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自贸区诞生,东北的机遇是什么?
引子
11月15日,东盟与中日韩澳新正式签署RCEP。
尽管作为世界第七经济体的印度半路宣布“退群”,RCEP依旧在人口、经贸规模、发展潜力上全面超越美加墨和欧盟:
三项指标均占全球约30%,横跨亚洲和大洋洲,妥妥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
另外,中国当前还积极考虑加入CPTPP,“朋友圈”未来还将扩容。
那么问题来了,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机遇何在?
中日韩+X
其实明眼人看得出来,RCEP虽由东盟10国发起,以及澳洲和新西兰的加入,但其内核无疑是中日韩三国。
2019年12月中日韩三国共同发布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提出:
可见,在RCEP签署之后,“ 中日韩自贸协定”就将提上日程。 无论是现在的东盟,还是未来的其他国家,“中日韩”都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与日韩渊源颇深的辽宁,当前的贸易合作现状如何?
先说说日本。
9月25日,在2020中日(大连)博览会上发布的《2020中日贸易投资合作报告》就曾指出,辽宁位列中国各省区市“对日本合作指数排名”第五位,仅居上海、江苏、广东、浙江之下。
大连则在计划单列市“对日本合作指数排名”中拔得头筹,在日本直接投资、直飞航班数量、人员往来数量、中日合作舆情等方面均居于首位。
截至2019年底,日本累计在辽宁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770家,累计投资242.4亿美元;2019年,辽宁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为982亿元人民币。
由此看来,辽宁特别是大连,与日本合作的现况喜人、前景广阔。
再说说韩国。
辽宁与韩国的渊源可谓颇深。走一走素有“小汉城”之称的沈阳西塔街,这条一线城市中特有的朝鲜族文化街,恍如身在韩国一般。
韩国的影视作品中也会出现沈阳的身影。
与热络的民间交流相比,近些年的贸易额却相形见绌。
以2018年为例,中韩当年贸易额为3134.3亿美元,辽宁对韩贸易额约为98亿美元,而江苏则高达787.6亿美元,两者占比相差20多个百分点,差距可谓相当之大。
原因有很多
其一,韩货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
辽宁不但没有韩系的整车厂,在辽零部件厂也因韩系车多年的低迷而业绩惨淡。2018年沈阳两家乐天玛特同时宣布停业,曾经中国最大的乐天百货沈阳店也于今年闭店,整个内地仅剩成都一家门店。LG LCD电视在中国市场不温不火,连带着沈阳工厂自2015年进入歇业状态,其OLED面板工厂和代工厂在广东布局。韩国五大财团仅SK在沈阳、大连、锦州有少量业务布局。
其二,辽宁港口不具有比较优势。
论与韩国仁川港的直线距离和农业上游体量,辽宁的港口不及山东威海和青岛。论地理位置,辽宁的港口不在美国西海岸和东南亚等国际主航线上,加工贸易型韩企更愿意选择长三角、珠三角布局生产基地。这两点决定了辽宁对韩的进出口额必然落后于山东、江苏以及广东。
在加工贸易、海洋经济以及半岛陆上通道封闭的背景下,这种局势很难实现逆转。
不过凡事无绝对。
笔者看来,RCEP给具有后发优势的辽宁带来了机遇。
从高 科技 产业链上看,日本处于中上游,韩国次之。RCEP签署后,日韩工业原料零关税进口,两国可以在第三方国家化解“白名单”之争。这对沈阳引入日韩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链重构是一个绝佳契机。
本月,沈阳出台QFLP试点暂行办法。未来境外资金将通过投资东北资本市场,助推沈阳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同时,伴随着沈阳一系列产业转型的进程,完成辽港整合后的大连将成为日韩商品集散中心和分拨基地,加速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结语
当前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正处于南强北弱的局面。现时北方的两大直辖市,要么在厘清城市功能定位,要么在思考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可谓各有各的烦恼。
那么作为曾经的中国十大城市,沈阳和大连能否凭借资源要素的比较成本、陆铁空的区位优势、一流的营商环境等多重叠加优势的积累,重振北方城市雄风?
此时,在沈阳初雪映照下的朦胧夜色中,笔者仿佛看到了2021年春天的脚步。
大连自贸区现在有什么优惠政策.
自贸区政府招商中心,现在自贸区针对企业纳税享受补贴政策:
针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进行补贴。
1增值税 奖励23.5%-28.2%
2印花税 奖励50%-60%
3企业所得税 奖励14%-16.8%
4个人所得税 奖励11.2%-16.8%
0门槛费,0会员费。
企业享受补贴方式:
1. 可以跨区变更,营业执照上面的地址变更到自贸区就可以享受补贴,变更手续和地址我们提供。
2. 可以设立新公司。
?微信:1240161759
海外留学生成都落户政策有哪些
1、对具有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自贸区或全创改区工作的外籍华人,全面取消工作单位类别、年限、停居留时间限制,可直接申请永久居留。
2、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凭我国高校毕业证书申请2至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进行毕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期间,被有关单位聘雇的,可以按规定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
3、外国留学生具有在川创新创业意愿的,提交创业意向证明或拟创办企业的证明材料、我国全日制高等院校(含港澳地区的高等院校)毕业证书,可以申请2到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
在自贸区、全创改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期间,被有关单位聘雇的,可以按规定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
扩展资料:
2017年7月20日,成都市正式实施“人才新政12条”。新政实施近2年时间,在来蓉人才的落户、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方面,成都市公安局创新推出多项便民服务。
截至2019年5月,成都市全市累计落户人才28.26万人,其中,青年人才28.07万人,占99.33%;技能人才0.19万人,占0.67%;
成都市全市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人数量已远超新政实施前13年的总量,现成都市共有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226人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成都出入境“十五条”新政公布