引进人才共有3类:
(A类)国际顶尖人才 1.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图灵奖(A.M.Turing Award)或菲尔兹奖(Fields Medal)等国际大奖获得者。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或者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4.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5.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顶尖人才。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 1.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人等。 2.国家“万人计划”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入选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 3.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 4.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5.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领军人才。
(C类)地方高级人才 1.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2.四川省“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入选者。 3.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省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或项目主要完成人。 4.天府科技英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入选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5.相当于上述层次的高级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A、B、C类都仅指长期项目,其他项目不作划分。在具体的申报条件方面,分为长期项目、海外短期项目、青年项目和顶尖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四大类。申报的专项分为市校(院、企)地合作专项、军民融合专项、金融人才专项和东部新城专项。
、
成都主城各区经济实力、教育软硬件排名,成都各区县经济实力、教育力量排名?
2004年成都各区市县的GDP希望你供你参考 最后一个人均
成都市 GDP 第一次 第二次 工业 第三次 人均
锦江区 1381801 12778 450243 318145 918780 35277
青羊区 1501552 9698 437952 246982 1053902 32222
金牛区 1827993 14508 654022 417586 1159463 29574
武侯区 1280278 9438 561625 397314 709215 28144
成华区 1472953 16244 811605 666206 645104 25937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在城市向东发展中首当其冲。人口54万,面积110.6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区内云集有200多家以电子工业为主体,多种行业并存,门类较为完善的国有企业,是成都乃至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余所大中专院校及30余家科研院遍布全区,是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和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川陕公路和成渝、成绵、成南高速公路的成都起点皆在成华,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三环路,横贯全区,成都火车东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编组货站,除宝成、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外,还有59条专用线,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电力、供水、供气设施完善,全国最大的天然气配气站座落区内。闻名中外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南最大的游乐园,“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皆在成华。
金牛区地处城市上风上水之地,空气清新,水源洁净,为川西平原生态、水资源保护区。全区幅员面积 108 平方公里,现辖 15 个街道办事处和 1 个省级工业开发区,共有 110 个社区,户籍人口 68 万,流动人口约 80 万。
金牛区交通便捷通畅,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20 公里,车程不足 30 分钟,实现了与 29 个国际城市、 70 余个国内城市通航。区内不仅形成了“六纵六横”道路网格(“六纵”指羊西线、成灌路、商贸大道、沙西线、成彭路、川陕路;“六横” 指内环路、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大件路、绕城高速公路。),而且拥有连接成渝、宝成、成昆、成达等四条铁路枢纽的西南最大火车站——成都火车北站和通往川西地区公路运输要塞的城北汽车客运中心、茶店子汽车客运中心。
金牛区经济实力位居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2007年GDP372亿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 1/9 。区内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实现在工业开发区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和现代制造四大行业正成为全区工业发展主力。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其中餐饮娱乐业、商贸市场业、现代物流业、宜居住宅业比较优势明显,并向成都现代商贸业第一区、都市旅游业第一区、宜居住宅业第一区和工业成长第一区迈进。区域内的荷花池批发市场、五块石药材市场等全国知名市场圈,羊西线美食一条街、一品天下大街等餐饮娱乐聚集带,凝聚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商气,为区域商贸发展提供了旺盛的生机,“中国西部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中国 2005 国际美食旅游节”等大型国内国际盛会先后选址金牛召开。
金牛区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先后通过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验收,在全国率先实施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国首家整体通过三项国际标准认证的区县级政府。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赢得了广大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赞誉,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泰国易初莲花、南非英美铂金等世界 500 强企业先后入驻我区,众多品牌企业成为该区的友好合作伙伴。
金牛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及周边旅游景点众多,区内有商周蜀文化中心金沙遗址(部分区域)、前蜀皇帝王建墓永陵、三国老将黄忠墓、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驻地天回镇、九里堤水文遗址,西临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九寨沟,南靠佛教名胜峨眉山、乐山大佛,北接古蜀圣地三星堆,紧连唐代诗人故居杜甫草堂、诸葛亮庙宇武侯祠和世界最大的熊猫生态公园。利用本区及周边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和文化休闲业正在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两河城市森林、天回银杏园、华侨城主题公园等新兴旅游区为魅力金牛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牛区教育事业兴盛,科技实力雄厚,拥有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大学等高等院校 6 所,国家级示范中学成都 20 中及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等中小学校 80 多所,信息产业部电子十所、二十九所等多个科研院所。金牛宾馆(国宾馆)、加州花园国际酒店、西藏饭店等多个星级宾馆分布金牛境内,区内完备的通信、医疗、金融、法律等配套服务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了便捷。
武侯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成都市区西南部,东以府河为界,北临锦江,与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隔河毗邻,西南与双流县接壤。全区总面积为 76.56平方公里,东西、南北长宽分别约为10公里。总人口49.6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余为散居的回、藏、苗、满、羌、蒙等少数民族。
武侯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武侯区成为了一方发展热土。全区基本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以园区为龙头,以工业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大市场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皮革、家具和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坚持城乡一体、对外开放、多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格局。主要经济载体—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科技园、西部鞋都工业园、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内许多投资项目已初具规模并已形成生产能力。全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以江安河绿化观光休闲公园为代表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工业经济“2+X”发展战略,培育形成高新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的产业体系;加快城南商贸圈建设,以此带动新兴商贸业态和专业化大市场的发展。武侯区出台了一系列包括“金桥奖”、“新星奖”、“攀登奖”在内的激励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建立起企业投诉中心、开门评议机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启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
区内武侯祠、望江楼、薛涛井等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全区共有四川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余个中央、省、市科研单位,全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总人口的26.6%,是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区内的成都科技一条街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电脑市场。武侯区拥有快捷的交通系统,紧邻航空港,火车南站位于武侯区东南,一、二、三环路横贯东西,川藏路、机场路、草金路、武侯大道等辐射南北。涌现了大批一流的住宅示范小区,桐梓林小区、置信丽都花园等城南高尚精品住宅区引领着成都市房地产潮流,老成都民俗公园、科技园未来广场等开放式公园为“武侯房产、人居典范”品牌增辉添色。
2005年,锦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增速居五城区第一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246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1.9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9.31%,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59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3.2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4.8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4年0.8:36:63.2调整为0.36:38: 61。
锦江区围绕“五朵金花”打造,成功推出了江家菜地、荷塘月色和东篱菊园艺术村,随着“五朵金花”相继绽放,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32元,比去年增长1221元,位居五城区第一位,增长19%。大力发展“精品无公害蔬菜”等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打造花卉、蔬菜两大品牌,全年花卉播种面积达12113亩,实现花卉产值6705万元,比去年增长8.7%,精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6542亩,产量达36236吨。2005年来,全区实有耕地面积17052亩,农村劳动力25094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有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有6家。
全区围绕发展新型工业为主导产业,加大土地管理力度,使园区内土地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平台,“一区四园”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的形成,使我区工业经济规模跨入各区(市)县前列,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46亿元,比去年增长5.18%,产品销售收入193.85亿元,增长12.4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3.44%,企业亏损额0.50亿元。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总量达1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创历史新高。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三大增长点共同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9.3亿元,增长98%,其投资总量占全社会投资总增量的49%。
青羊区为成都市中心区,是成都乃至四川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区面积67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常住人口约46万人。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机构齐全。中国第一个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该区。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86亿元。
青羊区还是成都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专业一条街众多,尤以电讯一条街最为著名。以金融机构集中、大商厦、大宾馆云集为特征的骡马市金融、商贸圈为投资者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全区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7亿元。
青羊区作为城市中心区,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机构齐全,能向投资者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高素质的人员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政府对来自区外的企业还能给予财政扶持。区内有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
青羊区是成都市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世界著名商业巨头麦德龙、国内IT行业领头羊之一的拓普、TCL、海尔电器等均在该区投资、发展。
青羊区历史悠久,地域经济、巴蜀文化非常发达,是成都市功能分区中的文化旅游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杜甫草堂、青羊宫、百花潭公园、文殊院、文化公园等。人们从唐代开始就喜欢此地,或泛舟浣花溪、或赶青羊宫庙会、或贺草堂人日、或聚文殊听经。如今,青羊区的名胜古迹成了成都市民常去之处,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个融观光旅游,餐引娱乐、古玩艺术等为一体的“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区”正在规划建设中。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7.7亿元,同比增长14.3%,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24.6%,突破7亿元大关,连续三年每年以近1.5个亿的速度递增。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增长57.1%,增幅居近3年之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1359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6243元,增长18.8%。
青羊区区位优势独特,投资硬环境日臻完善。区内公路四通八达,老成温公路改扩建工程、三环路、青羊大道等建设正抓紧进行,武青路、土龙路已全线通车, “三纵七横”的路网框架正逐渐形成;一批现代化交通枢纽工程、成都火车西站。成飞航空港正在兴建,金沙汽车客运中心已投入运营;通讯极为便利,国际国内通讯网络遍布区内各个角落,其他现代化通讯设施也具相当水平。
目前,青羊区按照“五区一带”的发展规划,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特色支柱产业对项目和资金的集聚功能。一是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文化宫、西御街等地块的拍卖转让,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振兴“骡马商圈”,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投入青羊。二是文化旅游区。加快实施宽窄巷子、文殊院、锦绣工场等项目建设,鼓励和带动投资商参与文化旅游开发。三是高尚住宅区。通过地块拍卖和完善光华、东坡、金沙片区的基础设施,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建设高品质住宅。四是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充分发挥成飞集团和611 所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发展电子信息、航空电器、新型材料等配套产业,加快现代航空工业城的建设。五是青羊新区。围绕文家老街改造、3000 亩国有土地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各类资本加大投入。六是生态休闲带。用好“拆院并院”政策,通过包装启动青羊绿舟公园二期、百仁、康河马厂、高坎和绕城外侧绿地“五大项目”,引进民间资本加快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成都都有哪些研究所?
成都的研究所:
一、成都工具研究所:
1、成都工具研究所,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直属的我国机械工业唯一的综合性工具科研开发机构,现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科研院所。
2、主要从事精密切削刀具、精密测量仪器和表面改性技术三大类机械产品共性技术研究及其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并担负着全国工具行业发展规划、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等行业技术工作。
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当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1962年9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南生物研究所,1971年1月更名为四川省生物研究所,1978年启用现名。
2、该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有天然药物与人口健康、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业生物技术及现代农业等方面。
3、截至2014年底,成都生物所共有在职职工330人;设有5个所级研究机构;共有在读研究生297人、在站博士后25人。
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是国土资源部的专业地质调查研究机构,直属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
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履行中国地质调查局赋予的管理、协调与监督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收集与管理西南地区地质调查信息资料等职能。
3、承担全国或区域的公益性、基础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大区综合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解决区域性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和长远发展需要的重大地球科学技术问题。
扩展资料:
成都工具研究所的发展战略:
一、愿景:工具科技先锋
二、任务陈述:
1、为中国机械制造业提供先进工具整体解决方案.
2、依托现有科技优势,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强化综合配套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创世界知名品牌。
3、员工与企业共发展,以良好的工作条件、在行业处于先进水平的薪酬福利待遇、个人成长机会,来吸引、培养、激励和回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企业使命
1、以促进中国工具工业的进步为己任。
2、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工具研究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和促进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示范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成都市人民政府确定由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开发建设区域(以下统称示范区)的建设及其相关服务与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示范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对示范区内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支持和推进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
示范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示范区开发建设。第五条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为示范区管理机构,履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职责,行使成都市人民政府赋予的规划、教育、科技、财政、土地、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第六条 示范区设立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人才、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管委会制定。第七条 示范区培育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宣传工作,鼓励发明创造、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优化社会营商环境。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示范区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和临空产业。
管委会统筹规划示范区产业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设置产业功能区。第九条 示范区的规划与建设应当优化创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资源聚集、资源集约、绿色发展,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示范区应当将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和必要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统一纳入整体规划。第十条 管委会组织编制示范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经成都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报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一条 管委会会同示范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示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征收方案,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示范区的建设用地应当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载体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
示范区应当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建立土地利用审查机制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动态监测机制。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示范区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各项收入应当作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第十二条 成都市人民政府根据示范区发展需要优先保障并单列下达新增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第十三条 示范区应当引导产业结构向低碳、循环、集约方向发展,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项目,禁止发展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的产业项目。第三章 创新创业第十四条 示范区实施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强化市场主导作用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示范区建立支持创新发展工作机制,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建自主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十五条 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以及共建研发机构等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鼓励组建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符合条件的新型创新组织可以申请登记为法人。第十六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创新,建立知识价值评价、成果权属与利益分配机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处置科技成果。鼓励依法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权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可以依法采取科技成果入(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方式,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股权和分红权激励。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示范区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都市、示范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